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择校展有特别节目,也有惊喜嘉宾。一位刚刚决定走国际教路线的8年级家长对我说,她很期待这次择校展,因为平时忙,很少有机会能跟国际部/校的校方老师直接交流。这次不但能面对面沟通,还能横向进行对比,节省了她很多跑校区的时间。
但同时她又很困扰,因为看到我们有80多所学校在同一个展厅出现,她一个人精力有限不能每一所都深入交流,又不想走马观花,她担心如果这样一所一所聊下来,就算是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从早到晚也聊不完几所学校,更别提如何兼顾全天持续进行的校长讲座和论坛了。
于是她找到我,希望我们能梳理出一个思路,在这80多所学校中,圈出来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校,这样她可以安排好时间,既能听到校长们的分享,体验学校办学理念,又可以去校方展台转转,和负责招生的老师了解学校的招生计划,有机会投递简历,顺路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
我们开始了挑选学校的讨论,过程并不复杂:
第一步,确定本科申请的国家。这位家长本人在美国读过书,想建议孩子申请美国的学校。学生自己耳濡目染,也是这个意向,申美,高中优先选择AP课程为主的学校。
第二步,利用学生的成绩定位。这是从小在西城长大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综合素质强,成绩也不错,虽然每次大考成绩不稳定,但是在校内,在整个西城区,都是靠前的那百分之二三十。我们参考历年中考后各个学校在西城区的招生分数,选择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头部的学校。
第三步,参考学生的性格选校。虽然不是“卷娃”,但孩子的自主性很强,环境方面不论是竞争激烈的,还是平静祥和的,她都有经验能很好融入。从小到现在都是在中考体系内学习,离家不远,高中还想延续公立学校国际部,最好在西城这样一个思路。
确定了以上三点内容之后,我们迅速锁定了西城区的四中、师大二附中、实验中学这三所学校的国际部,家长决定到展会上,着重关注这三所学校,一方面听一听校方的讲座、分享,另一方面和负责招生的老师、在读的学长学姐深入聊一聊学校的情况。
刚刚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通用的逻辑:从本科申请的角度入手,配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自己适合的学校范围。
今年是我做国际教育备考规划的第十三年,这期间接触过几百组留学家庭。结合这些过来人的留学备考和申请故事,帮各位家长做一个总结。距离展会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今天我来写一个参展指南,帮助大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范围,让大家在现场能够有的放矢,高效参展。
我今天的课题是目标美英加港新,如何选择匹配自己的国际部/校?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新加坡,这五个中一个或多个地区的申请,如果要展开分析,信息量非常大。为了尽量简化内容,在择校阶段提供更有效的信息给各位家长,我把这个指南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原则和三个步骤。
01、三个原则
原则一:基本上所有课程体系可以申请所有国家。
美国本土高中开设AP课程、英国本土高中开设A Level课程、全球很多地区都开设IB课程,除了这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以外,还有PGA、BC、VCE/WACE课程体系。这些国际课程,包括普高,原则上都是可以申请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只不过不同课程体系在不同国家的申请中有不同要求,具体内容在后文中我们详细解读。
原则二:只要涉及美国,就以美国为主。
本科阶段,美英、美加双申,美英加港、甚至美英加港新五个地区同时申请,都是可以实现的。这其中美国申请需要准备的材料最多,考察最全面,所以我们在初三择校和高一高二备考过程中,可以以美国为主,准备相应申请材料。具体需要准备的内容,将在后文详细叙述。
原则三:择校分数线一定要结合学籍考虑。
京籍学生通过中考成绩择校,一定要动态考虑各个区的名额分配和跨区问题。如海淀一所学校去年在西城投放了10个名额,今年有可能会变成7个,西城的同学报考就要留出余地。同时,这所学校在海淀的招生名额会增加,海淀原来卡线的同学可能会获得机会,选校时又需要积极一些。
非京学生择校一定要了解学校要求:公立学校国际部如果能招收非京学生,分数线一定会高于京籍;民办国际校招生无学籍要求,但一般都会安排入学测试,考察英语水平。
掌握了以上三个原则之后,我们选定学校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其实就是刚刚在开头提到的故事中我们使用的三步。
