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全优孩子被大学“全拒德”的根本原因

如今,美本秋季申请季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若是你能看懂大学的招生逻辑,你将少走很多弯路,也能最大化你的申请结果。

过去有很多人觉得,美本申请是玄学。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GPA、SAT托福、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特长和竞赛样样突出的孩子,会被大学“全拒德”?虽然说美本确实有玄学的成分,这主要是因为每年大学的招生目标会有变化,比如要提高多元化、招来自特定地区的学生。 所以这导致很优秀、但不符合大学那年特定需要的学生也会被拒绝。这确实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被拒,所以显得玄乎。

但是如果是被所有match的大学“全拒德”,那肯定是整套申请材料出系统性的问题了。

申请文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可能原因。有另一个大家常常忽视的因素,是老师的推荐信。申请季大部分学生都在忙自己要完成的内容,比如申请文书、填表、面试,而且以为推荐信是老师要干的活,所以往往就忽略了推荐信这一申请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申请材料的软件大部分都是自己在展示自己,包括申请表格、简历、申请文书等等。而推荐信是唯一一个从旁人角度展示这个孩子的材料。火眼金睛的招生官可以从老师的推荐信里看出这孩子适合不适合本校、你的性格和学习动力、各种课外活动是为了升学功利做的还是真喜欢、以后在社会有多大上升空间,以及交叉印证文书里的“自我吹嘘”是否属实。

都知道美国大学不光看单次表现,更看重长期努力,所以在考察学术能力的时候,会把GPA(长期努力)和标化成绩(单次表现)结合起来看。其实,推荐信对应的就是成绩里的GPA,而面试起的作用就类似标化考试。因为推荐信是基于平时一点一滴给老师留下的印象,可以揭示面试官难以在一次短暂会面中觉察的信息,所以重要性也很高。

美国顶尖名校位置是有限的,优秀的申请者又那么多。招生官与其说是在申请中找录取你的理由,还不如说是在找茬,在鸡蛋里挑骨头。申请其他部分再好,推荐信里一句消极甚至只是保守的评语就足以让招生官产生疑虑,找到在拒绝你的时候不心痛的理由。

我熟悉的一所高中,每届GPA头三名无一例外都录取前5。但有一年,全级第1名(各方面数据都特别优秀的女生)只录了50名开后的大学。后来就听说风评为人特别傲慢,老师不太喜欢她。倒不是老师使坏。美国是个诚信社会,绝大部分美国老师在写推荐信的时候,都是摸着良心,公正地评价,观察到好的坏的方面都会说。

有些老师觉得自己对你了解不够,或者知道自己的评价会坏话多于好话,会在你请求的时候婉拒;有些学生听不出弦外之音的,或者老师没有提示的、在推荐信里直接写“综上所述,我认为该学生并不适合贵大学”也是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录取结果出来了,同样硬件水平的孩子会有完全不同结果。

相反,在学校里面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孩子往往录取结果会很顺利。

很多中国人都不理解推荐信扮演的角色和重要之处。部分家长大概以为就是类似过去的开证明,重要的“盖章”而不是里面的内容。所以要么请了不合适的人选写;要么一些中方老师,则是用中文写了让中介/机器翻译,读下来完全不符合西方规范和价值观;一些的老师甚至让学生代笔,自己签字。我就看过一些学生/机构代老师写的推荐信,都是套话、官话、空话,和理所当然的中式思维表达。

这种推荐信实质只起到了“placeholder”的作用,也就是只是上传了这么个文件满足了申请的系统要求,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能促进申请的内容,白白浪费了申请里这一宝贵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还可能因为其言而无物,给申请起了反作用。

要知道,写好一封推荐信,本身就跟写申请文书一样是有方法的。

推荐人得熟知英美大学学术圈的规则规范,也要知道大学招生官通过推荐信想看什么;其次,推荐人也得有相应的英语写作文笔,比如知道应侧重写申请材料其他部分没有的方面,并尽量提供具体、详细的事例来佐证评价,让孩子的申请整体显得更加立体和圆满。

而推荐信绝对不仅是“老师的事”。虽然正常来说,推荐信本人不能读到,以保证推荐信的公正性。但是你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你的推荐信会为申请起正面作用的。比如,在挑选推荐人的时候,尽量选择:

教过你1年以上,真正熟悉、了解、关心你的老师。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在你发出请求的时候,老师不应该感觉唐突,而且你应该有把握老师乐意押上个人信誉去推荐你

教的是核心科目(比如英语、历史、数学、科学),最好是跟你申请专业有关的科目

能按西方规范、自己用英文撰写

最好自己是英美名校毕业。一个top 10毕业的老师的推荐自然比top 50推荐更有份量

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的老师。他们往往已经给大学推荐过多位学生,在大学招生界有一定人脉。如果过去推荐的学生都表现优秀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另外,请老师写推荐信的时候,你是否礼貌?是否有充分沟通你在申请什么大学和专业?是否提供了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帮助老师完成推荐信?等等。

记住,老师给你写推荐信是favor,不是duty。

说白了,就是你对老师是否有基本礼貌和尊敬——不是功利地只对写推荐信的老师礼貌,而是平时一贯的待人接物。因为老师之间(包括和校外老师)也会交流学生情况。人的名声不是孤立存在的,像上面那个女生一样,很多学生都意识不到自己一时的言行如何影响了推荐信和最终的大学录取。

其实,高质量的推荐信和GPA、课外活动一样,都是需要提前“管理”的。

在你向老师发出请求的时候,已经是努力结出果实的时候了。比如,你平时上课有没有积极发言和主动提问?发言是否高质量、提问是否展示了深刻的思考?课外是否有和老师互动,展示了超越课堂要求的阅读和研究?这不是要教孩子功利地去表现,而是家长和长辈平时需要引导孩子塑造培养正确言行和价值观。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习惯躲避老师的注意,老师自然无从下笔写出言之有物的推荐信;还有一些孩子无礼、傲慢,家长自带滤镜看不出问题,但一言一行都被老师看在眼里,全据德的时候还觉得是美本申请玄学。

记住,热烈赞扬的推荐信可能还不足以把你送进藤校,但一封有瑕疵的推荐信足以让你被拒。

所以,推荐信管理其实是升学规划的重要一部分,平时引导孩子正确言行,给身边人留下好印象;申请季时还可以利用推荐信去弥补申请里的一些硬伤。做好了推荐信管理的学生,即使看不到推荐信,也应该有大致把握老师会怎么描述和评价你。可惜,更多的学生是到了申请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推荐人。

都知道美国名校录取是全面考核(hollistic approach),不要努力了这么久,最后栽在推荐信上。它可能比你以为的重要得多。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留学生将不再被国企和机关单位录用?

下一篇

AMC10晋级分数线和获奖分数线是同一个吗?分别是多少?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