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与哈佛这些美国名校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01

起点低,落点高,循序渐进

从我们项目说起吧。我们项目,75个学生,中国学生大概有15个。说来奇怪,我们班上总有那么几个男女,比较高傲。说话都不大看人的,骨子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是的啊,这些人可能常常安慰自己,纽约大学啊,经济学排名前十,经济学硕士还可以在全美顶级牛逼的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任意选课。

知识给人力量,无知也给人力量,而且往往是更大的力量。

义和团就是典型吧。义和团员们在上课时每每都有些优越感。尤其是经济学的课程,基本上不是数学(理论性)就是统计学(实证性)。中国学生又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无疑都这些无知的人又一次增添了优越感。

当美国学生抓耳挠腮的时候,义和团的余光中总是有那么点兴奋。“这个你都不懂,我大一就学过了。”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义和团员们开始感悟到了什么是强大和有质量的教育了。

我们这个学期,必修课有三门,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过,纽约大学和经济学有关的老师,最好的在stern商学院,他们给MBA教课。

如果哪一天纽约大学的老师再夺诺贝尔经济学奖,概率最高的是数学系,其次就是商学院了。商学院随便一个给你上课的教授,就是全美金融的顶级专家。

经济学科中,次一等的老师就是经济系给博士和本科上课的老师。说实话,给硕士生上课必修课的老师,相对于这些大牛,都是“no body”的无名之辈了,他们一般都是美联储的专家,或曾经是美联储专家。就是这样一些老师,已经让我们越来越震惊于美国的教育质量了。

我们数理经济学的老师,是Hodge,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曾经是惠普和微软的财务专家。数理经济学基本上从最基本的线性代数和微积分讲起,正体现了美国教育的“起点低,落点高”的特点。

怎么说呢,中国有一本最好的“抽象代数”(或者叫“近世代数”)教材,是张瑞禾教授1948年在北京大学编的,作者在前沿里是这样写的:

只需要高中代数知识,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可以看懂最前沿的论文。

我们现在学习的数理经济学差不多就是特点。

Hodge老师,每节课内容不多,两个小时,循循善诱,但是,总是能击中知识的最要害,然后迅速把你带到前沿。一节课下来,你会“噢”的一声,原来是这样的啊。

在国内,我们就知道死记硬背大堆的级数公式,然后解各种生僻的题目。

现在一下子理解了这个级数到底要讲什么了,可以说,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六周下来,那些在国内看起来高不可攀的问题,你不仅理解了,而且很快就会运用了。

国内的教学就是欠缺了这样一个过程。或者说,国内的老师缺乏对于教学内容本身的把握。

举个例子,我在北大旁听过平新乔老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平新乔老师的中级微观已经是国外“高级微观初步”的内容了。结果怎么样呢?

上课的时候,大家就是一个字,“难!”教学效果呢?

好在北大是最优秀的头脑,一大推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各地的高考状元,所以,总有那么20%的人,是可以赶得上的。但是,其他的80%呢?还有,即使对于这20%的天才,这是一个正确的引导吗?对于那些天生发育特别良好的孩子,没有学会走就学跑,即使他们真的能跑起来,就真的能够一直跑下去?

来到了美国,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人计算能力好,但是基本概念不清晰。在数学上如此,在经济学上也是如此。

以我们的计量经济学为例,国内很多本科生初级计量经济学里面已经讲到了时间序列分析,Panel数据分析。而且,统计软件也都用上了。点击几下鼠标,你似乎就掌握了前沿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了。

直到我们听了助教丹尼尔(拉丁美洲来的)的课程,连义和团小将们都承认自己在国内学的一团混乱。

上周,丹尼尔给我们讲嵌套模型的检验。不是几个按键就结束了。他是在黑板上详细证明了公式,然后分析了电脑固化模型的缺陷,并且自己当场编写了一个计算程序。几秒以后,他的结果出来的,计算的精度比电脑的固化程序更好。“噢!!!!!”