02、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标国家和地区。
美本申请,常用的有两个申请系统,一个是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另外一个是UC,即加州大学申请系统。这两个申请系统会覆盖全美绝大多数学校。两个系统中需要提交的内容比较类似:校内GPA;标准化考试如托福/雅思、SAT/ACT、AP/A Level/IB大考或预估成绩;和专业、兴趣、社会责任等相关的活动和竞赛。
这三方面内容也被我们俗称为美本申请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且载有相关成果。从这些要求来看,目标美国申请,无论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是AP、A Level、IB还是包括普高在内的其他课程,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校内成绩、标化考试、活动竞赛都缺一不可。美本中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会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倾向于录取自己熟悉的中学(有过往届校友),或者在一个新的学校尝试招生来开拓新的“池子”。
对于同学们来说,关注往届案例很重要。比如之前的学长学姐学习顺利的话,大学会持续招生,而如果往届有学长学姐申请中放了大学的鸽子,绑定性早申请中毁约的话,下一年这个大学就不一定会在该中学招生了。
所以,目标美本,在择校时可以多关注学校的往届申请案例、校内配套的活动竞赛等资源,而对于课程体系本身则不用太多关注。比如全校都是A Level课程体系的人朝分,历年美本方向的申请结果都不错。新东方美本精英计划历届在读的人朝分学长学姐中,就有过许多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美本前五十的申请案例。
英本申请,常用Ucas系统,一般来说申请G5的同学,需要提交的资料会多一些,其他学校要求的少一点。由于英国大学本科阶段是全部专业课学习,所以在本科申请时,大学很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相较平时成绩,英国学校更关注统考成绩。除了专业课成绩外,英国大学会要求学生提供语言成绩(雅思/托福)。如果目标是G5,还需要做好额外准备:AP学生除了AP考试外还需要SAT/ACT成绩(不同专业不同要求,有的不需要提交);A Level/IB学生则需要一个更高的大考分数才能满足录取要求。
英国大学申请过程中,AP/IB/A Level的大考成绩非常重要,每一所高校都会对申请者特定学科的统考成绩做出要求,对于AP学生来说,AP的门数和相关专业的分数很重要;对于ALevel和IB学生来说,统考在高三申请季后,通常英国大学会根据前两年的成绩发放有条件录取,等到大考后凭成绩转为正式录取。
去年美本精英计划录取到牛津大学物理专业的X同学,AP共提交了7门,都是满分5分,其中包括微积分和物理的4门课程。除了学科的统考成绩外,英国大学对于专业的要求还延伸到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竞赛成绩和大学自己举办的专业课笔试和面试。还以刚刚提到的X同学为例,因为专业是物理学,除了AP物理之外,他还向学校提交了美国物理碗金奖、英国BPhO的超级金奖(全球前50名),以及三项物理相关的科研成果,并在大学举办的笔试(PAT)和面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获得录取。和美国不同的是,英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主要关注成绩,不太重生院校。
所以,目标英本,在择校时要注意观察自己所申专业的学科方面,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活动竞赛资源。在课程体系方面,不用卡得太死,比如北京AP学生中申请到牛剑的人数,历年来看都是很多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只申请英国这一个国家,或者英港新这三个地区,那么在高中阶段学习A Level或者IB课程的话,就不用考SAT/ACT了,可以让注意力更加聚焦。当然AP的同学也只是在冲G5时会有这一个额外的要求,在申请英国除G5外的学校时,大部分也是不用提交SAT/ACT成绩的。
加拿大申请,每个省有自己的申请系统,比如位于安大略省的学校基本可以通过OUAC(安大略省大学申请中心)进行,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均有自己的申请系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加拿大学校的申请要求很仔细,对于每种课程体系都有具体的要求,每个学校官⽹上基本会给出课程体系的选项,对文书要求比较简单,部分情况需要面试。
