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 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最近,一位在谷歌干了13年的华人老员工把公司的华人管理层举报了。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职场举报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位员工举报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职场宫斗,而是与高管滥用职权为孩子的教育铺路有关。

果然,这届家长为孩子教育“赴汤蹈火”的决心不分国界。其实,家长为孩子进名校铺路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只是没想到,花样总是能推陈出新。

01、精英高中的高管子女集体参加贫困生项目?

事件大概如下:

原谷歌企业工程资深经理Leilei Shan日前向加州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谷歌两位华人高层歧视、非法报复、不当解雇和滥用职权。被告分别是财务工程总监Jannie Affeld和工程经理Ying Liu。

Shan的控诉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针对Jannie Affeld:

谷歌设有一项针对高中生的“学徒计划”(Apprenticeship Program),表面上宣扬公司多元化和包容性,但实际上优待了部分高管的子女。Jannie Affeld通过她创办的非营利组织InnoVantre与 “学徒计划” 合作,向公众和谷歌员工募款。虽然该组织声称帮助贫困学生,但实际参与项目的许多学生都是谷歌高管的子女,这些孩子就读于精英私立学校,包括Jannie Affeld和 Ying Liu的多位子女。Shan指控Jannie Affeld以虚假理由筹集捐款,涉嫌诈骗。

第二,针对Ying Liu:

Liu曾雇用一名与Jannie Affeld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并在合同到期后,要求单雷磊以“虚假的商业理由”继续保留该供应商。Liu多次强调,她之所以在谷歌取得成功,是因为她对Jannie Affeld的忠诚。

此外,Shan还指控Liu对华裔员工提出过高的“忠诚度”要求,并有年龄歧视的言论,称“年轻员工更有热情”。

法庭文件显示,Shan于去年8月向谷歌人力资源部门投诉Affeld和Liu,但公司调查结果仅是Affeld未披露与InnoVantre的关系,违反利益冲突规定,处罚是工作评估分数下降;Liu则被警告在团队中“营造恐吓文化”。

但投诉两天后,Shan便收到了他入职13年来的首份负面评估,今年1月更被列入裁员名单,失去了年薪66万美元的工作。

Shan认为裁员背后原因“不单纯”,因为其他曾投诉或不认同Affeld的员工也在今年1月被解雇,而与Affeld关系友好的下属则幸免于难。

因此,Shan在今年五月对谷歌和2位高层提起了诉讼。

该消息曝出后,华人圈对这场官司里三位当事人的华人身份产生兴趣。从领英介绍来看,其中Leilei Shan和Ying Liu应该是当年通过留学拿身份留下来的华裔。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大上司Jannie Affeld看着是个外国名,但其实也是华裔。研究生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并在斯坦福短暂进修过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她嫁给了名为Jon Affeld的湾区科技企业家所以从夫姓。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Innovantre官网显示该组织是由Affeld夫妻二人共同创办

起初吃瓜网友们颇有看三位华人在海外职场上演拉帮结派、铲除异己的职场宫斗剧的意思。

但大家毕竟都是“老油条”了,习惯了职场上的各种“小动作”,网友们更有兴趣地讨论起了父母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子女在教育上铺路这件事。

一部分网友表示对此类事件“司空见惯”了,在美国这叫人际关系(networking),毕竟比尔盖茨的第一桶金还是他老妈给他签单的呢。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但还是有很多网友表示愤怒,坚定支持员工对谷歌的诉讼。正常的networking大家不会有意见,但高层的做法是“拿他人钞票慷自己人之慨”,这和当年“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如出一辙。

我查了一下非盈利组织Innovantre,宗旨确实是扶助有意向在科技界发展的贫困和边缘学生。你捐钱给弱势群体、结果最后使用的人是比你还有钱有势的内部人士,谁不愤怒?

这场官司虽然发生在职场,但也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精英家庭父母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可谓不惜“蚕食”各种教育资源、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铺路。

02、家长为了孩子进名校游走在灰色地带和违法道路上

国外家长为送孩子进名校而闹出的丑闻,已经不是个案了。

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2019年美国曝出的史上最大规模名校招生舞弊案。主犯威廉·辛格用作弊的方式,帮助57名富豪子女升入顶尖名校,甚至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诸多美国超一流大学,涉案金额达到了2500万美元。

威廉·辛格通过他的非营利组织Key Worldwide Foundation接受家长们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贿赂,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

01买通监考官,通过修改试卷、替考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

02贿赂大学的体育教练,使学生们以体育生的身份入学

03通过所谓资金捐助的方式,达到录取的目的

时间再远一点。2013年,UT系统董事会成员Wallace Hall揭露了当时时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校长Bill Powers,称其帮助关系良好的申请者进入大学。

具体来说就是校长“放水”,有77名申请者通过优质的推荐信得到了录取,而这些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低于平均水平,他们的学术成绩和标准化考试分数并不符合UT Austin的录取标准。

如果说斥巨资为孩子打造身份、贿赂对录取结果产生关键影响的人、“刷脸”找名人或牛人为孩子写推荐信是家长们的大手笔,那像重金聘请申请顾问帮孩子夸大、捏造申请文书中的经历则是常规操作了。

