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Dear Po”的第一期分享—— “孩子数学还挺好的,我们想走数竞的路进名校,应该怎么给孩子规划?”
文章内容译自罗教授英文原稿,由本公众号进行编辑整理。
在美国名校眼里,优秀的候选人是怎样的?
最近几周,我接连写了十几封推荐信,给处在从高中到博后各个不同求学阶段的学生。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大学究竟如何识别想要录取的人才。10月底,我参加了一次校友聚会,一位世界知名大学的院长在发言中谈到了学校招生流程最新的情况。巧合的是,在这次聚会不久后,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在没有引用任何数据来源或实操经验的前提下,声称可以为学生规划通往顶尖大学的数学竞赛之路。
美国顶尖名校的“整体评估”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公司承诺提供服务,帮助高中生将金钱转化为大学录取的机会。有些甚至声称能提供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提升路径。
许多家长和服务提供者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学招生官正在积极的识别这些标准化的“升学套餐”和“完整途径规划”,并对这些申请者酌情减分。
父母让孩子走上的看似完整的“升学之路”,与顶尖名校所寻求的人才恰恰背道而驰。因为在招生官看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背景提升”和“升学包装”,实际上展现了他们拥有的外在特权,而非内在品质和能力。哈佛大学在其网站上关于标准化考试和成绩的考察部分中这样写道:“我们会仔细阅读每一份申请进入哈佛的申请书。我们也一直牢记,人才无处不在,但“机会”和“途径”却并非人人皆有。”
那名校究竟想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前文提到的校友聚会上,当那位某世界知名高校院长提到那些令招生官们兴奋的学生档案时,他重点强调了学生在摸索探寻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自我引导能力。
摘自哈佛大学官网申请页面
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apply/application-requirements
成绩真的是名校的敲门砖吗?
近几十年来,我观察到了一个常见的误解,而这个误解在竞争越是激烈的地区越明显。人们错误地认为美国顶尖大学录取可以简化为一个拥有顶尖成绩和“全面发展”的活动列表档案。一个原本鲜活的学生常被总结描述为一串 GPA、SAT 分数以及学术、体育、音乐等等其他领域的奖项列表。然而,他们忽视了名校申请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推荐信。
[*编者注:2023年7月12日Education Week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新冠大流行之后,学生成绩普遍大幅提升,推荐信在精英学校录取过程中变得更加重要。]
摘自Education Week
https://www.edweek.org/teaching-learning/college-admission-post-affirmative-action-what-educators-need-to-know/2023/07
不是每一封推荐信都有同等分量。作为一名推荐信的撰写者,以及阅读了数千份本科录取、博士录取和就业推荐信的人,我可以证明推荐信在力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最好的推荐信充满了热情,而最没有价值的推荐信仅仅提及学术成绩,对学生的性格揭示甚少。如何拿到一封带有执笔人主观撰写的、却又很有信服力的推荐信?这并没有捷径或规划路线可走。
通常来说,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强调的重点离不开学生的核心价值,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对于大学录取本身之外的抱负和追求。他们真的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技能发挥到什么地方——总而言之,让一个优秀学生走进理想大学的,不仅仅是他/她说了什么,而是他/她真正会做什么。
核心价值更重要,是一句空话吗?
打个比方,一个巨大的黑洞和一颗活跃的恒星,两者都具有极强的引力,黑洞的引力甚至会远远超过恒星。然而,黑洞利用其引力将资源吸进自身,就永远不会再与宇宙的其他星体共享;而活跃的恒星则利用其引力释放核聚变的能量,照亮宇宙的其他部分。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前不久关于Sam Bankman-Fried因为诈骗案被定罪的新闻。作为一名精英大学的毕业生,Sam拥有极为出彩的简历背景,和极强的数学能力,但他却把能力用错了地方,诈骗了数十亿美元。《纽约时报》写道:“回顾Sam Bankman-Fried的故事时,你可能也会在假想,如果他当初少花点时间进行数学训练,而是多花些时间在文学课上,可能就不会酿成这场悲剧。书中的人物会去寻找自己的道德“指南针”;而从那些好书里,读者也能找到自己的道德标杆。”
成功的答案并不是仅仅是完备和详细的升学规划。成功属于那些能够抓住灵感的火花,点燃自己的引擎,一路向前,怀着真正的热情,为共享这个世界的其他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学生。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其实就是美国经济和美国梦的缩影。最好的机会存在于创新的前沿,那些前所未有的领域。
在培养我的孩子时,我所看重的
多年来,我一直建议家长从小为孩子培养两个最重要的根本认知:
(1)帮助别人。热爱帮助别人。帮助到的人越多,你就会越快乐;
(2)努力工作。热爱努力工作。因为有一种满足感是只能从投入大量精力到有意义的工作中获取的。
一旦这些价值观扎根,下一步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增进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去寻找前所未见的挑战,去发明和创造全新的解决方案——开辟新路,而不是走旧路。而这就是我和我的妻子指导我们自己孩子的方式。The Wild West is still on, in the space of ideas and innovation.思想与创造的荒原仍在,正等待你们的开垦。
编者按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成功的路径并非一成不变,而往往是一个多种因素的产物,涉及技能、个性、品德、潜力、志向等的综合交互。希望通过“升学规划”的包装走向成功的人,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这一过程。
相比于追求名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在发展和真实经历,在这个多元且变动不居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力和真实的个性,或许比套路化的升学之路更能引起大学招生官的兴趣。愿每个学子都能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