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本 985
GPA:3.9+
TOEFL:99
GRE:319
不管是本科时期的准备阶段,还是收到offer后确定了要来美国读书,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保研名额选择出国留学。我也总是在问自己,是不是为了“跟风”或者“图新鲜”才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或者是一时冲动过后就会后悔?
我也一度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于是,在度过半年的美国学习生活后,我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
其实我的留学之路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的。在大二时,我参加了一个由美国大学教授主讲的暑期课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外的教育方式和学术氛围。我被深深吸引了。
课堂上,教授不仅传授知识,还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课下,我们可以自由地与教授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计划;
课外,我们还有机会参观当地的实验室和博物馆,感受科技与文化的碰撞。那段时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激发了我对于专业领域更深入地探索和创新的渴望。
暑期课程:开启我的留学之路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美国留学相关的信息,并积极准备标化考试和申请材料。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我并不算是做事很有规划的人,重要的事情也总是一拖再拖,标化成绩就成了我申请过程中最拖后腿的事情。
虽然招生的官网上不会写出,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标化成绩都有着自己或明或暗的硬标准。我在申请中有遇到口语成绩低于23分不允许提交申请表(填完成绩后会提示你这一项不符合标准),也有再三陶瓷,多次面试,最终导师写邮件告诉我托福成绩过低学院不允许录取的。
不论是否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最终遭到拒绝,标化成绩过低都会成为对方拒绝发offer的一个理由。与其把选择的权利交到别人手上,还是努努力报班刷题,把标化成绩提高,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比较好。
我开始也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是否能够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决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我的英语能力。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托福和GRE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面试中也能更流利和自信地表达自己。
我意识到,标化考试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留学的唯一标准,而是一个锻炼自己英语能力和意志力的机会。
陶瓷和暑研:展示我的积极主动性
在选择出国读研究生之前,升学在我的经验中并不是一个能靠个人积极主动性解决的问题。不论你在课堂上表现的是否积极,或者课下是否对于课程有更多的钻研和体悟,最终都不会直观的反映在卷面上的分数中,而恰恰只有最终的分数才决定了一切。
归于不同教育体制选拔方式的不同,在我看来美国的导师们招收学生在成绩这样的“硬标准”之外,更看重个人选择和兴趣这样的“软标准”;同学们也是上课的时候尽量表现的积极,给教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下课后也会和教授闲聊,分享自己的学术和生活。
那么,在美国本土的学生更有可能已经适应这样的氛围,甚至于在前一阶段就已经和意向中的导师有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交流,有着更强的connection;作为国际学生的我们就需要更加积极地向意向中的导师表达自己想加入自己的申请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套磁成为了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陶瓷和面试,我不仅有了更多了解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机会,还收获了很多导师们对我的鼓励和肯定。
有一次,我和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视频面试。他对我的背景和研究兴趣非常感兴趣,并且详细地介绍了他正在进行的项目和实验室的情况。他还给我推荐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并邀请我加入他的实验室。这次面试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并且激发了我对该领域更深入地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机构:申请路上给予我真诚而温暖关怀的朋友
以上提到的所有经验和感悟,有一些是被大家反复提起的,也有一些是我在真正进入读研生活后慢慢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