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各国海淘的经验,大概率也曾对13区的网站“叹为观止”。当初我可是花了老大的功夫才适应那些糊我一脸的大段文字、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块撞色、近乎鬼畜的代言人大头照(比如这种):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对于经历了互联网时代暴风骤雨般审美洗礼的中国网友来说,这种网页简直有一种十八年前上58同城的错觉。而对于网站开发UI设计类专业的童鞋来说,探讨一下为什么这种“落后的”画风在日本仍然大行其道则更有趣~这里需要注明的是,这里讨论的绝大部分是截止2023年仍然在定期更新维护的网站。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或许可以对这个问题稍作解答:

字体和网站前端开发限制技术发展与停滞数位素养的匮乏社会文化的影响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为罗马化语言创建新字体可能是一项充满乐趣的小挑战,因为每个对排版有基本了解、有简单的编程基础且时间充裕的人都能胜任,但同样的任务放到日语身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要从头开始用英语创建一套字体,你大概需要查看230个字形,一个字形是给定字母的单个表示(A aa计数为 3 个字形)。如果想要基于拉丁化字母涵盖所有的语言,大约需要840个字形。

但同样的事情放到日语身上,杂糅的文字系统内,平假名、片假名再加上海量的日本汉字(漢字/かんじ kanji),很容易就会看到7,000-16,000个字形甚至更多。

因此,创建一种新的日语字体需要更多人力的团队协作,并且比拉丁语字体需要更多的时间。随着能够胜任这一挑战的设计师越来越少,构建网站时可供选择的字体也愈加稀缺。再加上缺乏大写和日语字体,由于引用较大的库而导致加载时间较长,最终逼得日本的网站开发者们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创建视觉层次结构。

以星巴克主页的美版和日版为例:美版星巴克主页以大块彩色图像和文本迎接访问者,主页中的文本包括不同的字体大小、粗细和可点击的按钮(order now)。可直接右键复制粘贴(蓝色标记)的文本表明有一种实际的字体在起作用。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日本星巴克主页乍一看和美版大同小异,但与后者不同的是,日版主页上的三张图片本身就是可点击的按钮,图片中的文字无法右键复制,有些文字(绿框)由于不同设备分辨率的差别还有点模糊——因为这些文字本质上是光栅图像而非可键入的字体。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日本网站倾向于使用大量文本图像来表示内容类别。有时你甚至会看到每个图块都使用高度定制化的字体,特别是那些重要的限时大促活动。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对于日本,reddit 上有句话值得玩味:

日本,从1985年以来一直生活在2000年。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在很多科技领域,日本人既引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又死活淘汰不了完全过时的技术。比如他们是机器人技术的全球领导者之一,一边能给你整出一比一尺寸的高达,一边却又还在大规模使用老掉牙的软盘、传真、翻盖手机,2022年微软停止 IE浏览器 更新维护时还给日本的企业们制造了一起不大不小的恐慌。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13年因为把互联网称为“未知领域”Das Internet ist für uns alle Neuland,而被全世界群嘲老古董。日本的政治家们更甚于默克尔,安倍内阁前网络安全立法大臣樱田义孝(Sakurada Yoshiraka)在2018年时居然表示自己从未使用过电脑,并且在议会被问及USB驱动器的概念很明显的一头雾水。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这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在数位素养方面,日本现在并且一直严重落后于时代。因此这些因素阻碍了日本网站的设计并不牵强。相反,其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水平风格之间的差异还佐证了这一点—— Google 或 Pinterest 上日本的海报设计,完全是另一种时代风格和水平。

2023年大河原邦男高达展的海报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在分析任何类型的设计选择时,文化习俗、倾向和偏好都不能被低估。尽管如此,“这就是文化”仍然存在过度简化主题并被用来合理化各种差异的风险。比如,习惯了北美或欧洲网站们的视觉设计风格,再看这个网站很容易就会觉得......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不知所措,认定它设计得很糟糕,然后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谁想用这种杂乱无章的网站呢?但日本人却会认为这样的页面看起来更有趣,提供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花絮信息,从而可以轻松地就内容是否有趣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里体现出的寻求信息的态度或许是认知差异的根本原因。日本人对规避风险、双重检查和对快速决策抵制的偏执世界领先。

这与更集体主义的社会心态密切相关 —— 例如,在将文档发送给甲方之前三重四重甚至五重检查,当然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出错的风险,但本质上,这是一种避免个体担责和丢面子的心态作祟。回到网站设计,这种文化角度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从外部角度来看,在线购物、新闻和政府网站往往是冗余信息的“重灾区”。

毕竟,在这些情况下,大量的详细信息直接与做出良好的购买决定、有效地了解最新情况或确保你拥有有关某个程序的所有必要信息有关。联想一下,国内许多部门单位门户官网的UI设计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页设计绝非透视日本人这种心态的唯一媒介。街头巷尾的小册子、杂志封面到地铁广告等各种媒体也都喜欢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塞下尽可能多的信息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最后提个小问题:作为拥有相似文字系统和社会文化的东亚邻居,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世界的界面/视觉设计,画风和13区完全不同呢?

交互/视觉设计科研专题

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为什么日本的网站看起来总有一种“20年前”的感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港三新二这些专业录取率低于10%!千万别踩坑!

下一篇

剑桥大学 HSPS(人类社会与政治科学)专业offer申请经验分享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