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最难申请季”,25Fall美本申请正式收官,一系列关键数据逐渐浮出水面,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态势。
853w份申请背后
根据美本最大网申平台Common App统计(截止至3月1日),25Fall全美高校共收到了139万名申请者的853万份申请,相比24Fall增长了6%。其中,中国学生以18,355名申请人数继续稳居国际生申请人数首位,终结了自2021-2022申请季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
在申请策略上,人均申请量达6.14所院校,较上一申请季也有所增长,申请者们为了提升录取成功率普遍采用了“广撒网”战略。
在早申阶段提交申请的人数达到88万,暴涨7%,而RD阶段的申请人数反而下降1%,更多学生将目光放在早申阶段,与高匹配度的学校“双向奔赴”。
策略拆解:早申并非盲目狙击,而是精准匹配的博弈。
ED具有约束力,首先要确定一所“非该校不可”的首选校,确保学术指标(GPA、标化)达到录取中位数,同时通过申请文书深度挖掘契合学校价值观,用具体例子证明“你的目标与学校教育体系高度契合”,打造“非你莫属”的形象。
在院校选择上,公立大学展现出绝佳吸引力,热度飙升,申请量达414万份,在申请者当中选择公立私立双申的人群也超过了60%,留学家庭出于性价比考虑,也更多的将目光放在公立院校(如加州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从就业回报率角度考量,公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PayScale的数据里,加州大学多所分校几乎都在Top100名单。
策略拆解:从保底校到战略必申。
在申请策略上,要摒弃“唯排名论”,秉承专业排名优先于综合排名锁定更高性价比的申请目标,利用早申批次抢占先机(密歇根安娜堡分校的EA录取率就远远高于RD),实现从被动保底到主动突围。
随着UC系等公立院校热度的持续攀升,及美国教育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建议同学和家长突破单一申请路径,将英澳加、香港 / 新加坡等目的地纳入规划,基于成本、专业需求与录取风险,做出理性选择。
在申请材料上,接近67万人选择提交SAT/ACT成绩,同比增长11%,随着顶尖院校标化政策的全面回归,即便是在Test-Optional政策下,主动提交成绩的比例仍显著回升。
NYU迎来最“卷”申请季
许多留学家庭心目中的梦校——纽约大学NYU,在过去十年间本科申请人数迎来翻倍。校方公布的25Fall录取数据显示,NYU共收到12万份本科申请,最终录取率仅为7.7%,创下历史新低,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其中三所本科学院最“卷”,录取率均低于5%:
- 文理学院
- Stern商学院
- 罗里·迈耶斯护理学院
与总申请量下降相对的是,早申阶段NYU收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申请,超过2.5万份,较去年增长10%。
根据校方披露,今年被录取学生的背景更加多元,其中约20%为佩尔助学金获得者(低收入家庭学生),20%为家族第一代大学生;生源覆盖全美50个州及128个国家,近千名录取者来自纽约市公立中学。
纽约大学全球招生副校长Carol Kim在谈及录取学生画像时,表示这届新生将以杰出的个体视角丰富大学课堂,他们的好奇心将推动突破性研究,而最重要的是,Carol Kim强调”他们对合作的践行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使命核心——搭建一座桥梁,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这里相互理解、携手合作。“
这一理念与CIS硕导制科研合作计划的培养逻辑形成深刻共鸣,突破性研究往往诞生于不同学术背景、文化视角的碰撞融合。
“我始终坚信小组合作能收获更为理想的效果。在小组中,成员们能够彼此帮扶,而且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