和美国大学提倡通识教育、转专业高度自由不同,加拿大大学是按专业项目申请,麦吉尔大学最多可以申请三个专业,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最多可以申请两个专业,大学对每个program都给出了均分、必修课程等细致的要求。美本精英计划在2022年的申请季收到了超过30份来自加拿大的申请结果,这些同学来自AP、IB、A Level课程体系,也有部分普高同学通过会考+SAT/ACT,或会考+AP成绩,申请到多伦多或UBC大学。
所以,目标加本,申请方面要求介于美英之间,在高中选校时可选择范围很广泛。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位于亚洲的学校,受到英国影响比较大,在申请方面可以参考英国申请要求,即AP学生提交托福/雅思和SAT/ACT;A Level和IB学生提交托福/雅思、预估分和大考成绩。对于部分只申请香港的学生来说,也可以在高三申请参加香港本土的DSE考试,进行申请。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申请开始的时间要早于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国内的两所顶尖学校放给国际生的名额很少。
所以,目标港新本科的同学,在选校时基本没有限制,对于只申请这两个地区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倾向A Level/IB。
总结一下,申请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篇幅所限,我们今天挑选每个地区的主要内容来讲。在我们对标国际学校时,美国要关注案例和活动、英国要关注学科教学和科研、其他地区参考美英。如果多国联申,有美国以美国为主,没有美国时有英国以英国为主,如果目标国家只有一个,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一个国家的申请要求。
第二步,学生的成绩定位。
对于公立学校国际部来说,我们要择校,需要中考成绩。每年中考题目和分数分布区间不同,所以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可以根据同学初三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参考区排名,来衡量。这里需要结合我们刚刚的原则二,动态考虑每个区的名额问题:本区名额每年会增加,外区名额每年会减少。(欢迎文末添加小文老师领取过去两年部分公立学校国际部的面试分数线,数据仅供参考,实际分数请以学校官方信息为准。)
对于民办国际学校来说,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入学测试。不同学校采取的入学测试形式不同,常见的测试有MAP、CAT4、CEPT、WIDA等,也有学校研发校本的测试体系,这些测试大多考察学生们的英语或理科逻辑能力,要应对这些考试,建议提前做好功课,做好相应准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国际学校是K-12的贯通制,也就是说从小学开始读到中学。如果我们是8年级或者9年级想要进校就读,一定要提前确认名额。
第三步,学校的个性匹配。
不论是公立学校国际部,还是民办国际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择校的本质,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学校”,而是要给每一位具体的同学找到“最合适的学校”。要确认学生本人性格和学校的个性风格是否匹配,这件事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确认学校的风格。
客观条件会影响一所学校的风格,比如学校规模和校园面积是大还是小——大校有大平台,资源丰富竞争多元;小校有凝聚力和关注度,小而精美。比如学校的位置是在哪个辖区——东城西城重素质教育,节奏稍缓;海淀积极阳光;朝阳时尚洋气;另外十二个市辖区中有很多新校区和分校,它们大多和主校有共同的办学理念和共享资源,但有更新更大的校区。
同时,主观条件也会影响学校的特点,比如学校的校长、主任的个人性格和从教经历,教师团队的来源和构成等,都会通过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等形式体现出不同。
所以,在择校过程中,为了根据孩子性格选择出更加匹配的国际部/校,可以通过和校方直接接触的形式,一方面到学校走一走,亲自感受校园;另一方面通过校长讲座、论坛以及和校方招生老师的沟通来体会学校的风格,从而选择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国际部/校。
总结起来,选校的三个原则,三个步骤:
原则一:基本上所有课程体系可以申请所有国家。
原则二:只要涉及美国,就以美国为主。
原则三:择校分数线一定要结合学籍考虑。
步骤一:目标国家和地区
步骤二:学生的成绩定位
步骤三:学校的个性匹配
通过掌握这三个原则和三个步骤,希望各位同学们都能选择出更匹配自己的几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