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港大还是新国立?”

作为港新联申套餐中的常客,港大和新国立无疑是每年申请季最热门的选手。

一个是中国香港Top 1,一个是新加坡Top 1,到底应该怎么选?

“新国立都排名世界前十了,当然新国立啊!”

“港大回家和内地实习都方便,我选港大。”

“港大就业认可度不必新国立差,甚至更好。”

是选择排名更高的新国立,还是选离家更近的港大?这真是手拿双offer学生的甜蜜的烦恼。

今天,老师就从在读人数、申录难度和最终入学率这几个维度对港大和新国立来场深入的剖析。

港大+新国立成为热门组合

1、港新联申策略

如今留学领域的“东升西降”趋势愈加明显。

英美等传统西方主流留学目的地对中国学生吸引力逐渐下降。美国的不确定性增大,OPT和H-1B政策不稳定,理工科领域也在不断收紧审查。

英国则是两极分化,顶尖院校对就业的加成还在,但中下游院校即使降低门槛,吸引力也不如以往,性价比不高。

与此同时,亚洲地区留学强势崛起。

中国香港安全性高,性价比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雄厚,就业机会较多。

新加坡具备“留学-就业-移民”的一体化优势,新国立和南洋理工更是吸引了不少理工科的头部学生。

在逐渐走强的亚洲留学地区中,港新联申受到越来越的关注。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均为亚洲的金融、商业与教育中心,具有明显相似性:

城市地位: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顶级城市,两地都拥有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与较强的国内知名度。

文化交融: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典范,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

教育资源:两地均拥有世界级的教育机构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和研究平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拥有5所和2所QS百强院校。

申请机制:香港和新加坡的硕士学位在申请流程和评估标准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使得两地学校联申过程更为顺畅和高效。

2、头部院校扩招明显

香港大学(HKU)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作为各自地区内排名领先的高等学府,长期来都是港新地区留学申请者心目中的首选目标。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两所头部院校在各自地区的学生规模均为最大,且都处在明显的扩招中,大家拿录取的机会在增大。

2024/25学年,港大授课型研究生就读人数达到18812人,其中12149人为中国内地学生,占比接近65%。并且,中国内地学生人数增速远超整体水平(13.7%),较2023/25学年增长23.4%。

新国立授课型研究生2024/25学年规模也达到15000人以上,较上年增长13.5%。不过新国立中国内地学生占比应低于香港大学。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港大vs新国立申录对比

我们使用指南者留学25fall截至4月16日的数据,对两校硕士申录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

1、申请成功率

25fall我们向两校递交了4108份有效申请,截至目前申请成功率相近,新加坡国立大学以27.1%略微领域于香港大学的25.8%。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成功率并不直接等同于申请难度和录取门槛。由于我们不少学员将香港大学作为冲刺目标,导致申请基数显著大于新国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成功率。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从具体学科领域看,HKU与NUS的申请成功率大相径庭:

新加坡国立的理工科与文社科专业,我们25fall的录取率已经超过30%;但其商科专业相对选择少,且招收规模并不是很大,申请竞争激烈,我们目前成功率仅18.2%。

香港大学申请竞争最为激烈的则是文社科专业,其法律、公共政策与事务、社会学与社工等领域的专业申请难度都很高,我们目前文社科申请成功率仅为22.4%。港大理工科和商科普遍专业招生规模更大,相对好申请。

2、录取画像:学校与GPA

我们对比各学科领域所获录取同学的硬件条件,由此分析两校在录取上的基本要求与偏好。

理工科

港大与新国立理工科专业的录取画像非常相似。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两校录取都以985/211为主,占比在80-85%之间,NUS录取的985占比略高,但整体差异不大。

双非院校录取均为少数,相较而言港大机会略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港大开设的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录取了不少双非同学,尤其是上海海事大学。

