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在平时上学期间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校内学习,留给活动时间有限,寒暑假也就成为了补活动的重要时间。
这个寒假,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学生都参加了中国大智汇CTB这项比赛。
相比于往年,参加的人数可能几乎翻倍。
大家有更高的比赛和活动热情,这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CTB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投入精力的比赛。
多年前引入国内,CTB已经有10年左右的历史。在青年观察者大赛和青年影响力大赛停办之后,CTB已经成为国内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最主流也是最有含金量的社会调查类竞赛。
在过去数年间,不少学生在我们的辅导下于CTB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6-17赛季,金中中美班的许同学以南京旅游资源整合规划的课题摘得了当年的中国区金牌,并且获得去哈佛大学的路演资格;
2021-22赛季,金中中美班的厉同学以乡村振兴中”移村并居”政策对于部分老年人生活影响的调查为课题获得了研究组的一等奖。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学生的收获并不仅限于奖项。有很多学生正是通过CTB比赛,才知道怎样去做一个社会调查,怎样收集和分析数据,怎样写一份清晰的社会调查报告。
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学生是在参加CTB的过程中,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坚定了申请的信心。
但回顾往届参加了CTB并且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学生,我发现大家在比赛初期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01组队
组队阶段找到同样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的高质量队友就是第一个难题,一个队伍里如果有1/3的人想要划水,那后续推动项目进展就注定会无比痛苦。
早年CTB要求6-10人组队报名,这个人数在我看来实在是有点多,人多起来往往每个人的效率是下降的。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十人的庞大队伍,到了复赛答辩阶段能参与现场答辩的就只剩下两到三人。
队长要有非常好的组织领导沟通能力,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效地为项目贡献。当然,也有很多学生是通过CTB的比赛才磨炼出自己这样的能力。
02时间统筹
CTB的时间一直是12月到3月,这个期间会横跨一次期末考试。高二的学生在此期间要申请夏校;高一的学生往往在此期间要完成托福首考。兼顾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CTB比赛,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挑战。
03选题
这个往往是决定了整个比赛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选题既要反映当下社会热点,也要和学生的专业方向有一定匹配,还需要避免一些过于俗套的题目。
有一些选题可能是学生非常想要做的,但是很多时候既不适合比赛,也难免落入窠臼。更重要的,学生要有真的有接触这个问题,拿到一定一手数据的渠道。
我每一年都会听到国际班的学生说想要做关于“国际班教育和普高教育对比”的题目,学生希望借此大家明白国际班的学生也很辛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常一厢情愿的题目,选题时务必在脑海中过一过一下三个问题:
-
这个课题和多少人的生活相关?
-
这个课题能产生多大的(社会、经济、健康、道德)价值?
-
我有没有获取这个课题需要的研究数据的渠道?
如果这三个问题里面有两个的答案都是很少,那通常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选题。
今年的CTB已经接近中段,2.1号是提交论文初稿的时间。官方会根据初稿提供反馈,2.13是终稿的提交时间,最终的打分只会以终稿来评估。
希望所有参赛的学生抓紧时间推进,也希望计划明年参加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