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读大学有多累?虽说“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半”的故事是假的,但对美国大学教育稍作了解之后,我们都清楚留学生不得不熬夜看书写作业准备考试绝对是家常便饭。
可让人嫉妒的是,就在咱们忙学业都忙得焦头烂额时,总有些学霸居然还有时间参加社团、坚持健身、搞Party、去实习,GPA还一样很高,人家到底是咋做到的啊?
天生智商超群?天才确实有,比如两百多年前的莫扎特,3岁就展现出音乐才华,6岁就能作曲,几乎不用打草稿一气呵成传世经典,再比如9岁上大学的沈诗钧,18岁就被聘为UCLA的助理教授。
可是,我们也得承认,神童和天才毕竟稀有,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论起天赋来说,差距真心没有那么大。谁笑傲江湖,谁碌碌无为,有时或许不只在于智商。
比如人们常说的: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细究起来,我们身边很多人其实都算不得真正努力。那些沉迷于电子游戏、控制不住总是刷微信的学生固然谈不上努力,但表面上看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挑灯夜读,因为在学习中缺乏思考和反省,一味使蛮力地坚持坐在桌前也不过仅仅是一出自己感动自己的表演罢了。
再比如 “排名在前1%的学生既不靠天赋也不靠努力”,而是靠那些藏在细节中的学习习惯。就像知乎热门回答中提到的,归纳能力再高也敌不过热爱阅读习惯下积累的经验,反应速度再快也敌不过强意志力习惯下认真听讲的专注。
而正是在一天天积土成山的力量之下,天赋退居二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却越拉越大。1
下面的场景,别说青少年,估计我们成年人也感到十分熟悉吧。
美好的新一天开始啦,心中斗志昂扬,有种征服世界的豪情,想着一定要全身心扎进知识的海洋,狠狠地遨游它一整天!嗯,先制定个学习计划,还有啥好安排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学习学习再学习。
把打算学习的书全部找出来,高高地摞起来特别有成就感,Pose摆好来张自拍,这么积极要求上进的行为咱可得第一时间昭告天下啊。然后,像模像样地端坐于桌前,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可是,读了不过几页书,却已经感到身心俱疲,抬头一看时间,啥,才过了10分钟?这真算得上度日如年啊,再想埋下头去已然心猿意马。
索性心一横,把书一合站起身来。老祖宗的智慧咱可不能忘,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这会儿先好好放松一下,明天肯定就可以心无旁骛高效率地学它一整天!洗个热水澡,出门吃个饭,骑车逛个街,完全把之前的“学习计划”抛之脑后。或者,即便身未动,心却已远,人坐在桌前,脑中想的却是诗和远方。
或多或少,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一天一天,周而复始,差距便是如此越来越大。成年人在职场中尚且如此,何况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
那该怎么办呢?虚一点儿讲,有个概念叫意志力,应用得当就可以把人牢牢地拴在桌前,自发产生不完成学习任务绝不罢休的冲劲。当然,操作性不太强,毕竟我们普通人的意志力往往是行踪莫测捉摸不定的。这个时候,还是来点儿实用性强的方法策略才最有效。2
风靡美国的SMART“聪明”学习法,就是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大学生们在用,连好多大公司在员工培训中也特意加上了这么一课。
SMART实际上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Specific:详细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
Attainable:能实现
Relevant:与目标相关
Time Based:与时间绑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看如何在SMART“聪明”学习法的框架下来制定计划。
学习计划第一版:我要拿个好分数。
学习计划第二版:这门数学课,我要在考试时至少拿个B,平时作业和小测试则至少要拿A-。
学习计划第三版:这学期的这门数学课,我要在考试时至少拿个B,平时作业和小测试则至少要拿A-。每次准备数学考试时,至少在两天之前,我要先好好复习做详细的笔记,这样在考试之前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把那些不懂的问题向老师一一请教。每次做作业,原则是一定要先做完作业再跟朋友出去玩儿。平时作业和小测试中做错的部分,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搞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解题思路。
这里,只有第三版才能称得上SMART计划,细化的执行策略也因此更有可能帮助孩子实现既定目标。可惜,我们常常只停留在第一版和第二版,并没有思考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计划半道夭折也是难免的了。
3、下面我们再来详细看看SMART方法是如何在咱们日常学习计划中应用的。
第一步,先把日程表中已经确定的时间写进计划,可以既包括学习,也包括事先约好的社交活动、锻炼项目和休息时间。
比如,上面图中蓝色的是每学期课程表中固定的上课时间;棕黑色的是小组学习和考试时间;浅绿色的是锻炼时间,周一早上7点-8点游泳,周二晚上7点-8点攀岩,周四下午2点-3点半去健身房做器械;明黄色的是娱乐时间,周四晚上参加派对,周六晚上跟朋友吃大餐,周日下午去看电影;绿色的是自由放松时间,可以弹性安排,睡个懒觉啊,打个电动游戏啊。
第二步,将剩下的时间定义为自己学习时间,确定好始终点和具体学习内容。
接下来就按照SMART“聪明”学习法开始一项项检验。
Specific:详细到要清楚what,who,where,why,how这几项内容。比如阅读书中的哪个章节的哪几页,跟朋友一起还是独自一人,在哪儿学习,是家还是学校,图书馆还是咖啡店,有什么材料是需要事先准备好的。
Measurable:假设确定的学习内容是2个小时读15页书,那怎么才能衡量是否完成任务了呢?仅仅翻完这些页书,不一定代表真正理解读懂了,还需要有些可以量化的标准,比如一边读书一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或者完成网上找到的一些相关小测试。
Attainable:设定的任务目标得是能实现的,可以稍微有一点儿挑战性,但千万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如果任务难度太大而完成不了,不仅让人产生挫败感,还极容易导致半途而废。比如,明知道这周生病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会降低,就不要安排太多任务了。
Relevant:要明确目标是什么,然后做出的计划也要跟自己期待达成的最终目标相关。比如,为了让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在制定计划时就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无论是复习记笔记,还是请教老师和同学,都是相关的,但读本畅销小说就显然不相关了。这也需要我们分析清楚各项学习任务的优先程度。
Time Based:尽量按照时间表安排严格执行计划,所以在计划时最好预留出弹性时间。比如,在两个小时的学习任务中可以适当安排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
现在来回顾一下,看看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计划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使用SMART“聪明”学习法之前:过于空泛,很容易放弃,导致半途而废
使用SMART“聪明”学习法之后:非常详细,很容易执行,最终顺利完成计划
最后,一句箴言与大家共勉,希望目前正在与繁重课业作战的大学生和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都能突破自身天赋的局限,利用好方法养成好习惯,拥有受益终生的真正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