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之前,哲学核心问题是“世界究竟是什么?”,是探究世界的真相或起源的问题。讨论这类问题的哲学都叫做“本体论”,你可能听说过。
从笛卡尔到康德之前,哲学核心问题变为了“人是怎么认知世界的?”,讨论这类问题的哲学都叫做“认知论”,你可能也听说过。
从康德之后,核心问题再次变化,变为“人应该做什么?”,本体论的问题都交给科学去研究,近来认知论的问题随着信息论、脑神经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逐步交由科学去探索。剩下的哲学问题主要就是研究道德,所以也可以称为“道德哲学”。
而在中国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个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哲学家们对于哲学的定义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Φιλοσοφία)按其希腊语词源是“追寻智慧”的意思。中文里,“哲”起源很早,其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而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着不同的想法。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黑格尔看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有好有坏,循环往复但总体趋势向上,于是得出了辩证法,事情总有两面性,人应该理解并遵照世界精神而活。
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特别关注阶级和生产关系这个概念,于是得出了社会发展总规律,推进生产关系发展变化。
达尔文,研究了人成为人之前的生物学历史,得出了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概念。
佛洛依德,研究个人从婴儿开始的发育历史,发明了性刺激和潜意识俩概念。
萨特,突然发现一个人的意识的发展历史是这样的,首先自己先被生出来,被给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存在着,而后才慢慢有了自我意识。存在先于意义。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哲学学科相关分类
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这些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几门主要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逻辑学(Logic),认识论(Epistemology),伦理学(Ethics)以及美学(Aesthetics)。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逻辑学的发明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当前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结果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广义逻辑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大,是一种传统的认识,与哲学研究有很大关系。
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知识意味着被证实有绝对真实性的相信。任何缺乏绝对真实的都叫做可能的观点。这种观点至少在伯特兰·罗素在20世纪早期的作品哲学的问题中还很流行。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而道德则是社会与自然一切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中,善与恶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反映的;伦理学则是通过善与恶、权利与义务、理想与使命,即人们的行为准则等一切范畴和体系来反映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在中国,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但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哲学基础阅读书目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4.[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5.[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6.[德]马克思:《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7.[俄]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
8.[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
9.《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1.[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2.[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7.[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18.[英]罗素:《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9.[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0.[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1.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四库全书总目》(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23.[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24.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3年版。
25.[南宋]朱熹,[南宋]吕祖谦:《近思录》(单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6.[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27.[南宋]陆九渊:《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单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8.[明]黄宗羲:《明儒学案》(全二册),中华书局2008年版。
29.[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美]詹姆斯·菲泽:《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英文影印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30.[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31.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2.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三联书店2004年版。
34.[美]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5.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
3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39.[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40.[英]波珀:《科学发现的逻辑》,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4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美]范·弗拉森:《科学的形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43.[英]大卫·布鲁尔:《知识与社会意象》,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哲学研究参考书目
哲学史
梯利《西方哲学史》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史》
原著
柏拉图《理想国》《范畴篇》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阿奎那《神学大全》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
休谟《人性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黑格尔《小逻辑》《精神现象学》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奎因《语词与对象》
可参考:熊伟、郑昕、洪谦、齐良骥、杨祖陶、苗力田、邓晓芒、张汝伦、俞吾金、倪良康、陈嘉映、张祥龙、孙周兴、甘阳、刘小枫、韩水法、童世俊。
中国哲学研究参考书目
哲学史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
唐君毅《哲学概论》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的特质》
钟泰《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上卷)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历程》
陈荣捷《中国哲学资料选编》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原著
论语: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程树德《论语集释》
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王弼《老子注》;河上公《老子》
庄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郭庆藩《庄子集释》;*钟泰《庄子发微》
孟子:杨伯峻《孟子译注》;焦循《孟子正义》;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周易:王弼《周易注》;*程颐《伊川易传》;王夫之《周易外传》《周易内传》;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荀子:王先谦《荀子集释》
王弼:楼宇烈《王弼集校释》
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集
张载:西铭;正蒙——张载集
二程:《二程全书》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近思录
王阳明:传习录;大学问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船山遗书
冯友兰:贞元六书;三松堂自序;
金岳霖:论道;知识论
熊十力:新唯识论;体用论;原儒;读经示要
马一浮:复兴书院讲演录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生要义
贺麟:文化与人生;近代唯心论简释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原始儒家道家;中国人生哲学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心体与性体第四册);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融论
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国哲学原论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 先秦篇;两汉思想史
罗光:生命哲学;儒家形上学;士林哲学
蔡仁厚:孔孟荀哲学;王阳明哲学
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
可参考:张立文、方立天、宗白华、张岱年、楼宇烈、杨国荣、郭齐勇、陈来、成中英、刘述先、吴汝钧、李明辉、林安梧、曾昭旭、王邦雄、蔡仁厚、袁宝新、黄俊杰、刘笑敢、杜维明、安乐哲、彭国祥、王博、陈鼓应、龚鹏程、蒋庆、陈少明、李泽厚、郑宗义、万俊人、葛兆光、陈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