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John Locke 写作竞赛Junior 赛区 Q3题目解析

今天为大家带来 John Locke 2024 年 Junior 赛区 Q3 的题目解析:Is there life after death?(死后还有生命吗?)

The dimension of life and death生与死是否对立且互斥?

死后到底会否有生命?一个常见的答案是,"死亡 "就是"生命的终结"。另一个答案是,生命结束之后又有生命,就好像游戏里的复活币或者《西游记》里被吃完后又凭空生出的米山面山一样。   面对这两个互相冲突的答案,我们似乎陷入了僵局。要打破这个僵局,我们就要搞清楚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我”到底是什么?

比较唯物主义的观点倾向于认为,人只是一个物质对象,一个有形的东西。虽然人的存在是一种奇特且惊人的物质现象 —— 人能够写诗,思考,反思自身,探索宇宙 —— 但一切的源头依然是有形的东西。神奇的人脑也无法逃过在脑死亡后变成呆板的蛋白质集合体。

死亡,就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意味着个体的永远消逝。

但是,在很多文化的宗教信仰和世界观中,“人们”远远比一个被大脑支配的躯体更加复杂。人,由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灵魂组成。

在这种层面上,死亡也能够被分成不同的维度,而生物意义上的死亡,也只会被判别为“肉身的死亡”。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host

涂尔干 (Durkheim) 把所有存在的超自然的灵魂或者灵体分成了三种类型,神 (god),灵 (deity) 与鬼 (ghost) 。

在涂尔干看来,神意味着像上帝一样高尚而有力量的存在,而灵则是像山神、海神和门神一样的具有功效的守护神,至于鬼,则是人死后的灵魂。

在涂尔干看来,鬼是游离在一切社会和道德秩序外的流浪的可怜精神体,没有任何的责任的边缘存在。

"pathetic spiritual vagabond beings with no clear-cut responsibility"

虽然涂尔干对于人死后所成为的鬼魂并无积极的畅想,但至少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 —— 死亡不是终结,新的生命从成为游荡的鬼魂开始。

再回到我们之前的一个猜想:若死亡还有生命,那么死后所继续的生命是否还属于这个世界,以及“灵魂的生命”是否还有尽头?

《聊斋志异》中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jiàn),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夷死为微,微死无形。”

另外《五音集韵》也解释:“人死做鬼,人见惧之;鬼死做聻,鬼见怕之。”

可见对于死后的生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不同的理解 —— 且就聊斋志异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来说,死后的生命还存在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并且还有再被剥夺的危险 —— 死亡不止一次,可能会有很多次。

死亡是结束,还是开始?

古埃及人在修建陵墓,制作木乃伊并按仪式精心布置墓穴的核心初衷,是相信”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及有朝一日,逝去的法老能够复活,重返人间的信念。

但在有些文化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也不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这点在佛教和印度教的轮回与重生理念当中尤其得到体现。

在印度教经典《博伽梵歌》当中就记载了一个故事:弓箭王子阿周那在一场战役当中发现对面战场上的敌人竟是自己的表亲,于是陷入了“是否应与家族成员自相残杀”的道德困境。

为了帮助王子走出困境,毗湿奴神现出真身,向王子解释了轮回的真理:虽然肉身可以毁灭,但人的本质却会通过轮回过程不断重生,亘古不变。因此,阿周那不会杀害任何人,也没有理由为他们悲伤。

这种轮回与重生的理论本质在于认定暂时的事物不应被视为真实 —— 比如痛与乐、热与冷,甚至生与死,都是暂时的。

大乘佛教对于轮回的理念虽然和印度教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也认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更不必谈所谓终结。

2024 赛季 John Locke写作竞赛 Junior 赛区真题解析系列

1.2024 年 John Locke 写作竞赛题目简析(Junior 赛区 Q1)

2.2024 年 John Locke 写作竞赛题目解析(Junior 赛区 Q2)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去芬兰留学需要注意这些点

下一篇

2024 年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写作竞赛:古典学赛区赛题解析(上)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