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出国读博必看的三个忠告

日常咨询中,我也会接到许多相对来说年龄大一些的医生,他们对于出国读博也是蠢蠢欲动。实不相瞒,如果是应届生(毕业几年内,30岁以下),咨询完,考虑一段时间,分析一下利弊得失以后,不少会下定决心出国读博(不管是自己申请也好,来找我申请也好)。

但是,40岁左右的医生,虽然问得也不少,但是最终真正出去的其实并不多。

补充一下哈,按现在这个年代,40岁正当年,大有可为,年纪根本不大,只是为了和应届生区别开,表述起来比较方便,没有半点不尊敬的意思哈,我自己也快40了。

我呢,也很喜欢和他们聊(毕竟都是同龄人,感悟差不多),也不完全为了业务,而是想更全面更多去了解一些,这部分医生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想法,以及他们要做这样的决定(别人难以理解的),要面对多少障碍和牵绊,要下多大的决心。

如果,单纯从业务角度来看,是可以接的,因为国外年龄歧视相对要轻一些,申请是完全可以申请的。虽然,客观上申请的难度要大不少。一方面,外国教授歧视年龄大倒是不至于,但是在有得挑的情况下,确实也是更喜欢年轻人一些(毕竟年轻人有冲劲,牵绊少,一张白纸好培养);另一方面,这部分40岁左右的医生工作时间很长了,很多人英语不用,面试和交流也要弱一些,而且又不像年轻人可以腾出大量时间来准备,毕竟每天的时间被繁忙的临床工作占用后就所剩无几了,有些还要顾着家。

但是,对于这部分医生来说,考虑的不止是拿文凭、发文章这些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出国读博,给自己的人生新的改变,在人生的中场加一次油,让自己有继续探索更美的风景的各种可能。

这些人,虽然具体到各自的情况,出国读博的理由,千人千面,但是综合下来,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 逃避痛苦

厌倦了当下的工作,身心疲倦,被现实挤压,觉得在国内没有意思,没有盼头,日子过得其实是痛苦的,希望能通过读博,逃离痛苦。也有部分,婚姻失败,离异(带娃),想换个环境,追求新生活,也心存如果国外好能立足,将来彻底润出去的打算。

二 追求快乐

多年来,一直有身边的人出去读博,回来讲述种种见闻,自己颇为羡慕,也想有这样的一段经历。或者是想看看世界,想在不同的文化里去生活、工作,拓展自己世界观。自己现在的生活失去激情,想寻求新的可能性。

首先,对于这部分医生朋友,我心底里是支持的。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突围,生命就是逆流而上,心中有追求有想法,不被年龄束缚,我是怀有一份敬意的。

施一公的新书《自我突围》讲述了他人生多次我们无法想象的突围,每一次都是在高点迈向下一个高点,包括最近一次,50岁,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创立西湖大学(这是我认为的国内科研的天花板)。

但是,一个人40岁了,除了自己,还有很多社会关系,人伦责任,世俗的牵绊。

有的人,起心动念也只是一时兴起,是对现实生活不满以后,一种自我安慰(某某某,也想过如何去追求自我,后来因为要照顾我妈,我爸,我姐,我爱人,所以放弃了云云)。柏拉图说:人有理性、意志,还有欲望。人生的思考难免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反复摆荡,犹豫不决。

也有的人,高估自己的能力。残忍地说,很多40多岁的人,他以为的自己的能力高于他真实的能力,而且不自知。(这话,我也是对自己说的)。

所以,大部分这类医生,在聊完以后,我都会给他们先泼三盆冷水。接下来,就展开讲讲,这三个忠告。

空杯心态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有干劲,40岁的人有经验,认知会高一些。其实吧,我觉得不是,经验是对以往情况的总结,但是局面却一直在变。

风险投资,就是给有潜力的创业者投钱的圈子里,有这样一个常识:

如果创始人在路演的时候有以下特点,哪怕背景再强,也要慎重,因为他们心态老了,系统封闭了。

1、喜欢讲之前干过的牛的事;

2、很少真诚的向年轻人提问;

3、在年轻人充分表达他的观点之前,就说出自己的观点;

4、被质疑的时候,急于捍卫自己的立场,甚至恼羞成怒;

满足三条,坚决不投;四条都中,如无必要,减少沟通。

话说得真是刻薄,但是,良药苦口,我自己也是连中三条。自以为的经验丰富,很可能是认知固化,思维定势而不自知。

宁可把话说过一点,如果你觉得被冒犯到,那也顾不得了,因为这点打击也受不住的话,从我的角度,就没有必要更新自己,没有必要冲出去,因为你其实并不想自我更新。自我更新当然难,因为人有路径依赖,大部分人都是在把相同的人生脚本演个三四遍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空”掉,空杯心态。做这样的人生决策,我们不是来证明以前的自己对不对的。是来拓宽生命经验,丰富人生经历,是来继续成长的。真正的大师要有学徒的精神。

壮士断腕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40岁左右的医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很熟悉了,说句“温水煮青蛙”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换个国家去生活换取自己的反正,真的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行。

有些找我们申请的医生,在前期沟通的时候,我和他说,要多来参加我们晚上的口语练习,周末的面试培训,要多回顾下以前的实验经历、有空多练练英语等等等等。

其中一些医生说,

晚上我还要辅导小孩作业,没时间;临床工作可太繁重了,回到家一躺下就能睡觉,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学习?能不能等拿到offer之后,我再申请脱产学习?你们能不能帮我搞一个不面试的教授?

哎,其实吧,我们既然要做出国读博人生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但是让你在申请过程中,只是付出(相比于前者的)一点点的代价(比如临床工作如何协调一下,家庭责任如何倾斜一点),这点代价都不能匀出来,那之后的种种挑战、种种障碍,又要怎么应对呢?

讲个耳熟能详的,老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这时候摆在老鹰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痛苦的蜕变。

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炼。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神鹰一般三十年的岁月!

其实,人要自我更新,也是一样的。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三十岁上就死去了,七十岁才埋葬。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人到中年,改变自己,要壮士断腕。

步步为营

古人说,人到三十不学艺。

难道三十岁以后,就真的不能学东西了,当然不是。40-50岁学东西都不晚,只是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有些人想,我一把年纪了,要么就算了,于是半途而废。

所以,再重新读博,重新学英语,甚至在新的环境里去生存,要有一个步步为营的心态。不一定每一次出击都有收获,不一定每一天都有收获,弯路是难免的,失败也是常态的。

遇到挫折,不要慌,进三步退两步是人生常态,几个月后,整体大幅度有进步就好了,步步为营。

好了,三盆凉水(冰水)浇下去,如果你还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那应该是内心真的渴望改变,也有迎接冲突的决心了。如果这样,那么恭喜你,这份人生的选择,就真正回到了你的手中。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本申请到底怎么选?哥大钱招生官总结的这些步骤避免学生出现致命错误

下一篇

安省高中政策重要更新 涉及新毕业要求及必修课程新政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