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招生官招生流程及注意细节公布

申请大学会花费你多长的时间?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申请大学的准备从10年级开始;

而如果目标是Top10的大学,这场准备往往从8、9年级,甚至是更难想象的“小时候”就开始了。

校内知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研、竞赛、语言培训、标化考试、文书撰写……申请大学所需要的各个元素蚕食着学生的时间,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忙的团团转。

那么,你精心准备的申请材料,会花费招生官多长的时间来审阅?

17分钟。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22U.S.News综排#2)的招生官记录了他审阅申请材料的过程,以及每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

  • 成绩单5分钟;
  • 推荐信4分钟;
  • 简历1分钟;
  • 课外活动2分钟;
  • 文书及补充文书5分钟。

其中,在GPA成绩单部分花费了5分钟,还是因为核查发现有一点问题要重新计算,而通常来说,在这个环节只需要花费3分钟。

也就是说,正常招生官看一个学生简历,只需要15分钟

这位招生官也以第一人称非常细致的记录了他审阅这名学生材料时的心路历程和判断标准——01GPA成绩单(5min)审阅从GPA最高的学生开始一一进行,这位同学的GPA是97/100,但我核查后发现他就读过两所高中,而在另一所高中,成绩仅为92分。

这个发现让我不得不更细致的审查GPA,我对比学校档案(可以看到课程难度)和学生的选课记录,发现他在数学方面确实很优秀,但英语课程选择的是难度最低的课程,虽然分数不错,但我不能确定他是否为了获得更高的GPA而选择低难度的课程。

02推荐信(4min)有趣的是他的推荐信刚好是英语老师写的。在这封信中,我了解到他由于家境比较贫困,到中学才有机会学习英语,所以不得不选择难度较低的英语课。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孜孜不倦,经常寻求老师的帮助,最终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这封信似乎解答了我刚才的疑问,也让我对他的好感明显加剧。

03学生简历(1min)我快速的扫过学生的简历内容——母语中文,父母均未上过大学,父亲如今经营着一家采矿公司。

这让我又一次产生了疑问,采矿公司的收入应该不少,学生为何会贫困?难道推荐老师在撒谎?

我飞快的又读了一遍简历内容——他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或许这家公司是最近才开创的。

04课外活动(2min)这个学生没有在校内担任过任何领导的经历,活动几乎都与数学有关——赢得过一次市级竞赛,全国排名第三;创建过一个独立的项目,发明了一个决定级别的数学公式(这让我很感兴趣,希望能在文书里看到更多的相关内容)。

考试成绩方面,他有8门AP的成绩,7个5分,1个4分。成绩很好,但我心里有些遗憾,也许在我看来更希望他把花在这么多门考试上的时间分一点给“领导力的培养”。

除了托福105分,令我有些担心,总体来说这个学生成绩很好,但是看了这么多简历,我深知成绩优异也许是“好学生的征兆”,但绝不是“好学生的原因”。

05文书(5min)文书的前两段让我失望。他描写的是在一个小村庄参加志愿者的活动经历,这已经不是我这个申请季第一次读到类似的内容,更加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无数次,这个选题对我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平淡无奇”。

不过,读着读着我被一个简单的句子吸引:“我看着这些学生,同校的学生们自豪的帮助着这些孩子,孩子们也开心的玩耍,我却为此感到难过。我感觉他们并不了解对方,但我了解,因为在我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就是一个来自小村庄的男孩。”

虽然这不是一篇措辞精美的文书,主题也很平庸,但是他的视角让我尝试去了解这篇“支教文书”和我看过的无数篇相似文书之间的差异,我开始了解文字背后的他到底是谁、他的想法是什么,以及它们与推荐信、课程、成绩和期望之间的联系。

补充文书描述了他的数学公式,虽然仍有语法错误,但总体仍是不错。

面试评分是4/5分,面试者备注说没有英语交流障碍,上课应该没问题。这让我打消了之前对他英语能力的顾虑,

06最后的结果17分钟过去了,我把这个学生的申请材料存入电子等候区(委员会讨论队列),在所有的申请材料审阅完成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是否录取这个学生。

2个月后,我审阅过了很多托福成绩、领导力、推荐信等环节比他优秀很多的学生,但他给我的感觉依然是更好的。经过委员会的讨论,我们决定录取他。

17分钟的材料审阅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招生官一直试图从各种佐证的信息中去挖掘这背后的学生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真诚,是否因为生活的某些经历而成长,是否有独特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能力,是否有打动招生官的地方。

而同时也告诉我们,尽管每个学生分到的时间很少,但审阅的细致程度也是不容置疑的,造假、撒谎而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很低。

从整个过程来看,我们也能感受到文书的重要性。它串联了你的各项材料,让你的形象变得丰满立体,也能通过真诚的表述来解答招生官可能存在的一些疑问。

诚然,每个学校的招生偏好不同,招生官本身的主观偏好也有很大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玄学”所在。

哥大招生官日记和这些录取结果对比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没有任何一次录取是由某一项成绩决定的,它一定是对一个申请者的综合考量。

对于家长来说,可能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除了自己孩子以外的申请者的履历,相信大家在看完上面这篇招生记录的时候一定也会对这个孩子“是否应该被录取”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如果跳出“亲子滤镜”,往往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的去判断这个申请者是否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所以,我们打算给所有家长一次“当招生官”的机会——现场剖析真实案例,如果你是招生官,将如何决定这些申请者的去留?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B课程体制IA/TOK/EE/CAS详细介绍如何解决难题?

下一篇

TCR历史研究夏校申请详解!唯一出版中学生历史论文的期刊同设夏校?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