两校录取的GPA分布也十分类似,均分低于80分普遍机会不大。低分录取大多出现在985和头部211院校,港大以机械工程、能源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以及创新设计与科技这类交叉专业居多;新国立以生物、生物工程、药学等专业领域项目居多。

录取的85分以上占比都在五成上下,相较而言NUS高分录取占比略多。以这两校为目标,刷高GPA很有必要。

如下我们汇总两校理工科专业录取各类本科院校学生的平均GPA以供参考。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商科

两校商科录取门槛均较高,对本科院校背景和GPA都有不低的要求。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两校商科录取中,985占比明显高过理工科,均在六成以上;双非院校机会很少,录取中的占比都在4%以下,且以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为主。

从录取数据看,25fall港大对海本的偏好明显收缩,可见受“假学历风波”冲击较大,学校对于海本录取更加谨慎。而新国立录取中的合办/海本占比显著高于港大。

商科卷GPA之风愈演愈烈,新国立对高GPA偏好非常明显,均分在90分以上的同学占比超过了25%,港大录取中这一比例也有17.5%。

两校录取中均分低于83的比例都不高,GPA竞争力不足想要拿到录取,不仅本科院校要有竞争力(如头部/中上985或两财一贸),自身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软背景。

如下我们汇总两校理工科专业录取各类本科院校学生的平均GPA以供参考。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文社科

两校的文社科专业虽然申请成功率差异较大,但录取画像却比较相近。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两校录取中985占比接近,当然,如果把985与211合在一起看,NUS对它们的偏好更为明显。

同时,两校在文社科领域为双非背景的同学提供了相对较多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众多文社科领域专业强势的学校属于双非院校有关,比如华东政法、广东外语外贸、北京语言等。

GPA方面,两校文社科专业都偏好高分申请人,港大和新国立录取中85分以上的占比分别达到了75%与70%。

如下我们汇总两校理工科专业录取各类本科院校学生的平均GPA以供参考。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3、录取画像:语言成绩

语言成绩方面,选择雅思考试的为大部分,理工科专业与文社商专业差别明显。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两校理工类项目对语言成绩要求并不是很高,雅思6.0或等同成绩即够用,大部分录取者的语言成绩集中于雅思6.5分数段,高分段(雅思7.0或以上)的占比相对较少,约在三到四成。

整体看,理工类项目申请者并不需要花费过量精力刷高分。

商科和文社科项目录取者中的高分段成绩明显更多,港大和新国立文社商专业录取中的7分占比分别达到了50.5%和44.5%,达到雅思7.5分的比例也将近1/4。

由此可见,申请两校的文社商科专业,争取雅思7.0或以上成绩较为必要。

两校录取吸引力对比

由于25fall申请季尚未完全结束,大部分同学还未做出最终的入学决定,故我们使用指南者留学24fall数据进行对比。

港大和新国立已经被内地生挤爆!在读中国学生近两万,入读率居高不下,港大和NUS究竟谁更抢手?

接受录取并最终入学HKU/NUS的比例较高,港大有超六成同学选择入学,新国立这一比例为57.9%,可见两校的吸引力。排名高、认可度好是其共通之处,此外也还各有优势:

香港大学的文社商科专业竞争力强,并且有机会在香港本科或深圳进行实习,求职期间参加笔面试也较为方便。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理工科领域不仅学术实力强,产学研融合也很有优势。

新加坡的高端产业如半导体、电子、化学工程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实力强劲,且很多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或全球研发中心。2025年紧缺职业清单也进行了扩充,对理工科同学有较大吸引力。

新国立理学院设有提前批,港大发录取的节奏整体快于新国立,录取时间的早晚和是否已经支付留位费亦是入学选择重要的考量因素。

以上就是根据以往的录取数据和调研,对于港大和新国立的总结,同学们在择校时还得根据自身情况具体考量~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欧几里得数学挑战赛获奖难度大吗?评审标准是怎样的?

下一篇

4月19日雅思笔试写作真题全解析 | 附高分范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