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当我们讨论未来哪些职业会被机器人取代时,一切仿佛还只是科幻大片中遥不可及的未来。然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更多人看到了AI的发展脚步早已突破想象。面对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应该怎样规划和构建自己的能力图谱才不会被AI取代?彼时的就业蓝图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这些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由机构作为主发起方的“18 under 18 STS forum”(STS即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论坛,简称STS论坛)正是为高中生们提供一次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前沿技术发展,与行业专家直接对话的契机和空间。从中,他们不仅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更有机会认真思考自己未来想要探索的方向,以及如何为之努力。
18 under 18 STS forum:选拔出18名18岁以下有志于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研究的中学生与中国科技界领袖、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直接对话交流。
专业和产业“碰撞” 燃起学术探索的热情
Manny聊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能滔滔不绝地介绍各国的发展现状、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内新能源汽车当下的挑战等等,而这些主要都来他对于STS论坛关于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讨论的深入参与。
对Manny来说,新能源汽车不仅是自己的爱好,更是学术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环。结合他对汽车和工程领域的兴趣,以及遗传自父母的艺术设计天赋,机构导师建议他以交互设计为专业方向进行探索和学习。新能源汽车恰恰是交互设计最好的展现。
“很多人想到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认为这是出于环保而发展起来的,但环保只是新能源的一个正向结果,发展新能源更多是为了让汽车实现智能化。这就涉及很多人机交互的内容。”正是因为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Manny对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这场论坛充满期待。
Manny很珍惜这次对话的机会,更是提前做了不少准备。除了对几家汽车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他也非常关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当下面临的问题。从同学那里收集的问题也带给他新的启发,并且为了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他会先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从嘉宾的解答中进行验证和修正。
通过机构举办的STS论坛,他了解到未来哪些地方孕育着比较多的机会,哪些领域仍有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对我将来进入大学乃至未来读研选择专业都有很大的帮助。”他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STS论坛上能听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哪些新的突破。
STS论坛给了学生们一个窥探现实社会的窗口,在这里他们能接触到课堂和书本无法触及的领域。“因为课本应对社会变化的反应是相对滞后的,而企业的反应则会比较迅速。”STS论坛负责人机构导师王致新博士认为,这也正是STS论坛相比一般学术论坛的优势。“它更贴近现实前沿,并且不断与时俱进。”
与行业专家“碰撞” 进行最前沿的跨学科对话
机构举办STS论坛始于2022年,其宗旨是为中国中学生发起,填补学生所学与现实产业之间的认知鸿沟,在专业选择与复合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更深度的探讨。
每届论坛会选拔出18名18岁以下有志于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研究的中学生与中国科技界领袖、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直接对话交流,涉及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基因科技、电子商务等等,共同讨论科学技术产业前沿的最新趋势与挑战,以及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如何双向影响。
第一届论坛为很多同学打开了新的视野,他们与包括商汤科技副总裁唐臻怡、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山岑、美团副总裁陈荣凯、丰疆智能首席执行官秦硕、到家集团首席公共事务官郎永淳等在内的行业大咖在线上面对面交流,打破了课本与现实之间的屏障,体会到真实的行业现状与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STS论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机构对于STS专业及相关领域极具前瞻性的研究。早在多年前,注意到美国本科交叉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职场对于多元人才的需求,机构就在探索交叉学科领域孕育的机会,导师们在早期规划中会设计多路径的探索。当ChatGPT正在颠覆社会与行业时,更多的学生需要加入讨论,从自己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世界的变化,从而获得应对挑战的能力和信心。
在汲取第一届的成功经验后,2023年第二届STS论坛嘉宾阵容在此前的基础上,加入中科大知识计算实验室主任周熠教授、前香港汇丰首席中国分析师孙瑜、沃尔沃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杨希希、祥峰投资合伙人夏志进等更多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为STS论坛开辟新的对话空间,真正让学生们体会不同领域碰撞出的火花。
Alan参加了两年的STS论坛,让他感慨的是同一位嘉宾再次参加会带来全新的内容,“去年的讨论可能更多集中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以及疫情下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今年则更多围绕AI的发展。”论坛讨论主题与当下产业发展的紧密相关,不断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信息和观点。