Reddit上有个话题是列举你见过的申请大学文书里夸张和编造的经历。

有人在麦当劳里打工,换过灯泡,可以被包装成“我在一家财富500强公司成功实施了新技术,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也没有超出预算,并提高了效率”。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有人在模拟联合国中担任秘书处成员,却被包装成财政副秘书长(USG Finance)。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还有一些人更“勇敢”,大笔一挥自己为非营利组织筹集了10万美元(相信有募捐到钱,但10万美金真的让人怀疑是“熟人经济”)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前两天,我还看到一起著名高中生竞赛造假的新闻。

今年的ISEF竞赛上,17岁的Krish Pai因其机器学习研究项目获得了5万美元的青年科学家奖。

然而,Pai的研究项目随后受到质疑,被指控存在科学诚信问题。这些指控包括Pai展示的图片和数据点据称是从其他研究中获取而未标明出处,甚至有图像通过反向图像搜索显示是其他研究人员之前发表的作品。最终,Pai的项目和奖项被撤回。

这番操作背后有没有家长的参与,我们不得而知。但“学阀”之间的竞争不少父母做幕后推手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就像每次学生参加的科技展览项目,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很微妙。如何做好导师、引导者而避免过度参与,也一直是美国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虚报成绩、伪造申请材料、贿赂相关人员、利用各种关系网打探内部消息、在考试中寻找各种可以利用的漏洞……

在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入场券的当下环境中,焦虑的家长们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在灰色地带和违法道路之间反复横跳。

03、“人脉”的微妙尺寸

说完录取丑闻,我们再说回到这次职场官司本身,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了大家关于人际关系(Networking)和裙带关系(Nepotism)的讨论。

二者之间的尺寸究竟该如何拿捏才能让第三方背书的效果最大化呢?

首先,我们要破除观念上的偏差:人际关系≠走后门/拉关系。

学业和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更多指的是通过建立关系一方获得指导和机会,这种关系的建立应该是公开和公正的,彼此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

裙带关系则是通过个人关系获得不公平优势,这种“不公平优势”可能来自熟人或者决策上的偏袒。

美国是一个推行“推荐人制度”、对“人际关系”非常看重的国家,申请好学校要有老师、校长、教练的推荐信,求学深造要有前导师的推荐信,找工作要有内部人士的推荐信。人生的重要变动和前行都需要有人帮你背书。

所以,努力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强烈推荐的,但搞裙带关系是容易吃牢饭的。

其次,好的人际关系是实践出来的。

人脉关系的起步可以是毛遂自荐、可以是熟人引荐,但最终收获的评价要靠自己的实干积累出来。

我曾认识一名在美国一所排名50左右的公立大学留学的学生,她通过学校的项目申请到了在实验室工作的机会。整个学期和暑假的一半时间里,她都跟着那个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在实验室里学习和帮忙。无论是清理实验器材、协助进行实验、还是学习试验操作这个学生都做的尽心尽力,进步也很大。

项目结束后,实验室的负责人通过带她的博士生了解了该生的表现,最终对她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了认可,为这个学生在申请博士项目时写了一封极具说服力的推荐信,最后这个学生被藤校之一的博士项目录取。

虽说这个学生被藤校录取的因素不只是推荐信,但有这样一封学界教授认可的高含金量推荐信,无疑是大家分的。这种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干建立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受益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人际关系。

插播一句,像国内一些机构宣传的去海外夏令营、游学项目可以拿国外教授推荐信这种话,家长要谨慎。

揭秘高中生背提项目“无下限”黑幕,谷歌华裔吹哨人痛失年薪66万刀美差

某机构的宣传

真正的海外高校教授都很爱惜羽毛,在人选和数量上都很谨慎,不会轻易给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写推荐信,更别说是夏令营、游学项目这种与自己无关的“客户”学生了。家长不防了解清楚这个推荐人的背景和头衔,以及他是不是给交钱参加活动的学生都会写的“海推”,不要被这个噱头割韭菜。

第三,推荐人与其选名气大的、不如选与学生互动更多、了解更深的人。

一封含金量高的推荐信,当然是推荐人名气越大、学生和他之间就学业上的合作越密切越好,但更重要的是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全面了解和真实评价。推荐人如果能够详细描述该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的表现、能力和潜力,这样的推荐信会更有说服力,因为它体现了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深刻认识和信任,能为评审委员会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如果是名气大但与自己关系空洞的推荐人,推荐信本身无实质内容可写,最终只能成为一堆形容词堆砌的、华而不实的文字,这样的推荐信未必会为申请加分。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负责,但负责的程度和方法有待讨论。利用自己的关系、不法手段把孩子推进名校,孩子内心真的会感激父母的付出、认可自己的能力、直面未来的挑战吗?值得我们深思。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Niche 评出 2024 拥有全美最好餐饮和宿舍的大学!

下一篇

ALevel选课难?罗素大学集团给出选课指导(informed choices)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