我们的思维就是这样被开拓的。通过助教课程上的训练,我们很自然的学会了分析电脑模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就知道点击鼠标。这几天做作业的时候,我就习惯性的自己编写一些语句。对于电脑计算的结果,我总是从原理上想一下。

几周下来,义和团的小团员们,也都服服帖帖了。

#02

美国博士教育与中国博士教育

看到我们这两个给力的助教,我们真的是越来越佩服他们。同时感慨啊,美国的博士教育就是牛逼啊。我想起了,自己在北大学习。说来真的很悲惨。

为什么都是美国牛校的博士,差别能这么大呢?

我们这两个助教,还都是美国的外国人,口音极其严重。但是,我们听起来还是这么舒服。我终于理解了,唯一的一个解释是:

美国的博士教育,只是很小概率上有次品。这些年,中国不乏从美国名校毕业回国的博士,但是,他们极少有能够做出和他们的美国博士同学们类似的成就。

注意了,是和他们美国同学类似的成就。

#03

人的基本定位是职业关系:师师生生

上周一,宏观老师给每个人邮箱里面发了一个邮件,说自己下课有事要走,不能回答问题了,十分抱歉。可以在他的专门答疑时间或者另外约时间回答我们的问题。

这就是美国的教育吧,孔爷爷曾经讲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套用一下来形容美国的教育:师师生生。

老师和学生的基本关系是一种职业伦理,老师必须要回答学生问题,这是义务。在中国,只有极好的老师才有耐性回答你那么几次的问题吧。

在美国,既然师生名分已定——师师生生,授业解惑就是老师的基本责任了。你上课的时候,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举手提问(我目前有了自由,但是,还不习惯享受)。“没有傻逼的问题,只有傻逼的回答。”

“Any questions?”几乎是每个老师口头禅。这就是师师生生,这就是基本的职业伦理。

再看看我们的作业吧。每一个题目,老师都是经过精心思考出来的,其目标都是围绕上课的核心概念和方法的。

美国的作业真的是“给力”。作业给力是因为老师给力啊,老师给力是因为他有正确的职业伦理啊。

#04

再说循序渐进和中国的学位热

纽约大学的本科生可以直接读硕士,无需GRE成绩。通过和他们交流,我才越来越能体会到,循序渐进,低起点高落点了。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本科生,要首先学习6个学分的统计学,才能学习4个学分的计量经济学。大部分学生到此为止了,因为核心内容你已经掌握了。

但是,这绝不是说,人家计量就比你差了,后面你可以选时间序列4学分。如果你还想学习,还有计量经济学讨论课程4学分。你还是不满足,可以再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4学分。

这样,你最后学下来,已经完全达到了美国博士生要求的水平了。所以,纽约大学的优秀本科生完全不需要来读我们这个硕士了,申请博士也不是那么必要,除非他非要以后从教。

相反,中国呢?本科生拔苗助长,研究生无所适从,博士生整天扯淡。本科没有打牢基础要用研究生弥补,研究生意犹未尽要用博士生来弥补。补到最后,也没有补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美国就是这样,有效分层级,针对不同对象和需要。美国毕业的本科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自己要选的课程,然后直接工作去。优秀本科生,要想搞研究的,去读研究生院的博士(phd)去。

要想成为专业人士,就去医学院读四年拿一个医学博士Medicine Doctor ,或者去法院读三年拿一个法学博士Juris Doctor。那些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本科生,几年下来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就来读MBA吧。层次一目了然。

美国的教育在培养人。每一个层次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有着充足的条件来实现这个目标。

教育培养人,好比培养植物。一颗植物要茁壮成长,需要进行的养护。但是,在中国,你没有花房,也没有呵护。你只能在冬天的太阳底下,靠着老天吸取一下温暖。结果怎么样,只有天知道。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 Level物理难吗?A Level物理三个解题“套路”分享

下一篇

留学申请中课外活动评判标准有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