在汲取第一届的成功经验后,2023年第二届STS论坛进一步开辟了新的对话空间,真正让学生们体会不同领域碰撞出的火花。
知识与能力“碰撞” 把握难得的成长经历
想加入这样一个关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应用层面的讨论,学生要经过递交简历、撰写论文、群体面试等严格的选拔过程,才有机会成为论坛的正式成员。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门槛,是因为我们希望论坛的参与者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真正在论坛上提出问题、参与交流、有所收获。”王致新博士介绍说。筛选过程中,他们会关注学生是否对相关领域有比较深的认知,能否在辩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深度的见解。
这样高的门槛以及参与者的高度投入,也使STS论坛能够在众多的活动经历中成为有分量的一笔。上一个申请季录取耶鲁大学的机构学生Justin就将入选STS论坛作为奖项之一写进了申请表,其中关于科技发展给人类与自然带来的影响的深度讨论成为他环境科学主线一个很好的补充。
没能入选正式成员的学生虽然无法直接与嘉宾对话,但可以作为观察员旁听每一场分论坛,也可以请分论坛主席代为提问。“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第一年更多会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前沿的领域,还没有太多的思考。但到了第二年,经过一年的积累,他们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在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事实上,王致新博士有好几位参加了两届论坛的学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转变。
Tina去年作为观察员参加了第一届STS论坛。今年,随着对科技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不仅成为正式成员,还因为面试时的出色表现被选为第一场分论坛的主席,负责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提问,并作为主持人直接与嘉宾对话。这一次,她对现场的沉稳把控更是展现出了一年来的成长。
在王致新博士看来,担任STS分论坛主席对学生们的领导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在与嘉宾的沟通中,以及收集和整理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都不再只是一个参与者,而是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并且论坛现场总有预计外的情况,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问题的顺序需要调整,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补充,这些都很考验他们的临场反应,以及有没有提前对讨论话题做足准备。”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确实带给她很多惊喜。
与现实问题“碰撞” 坦诚交流收获思考新角度
尽管嘉宾都是在各个行业“摸爬滚打”的领军人物,但与高中生对话却是少有的经历,把握其中的深浅算是不小的挑战。然而,让几位嘉宾深感意外的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包含他们对行业和社会热点的深入了解与高度关注,更透露出他们的深度思考。甚至有的嘉宾会后将学生们的问题“打包“带走,认为其中有些很有启发性,值得更多的思考。
当初在导师的推荐下决定参加STS论坛时,Andy并没有考虑过这对升学和申请会有哪些帮助。是那些可能会被讨论的社会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能够如此近距离与‘大牛’对话。”
Andy被选为第三场论坛的主持,对话嘉宾是前香港汇丰首席中国分析师孙瑜。准备这场论坛时,Andy正在美国参加访校。论坛当天,他刚刚经历了5小时大巴车的长途跋涉,一到酒店就赶紧加入论坛中。而他在场上对嘉宾发言内容的精准概括让人赞叹。用他的话说,是前期的准备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早在出发前,他已经对嘉宾和论坛主题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也开始收集大家的问题。但随着论坛的临近,他意识到自己的准备还不够。他连线了在国内的爸爸,和他一起进行了讨论。爸爸在经济学领域的专业见解带给了Andy思路,他将自己的关注点聚焦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并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排序。
另一场与美团副总裁陈荣凯的对话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这场论坛做准备的过程中,关于美团骑手社保的负面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去研究了中国的社保制度,并且收集了相关数据,整理不同的报道观点。论坛当天,Andy带着些许紧张,提出了这个相对“尖锐”的问题。
而嘉宾的回答也让他深深地佩服,“他没有回避问题,或者用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方话术敷衍我。而是从一个内部管理者的角度谈论了他们的考虑,和当下面临的挑战,这其中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是对错那么简单。这带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比如从更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来考虑,而不是武断地批评指责。这些恰恰是很多报道中缺乏的。”
STS论坛最让Andy感到触动的是,嘉宾们在对话中表现出的真诚、坦率,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交流对象。对于很多问题,他们并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大家接受,而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引导学生们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答案。
说起明年的STS论坛,王致新博士透露出对技术发展的乐观和开放态度:“现在技术变化这么快,明年的论坛会有怎样的变化很难说,可能直接由AI来主持也不一定。不管如何变化,我们都会积极迎接这些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孩子们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