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零卡的风很大,但代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老前辈阿斯巴甜更是已经年逾六旬。“代糖都是异端,吃甜就吃真糖”的背后,其实是阿斯巴甜、安赛蜜这类人工代糖略显奇怪的口感。
相比之下,赤藓糖醇、罗汉果苷、甜菊糖苷这类口感更像真糖还更安全的天然代糖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却表明: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存在明显关联。
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四碳多元醇,它本身天然存在于各类蔬菜水果甚至人体中,不过含量极低。其甜度大约是蔗糖的60%到70%,但热量却不到5%,同时也不会在胃中被消化分解吸收。
既“天然”还“零卡”,赤藓糖醇俨然是代糖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以至于不少些品牌还会将使用赤藓糖醇这类天然代糖作为产品的主推卖点。
然而,最近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打破了美好的现实:研究人员发现赤藓糖醇可能会导致患心血管问题风险的增加。
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 Stanley Hazen 和同事对1157名经过心脏病风险评估、有3年结局数据的患者进行了初步探究。他们观察到患者血液中人工甜味剂(尤其是赤藓糖醇)的化合物水平和多种心血管问题风险的增加存在关联。
为了验证赤藓糖醇作为一个独立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又对美国(n = 2149)和欧洲(n = 833)的近三千名患者进行了独立阵列研究。结果显示,全血或血小板中的赤藓糖醇导致了血栓形成加速。而血栓的增加当然会诱发各种心血管问题。
此外,科研人员还在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一个前瞻性干预研究。在摄入含30克赤藓糖醇的饮料后,所有志愿者血液中的赤藓糖醇水平都在短时间内暴增,并在随后的2、3天里一直保持着远超凝血风险增加阈值的水平。
不过,很多自媒体内容没有提到的是,与论文一起刊发的还有 Stanley Hazen 对于研究结果的一些“补充说明”。他提到:“该研究存在局限性,临床研究只观察到相关性,而非因果性,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验证在更多普通人群中的结果。”
作者强调普通人群是因为,该研究的验证队列中所选择的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要么已经患有心血管问题,要么就因为糖尿病和高血压而处在心血管问题高发的风险当中。
而上面提到的8名志愿者则是被要求在2分钟喝下300毫升含30克赤藓糖醇的饮料 —— 一瓶480毫升元气森林中约含赤藓糖醇18克。
上述几个因素都可能扭曲实验数据。
事实上,这项研究发表后不久,纽约时报就采访了西北大学、纽约大学、明尼苏达双城的心脏病、营养学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人们要意识到“赤藓糖醇会让我心脏病发作”,而是要提醒科研人员“这里有个新的数据点,我们应该注意研究一下。”
对于那些受糖尿病困扰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患者来说,赤藓糖醇仍然是市场上最安全的代糖之一。
换个角度来说,由于成本相对较高,赤藓糖醇目前的代糖市场占有率并不算很高。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这几种人工甜味剂依旧是“零卡市场”真正的三巨头 —— 它们才是更值得普通人注意的对象。
那么,0糖0卡的人工代糖们又有多安全呢?
其实很久以前,澳洲的科研人员就在实验中发现,喂食代糖的果蝇食量比之前猛增了30%。巴黎索邦大学的科学家们也通过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摄入大量人工甜味剂会明显增加患癌的几率。
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从1999年到2012年,儿童和青少年无糖饮料消费量猛增了200%。从2011年到2016年,他们调查了7026名青少年的无糖饮料摄入情况,结果在无糖饮料和含糖饮料的消费者之间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热量摄入差异。
而且,平时既会喝无糖饮料,也会喝含糖饮料的青少年,热量摄入水平反而是最高的。他们比喝白水为主的平均每天多摄入184大卡的热量。
这说明了无糖饮料并没有减少这些人实际的热量摄入,喝无糖饮料的孩子,会通过其他食物摄入更多的糖分和卡路里。换言之“0糖0卡”的标签成了很多人潜意识里“可以多炫一份炸鸡”的护身符。这反而与追求热量控制、健康饮食的初衷背道而驰。
人工甜味剂本身的好坏或许还难下定论,但站在公众的角度它们远没有最初设想的那样有益健康。
与其让代糖成为有害无益的安慰剂,不如在优化饮食结构的前提下老老实实的吃真糖。
如果实在不想喝白水的话,一瓶东方树叶应该能打消你的疑虑~
今日生物化学科研
01、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等专业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化学、生物学知识
02、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化学、营养学等专业或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生物、化学基础
03、食品科学与技术、膳食营养学、运动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应用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希望保持膳食平衡,拥抱健康生活感兴趣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生物、化学基础
04、分子生物学、分子营养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临床营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希望保持膳食平衡,拥抱健康生活感兴趣的学生;学生需要具备生物、化学基础
Resource:
Nature Medicine,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223-9
New York Times, Study Suggests Possible Link Between Sugar Substitute and Heart Issues. Experts Say, Don't Panic,
https://www.nytimes.com/2023/02/28/well/artificial-sweetener-heart-attack-stroke.html
Pediatric Obesity, Consumption of low-calorie sweetened beverage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otal energy and sugar intake among children, NHANES 2011–2016,
https://doi.org/10.1111/ijpo.12535
PLOS Medicine,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