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办利用大数据分析申请者情况怎么办?

大数据时代,美国大学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是招生办衡量申请学生“就读意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带来重要的技术变革,不仅波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美国大学申请。如果申请学生还认为自己提供的简历、文书、成绩单等资料是申请海外高校唯一评判的依据,那就错了。

“数据驱动一切”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NACAC)首席执行官Angel B.Pérez在邮件中分享,“招生官手握大量资讯,身处于海量的数据中。”

数据无处不在

助力招生官更全面地评估学生

每年完成招生后,各大院校都会对该学年新生的平均GPA,标化成绩,学校年度收支、助学金发放金额和新生种族构成比进行数据汇总。

而在录取之前,招生办也会参考申请者留下的可追踪数据,代入算法模型,辅助招生官们做出录取决定,以帮助学校锁定最佳申请者

大学招生中

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会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念,通过模型来分析申请学生的关键特征,在保证入学率的前提下,降低助学金支出。

这不是申请学生或家长能控制的,但也不需要太过担心。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大学都遵循这样的理念,一般来说财政方面对学费依赖越高,越有可能采用这套算法。另一方面,就算大学应用算法,也只是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对有绝对实力的申请者不会有影响

有些学校在前期筛选时会偏好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有些学校则是在初筛过后,拟定班级规模时应用模型筛去部分申请者。这样的做法可以理解,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规模较小、入学名额有限的高校。

申请学生

如何利用数据向梦校“表白”

美国招生咨询会(NACAC)在2019年发布的报告中称,大学招生最看重的因素之一是学术表现,具体在GPA、高中选课和标化成绩中体现,其他重要因素依次是文书和写作,以及“就读意向”。

所谓“就读意向”,就是学生通过一些方式向学校表明心意,如果该生有幸拿到offer,一定会入学。这是一项出色的预测大学新生入学率(yield rate)的手段。该数据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大学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入学率来为下一学年做准备,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学校的声誉。

准备申请大学的你,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反向“套路”招生办,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展现就读意向的方式有很多:如参加大学线上宣讲会或者访校,联系学校的招生官,参加线上活动或网络讲座,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心仪大学,“Like”他们的Facebook主页,关注他们的Twitter、Instagram、博客等社媒账号。

申请学生要聪明地学会如何应用媒体的可追踪数据,比如点击进入目标院校的官网,一般在主页或者招生页面都会有“更多信息”的选项,千万记得点击,这就是你的“心动信号”。学校一般会通过邮件联系学生和跟进申请,务必及时查阅和回复学校的邮件,邮件内的链接也不容错过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曾刊登了Jenni Fink的一篇文章,题为《忽视大学的电子邮件可能会损害学生被录取的机会》(Ignoring Emails From Colleges Could Hurt Students' Chances At Being Accepted)。作者认为,如果不打开大学的群发邮件不回复,将损害学生的入学申请。其逻辑是,大学想要录取那些真正有入学意向的学生——打开并回复电子邮件,是录取意向的一个预测因素。

此外,尽量使用同一个邮箱和学校联系,该邮箱地址最好还关联你的社交帐号。

当然,和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同等重视“就读意愿”数据,相比起算自己的录取率,倒不如保证良好的硬件条件,获得具有竞争力的标化考试和在校考试成绩,同时还要兼顾丰富且精彩的社会活动,这才是打破算法控制的最佳应对策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大学留学期间更换专业普遍吗?

下一篇

美高常见的社团活动有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