美本EE专业,大二,想申请前三十的大学读研,现阶段是增加大厂实习的背景重要还是跟导师做科研发SCI期刊论文重要?
如果孩子不准备未来读博,而是希望就业,那么申请的硕士项目应该是就业导向的,或者是兼顾学术与就业的项目。理论上来说,实习和科研都可以的。如果孩子未来计划读博,准备申请博士或者科研导向的硕士项目,那么科研经历肯定更合适。
如果是前者,即未来以就业为目标,那么科研和实习哪个更好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指标来评估:一个是相关度,另一个是深度。与申请专业越相关的实习或科研,越有深度的经历会更好。
相关度不仅限于专业方面的匹配,也包括技能方面的相关。无论是大厂的实习还是科研经历,相关性判断都同样适用。
举个例子,假如你在Google做软件工程师的实习,而不是传统的硬件或电子工程岗位。你可能参与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或机器学习相关的项目,使用了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处理数据集,或者参与了算法优化和系统架构设计,所涉及的技能,如编程能力、系统设计、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在EE领域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个实习,你可以展示跨学科能力,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和硬件工程的结合上。
深度的判断大厂和科研会有所不同。科研的深度相对容易评估,通过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学术会议展示和导师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科研的水平。对于实习来说,主要是从实习产出、对公司影响和贡献、直属领导推荐信等方面来衡量。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常认为找到一个能够展示深度的科研项目比实习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大部分实习工作还是比较初级的,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科研在学校的可控性更强,且相较于大厂实习,校内科研更容易找到,因此在申请EE的学生中,科研背景会相对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申请的是像Master of Engineering这种就业导向的项目,申请时最好有一些实习经历,这样更符合项目的调性。
对于大二的暑假安排,我建议是同时申请实习和科研,然后根据申请结果再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