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不再接收CS转专业申请是真的吗?

众所周知,在美国大学的本科学习中,转专业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根据美国教育部发布的一则统计数据,在入学后的三年内,约有30%的本科生至少换过一次专业。

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从概率上来看,有35%原本专业为STEM的本科生在三年内转过专业,而对于非STEM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转专业的比例为29%STEM虽好,但不是适合每个人喔)。

美国大学在大一的时候开设的基本上是通识课程,这种设置的意义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探索,有些大学甚至不要求学生在大二结束前正式宣布专业,因为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在入学后发生一次或多次变化的情况表示理解。

在这种前提之下,许多学生会选择“曲线救国”,先进入学校,再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

好景不长,近日,多个公立大学(UIUC、UCB、UCSD)发出声明,CS专业不再接受转专业,该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在此背景之下,老师邀请到了三位不同类型的、转专业成功的习美学子,让我们从他们的转专业之旅中,摄取一些关于转专业的经验和新鲜的第一手资料吧。

嘉宾介绍

希希子 宾夕法尼亚大学

原专业:传媒

现专业: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English

Amy 康奈尔大学

原专业:人类学

现专业:信息科学

Kevin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原专业:城市规划

现专业:计算机科学(CS)

请大家聊一聊各自的转专业心路历程

Answer

“幻想破碎型”:希希子(Upenn 大二在读)

我的原专业是Communication,也就是传媒,因为在高中时期,自己还是对传媒抱有美好的幻想,所以坚定了申请了传媒专业。

在真正进入大一之后,这个幻想被击碎了,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传媒专业这个事实,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而确定转到现在这个专业,我主要是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结合后续的个人规划:我个人是打算后面申请法学院,PPE+English是一个很好的前置专业

从学术排名上:PPE和English都属于宾大的强势专业,在全美排名也相对靠前。

“兴趣迷茫型”:Amy(Cornell 大三在读)

我在大学申请时,还并没有一个特别想要读的专业,选择人类学是因为根据申请材料来看,它是最契合的一个方向,为了顺利的完成申请,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进入大学之后,原本我的兴趣是更倾向于生物学,所以也去选修了生物的基础课程,然而,上完之后发现自己和生物的缘分也并非天生一对;最后结合了就业、学校的强势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了现在的信息科学。

康奈尔的学生会戏称信息科学为康奈尔的低配版CS(笑),确实,信息科学涉及了很多编程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IS这个专业里也是有很多的concentration,很多不同的细分分支,比如,数据处理、软件工程,甚至是ux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所以是一个非常杂食的专业。

“曲线救国型”:仲同学(UIUC 大三在读)

我的原专业是城市规划,因为父母在相关行业工作,在申请时可以为我的文书和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但实际上,我当时想申请的就是CS专业,但这个专业门槛很高, 直接申请大概率是进不了的,所以我就萌生了曲线救国的想法,打算进学校之后再转到CS专业。

转专业的条件以及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Answer

转专业的准备可以分成两类,学院内or跨学院,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学院内转专业:

因为美国大学在进入大学时,专业都是属于“未定”的,所以在本学院里,可以说不存在“转”专业的概念,更贴切地来说,是“确定”到某个具体的专业。

跨学院转专业:

虽然不同学校不同学院要求不同,不过以下三所学校基本可以概括美国大学跨学院转专业的情况。

希希子(Upenn 大二在读)

在宾大,跨学院转专业是需要申请的,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GPA&选课:每个学院、专业要求的选课、GPA会各不相同,具体可以在官网上查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GPA需3.8+会比较保险

文书写明自己为什么想要转到该专业

未来学术规划(academi planing):说明自己是如何能够保证在进入该专业之后顺利完成学业

活动列表:和专业相关活动的经历

成功的概率:

对于转学生来说:

会有很大难度(很难说服别人,为何要一转再转)

对于本校学生来说:

大一新生:并不会特别看重上过的课程,毕竟刚进入学校

大二学生:要求会更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年的时间,没有上过相应的课程可是有些说不过去哦

关于宾大沃顿商学院:

成功转入沃顿,是一个有点看运气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转专业的申请和大学申请类似,其实也是又一场和其他申请人的博弈,相比之下,如果你有什么特别之处,胜算会更高。

