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因为处于认知分层的高位,所以一直被看作是高于记忆性学习的“高阶学习方式”。然而一个常见的误区在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析、评估和创造方面的学习,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无法获得充足的经验和技巧,在支持批判性思考的深度。如何设计不同孩子的学习历程,这里有一些策略。
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家里有个小孩要过生日了,他和你的学生同龄,并且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于是你询问学生应该送什么样的礼物。当学生给你推荐了一个礼物,他能解释为什么其他礼物不好,而他们推荐的礼物是最好的选择吗? 这其实就是一个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学生分析了有关对方兴趣的信息,也评估了各个选项的优劣。
知识体系缺席,是“批判性思考”常见误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提出“教育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把认知思维的提高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也提出了知识深度分类(Depth of Knowledge),包括获取、应用、分析和扩充知识。 批判性思考因为处于认知分层的高位,所以一直被看作是高于记忆性学习的“高阶学习方式”。然而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基于这样的分类就能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析、评估和创造方面的学习,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通过基本的应用来建立知识体系、加深理解。
但这样的话,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无法获得充足的经验和技巧,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在学习时,这些孩子看着同龄人能够参与丰富的交流活动、分析和评估知识概念并结合所学进行创造,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就像是看着三星级主厨准备美味佳肴,而自己只能吃简单的生菜三明治。
这种基于学业表现的差异化教学,剥夺了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的学习机会,但他们同样有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和创造,这些表现有时会掩盖他们真正缺乏的学习需求。
学习过程的设计:从知识到项目
那么,我们要如何为学业表现各异的孩子,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呢? 首先,确定要学习的核心技能和知识概念。其次,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基础条件、能力差距、现有的掌握程度、个人经历等。最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
对于能够通过教学资源、指导和工具掌握相应知识技能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并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参考:
• 音频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 知识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应学科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定期更新自己的资料;
• 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
• 相互探讨:学生也可以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对于缺乏必备技能或理解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技能学习和批判性思考活动,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下是一些参考:
• 学习站: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 批判性思考活动:制定简单但不影响批判性思考的活动,比如较少的选择与变动,或只关注于某项技能学习。
对于已经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站、自主学习等活动中,为他们介绍新的知识、技能或概念来增强他们的理解。
除此之外,也要定期分析学生的学业表现来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并进行适当的学习计划调整。 差异化教学是指通过合理的批判性思维挑战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批判性思考的学习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强的自信心,以面对未来校园之外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