比如说你之前学的是动物学,想转进商科的原因是想做一些动物园研究,那么这种背景相比之下是非常特别的,会比较容易受到青睐。

除了背景特别之外,实力过硬,也会增加你的成功率。

转专业时间线:

有两次机会:大一结束or大二上结束,如果是转学生,那么只有第二次机会。

两次的申请基本上是独立的:如果第一次申请失败,基本是不会影响第二次的申请结果;同时,即使是第二次申请也不会增加你的成功率。

Amy (Cornell 大三在读)

跨学院需要学生先转学院,才可以转专业。

转专业时间线:

常见:每个学期结束(大一某个学期结束)都会开放申请

小学院:比如戴森商学院、劳工关系学院,因为体积比较小,所以相应门槛会高一些,是一个学年结束才会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大一结束or大二结束)

因为每个学院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小伙伴们去官网上查询一下具体的信息。

不同学院转专业情况:

劳工关系学院:转出去的比较多

工院和文理学院:转进去的比较多

商学院:录取人比较少,容易被拒

仲同学(UIUC 大三在读)

除了工程学院和CS相关专业之外,其他跟着官网的步骤来即可。

工程学院的CS专业:

完成先修课:cs有3门,前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一门

GPA(权重最大):需要达到将近满分的要求,3.9+(4.0比较稳)

文书&CV:跨学院申请需要写一篇文书,工程学院还需要交一份个人简历(相关经历、活动)

需先申请进入工程学院的预备学院,才可以转到cs专业(uiuc独有),进入预备学院之后,每个具体的专业的gpa要求也不相同,以学校官网为准。

其他学院的CS相关专业:

gpa +文书,达到要求即可

大一-大二怎样提升CV的含金量:

社团活动

在学校举办的编程相关竞赛和活动

UIUC的学分计算方法:4.0制

CS不再接受转专业申请?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顺利达到3.9+:在前两学期里,课程有2-3个A-,其他都是A,即可获得3.9的GPA;全都是A或者A+,则可以达到4.0。

关于UIUC工程学院CS专业不再接受转专业:

我们学校比较特殊,除了工程学院之外,其他学院也有CS+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先修课和工程学院的CS专业先修课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有意向转到cs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关注一下其他学院的CS+专业,相比工程学院,其他学院的申请会更加简化,没有进入学院的额外门槛

转专业时是否还存在一些顾虑呢,又是如何消除这些顾虑的?

Answer

“努力不懈型”:希希子(Upenn 大二在读)

一开始的时候会担心自己学不学的下来,毕竟PPE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加上我本身成长的环境就导致其实我并没有很多美国文化背景的知识补充,担心会跟不上课业。

后面,我也是和专业辅导员约谈了很多次,自己的课上课下的困惑也都得到了解决。

“自信学霸型”:Amy (Cornell 大三在读)

最大的顾虑是:万一去了,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怎么办?

但这个问题也并没有困惑我很久,因为我的学分是够的,这意味着我即使到大二下改专业也都是来得及的;当时也有其他的备选,如果信息科学学下来还是不灵的话,还可以转去别的专业。

现在看来,康奈尔的信息科学专业灵活性非常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适合自己的课表,顺利完成学业。

“万全之策型”:仲同学 (UIUC 大三在读)

因为CS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唯一的顾虑在于:申请转CS专业是有几率失败的,所以建议大家在转专业的时候一定有一个Plan B,尤其是特别热门的专业。

在Plan B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专业的GPA要求,和先修课的相关程度进行选择,拿我自己举例子:

当时我的备选是Computer Engineering ,CE在我们学校基本上GPA达到3.7大概率都是可以进的;同时,CE和我心仪的CS专业的先修课重合度比较高,仅有3-4门课不同;那么如果转CS专业申请失败的话,可以在下个学期,把另外的3-4门课修习完毕,再申请转CE专业。

通过以上三位同学的分享,其实已经大致能够了解同学们在转专业的选择以及申请上都是如何进行的,相信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心中对转专业已经有了新的了解。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昆州QCE选课评分学分体系全面解析

下一篇

双非学生如何申请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大学?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