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大学的日子有点不好过。
教授们不再卷论文,而是愁怎么保住实验室的经费;学生们一边刷GPA,一边看着学费账单瑟瑟发抖,一年又多了几万美元,这学还上不起了?
没错,美国高校正遭遇一场“财政暴击”,许多名校的光鲜外表下,财务问题开始藏不住了。这时候,一个灵魂问题来了:到底哪些大学真的有钱又靠谱,能让学生安稳读完四年?
《福布斯》联手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给全美868所私立大学来了次“财务体检”:查存款、看账单、算收支,最后得出了一份《2025美国大学财务状况评级》。
在这个财政“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究竟哪些大学才有真正的抗风险能力,能为学生提供优质且稳定的教育呢?
数据不会骗人,但结果可能让你意外😏。
排名指标
此次评级使用了9项关键指标,包括:
• 全日制学生人均捐赠资产(17.5%)
• 主要储备金比率(15%)
• 生存能力比率(10%)
• 核心运营利润率(10%)
• 学费占核心收入的比例(15%)
• 资产回报率(10%)
• 新生入学率(7.5%)
• 获得助学金的新生比例(7.5%)
• 全日制学生人均教学支出(7.5%)
排名A+榜单
根据评级,94所学校获得了A级及以上的评分,比去年增加了40所。
大学评级情况
A+评级高校(51所):抗风险能力突出
顶尖综合性大学(20所)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圣母大学、耶鲁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杜克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莱斯大学、里海大学、汉普登-悉尼学院。
顶尖文理学院(25所)
卡尔顿学院、阿默斯特学院、波莫纳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
潜力股
圣约翰学院、库伯联盟学院等小众院校财务稳健,值得关注。
B级高校(19所):依赖单一资金来源风险暴露
Top 60中4所:
普林斯顿大学(B+,捐赠基金因风险投资蒸发32亿美元)、乔治城大学(B+,深度依赖联邦资助受DEI政策冲击)、波士顿学院(B+)、东北大学(B)。
其他
如叶史瓦大学(C+)、福德汉姆大学(C)等,财务压力显著。
C级高校(5所):小型名校面临生存挑战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德雷塞尔大学、贡扎加大学等。
Top 100外更严峻:近半私立大学财务未达C级,148所被评为D级,倒闭风险骤增。
风暴从何而来?
这份评级不仅揭示了各大学的财务健康状况,更反映了整个高等教育行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政策影响
今年,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对大学的财务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冻结联邦支出以及限制对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直接导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痛失8亿美元拨款,被迫裁员2000余人...
(图源:JHU官网)
更狠的是,国会正在推动对捐赠基金超过5亿美元的大学征收1.5%的年税,对一些拥有庞大捐赠基金的大学构成了潜在威胁。
近年来,不少美国大学都深陷困境。哥伦比亚大学将新入读博士生的人数削减65%,波士顿大学暂停英文、历史等人文和社会学科新学年的博士录取,还削减了其他博士课程的学生人数。
还有一些学校为增加财政收入,选择大幅涨学费。
斯坦福大学,2025-26学年本科生的学费上涨4%,达到67731美元,加上食宿费用,总就读成本高达89898美元。
(图源:斯坦福大学官网)
耶鲁大学2025-26学年,包括学费、住宿和餐费在内的就读总费用上涨3.9%。
(图源:耶鲁大学官网)
杜克大学本科生学费在2025-26学年上涨5.93%,突破90000美元大关。
(图源:杜克大学官网)
公立大学也不例外,加州大学系统从2025Fall开始,州外和国际生将增加3402美元的附加学费,上调幅度高达9.9%。
(图源:U.S.News官网)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通过投票提议,将州外本科生的学费提高约10%。
出生率和就读率下降
出生率的走低、大学生源的锐减堪称是掀起高校倒闭潮风暴的蝴蝶翅膀。
据美国70多年的出生率显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那时美国人因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降低生育意愿。
2018-2013年间,美国出生率急剧下降。而到2025年后,美国适龄高中生人数将持续减少,大学生生源也会缩减。
(来源:1950-2022年美国出生率走势图)
据美国国家生命统计系统报告称,2023年全美有359万人出生,这一数字为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源:美国西部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WICHE)报告)
从地域看,尤其是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这两个区域的学生人数下降幅度最大。
除生育率的下降和适龄入读人口的缩减,美国大学入学率也在急速下降。
其中,公立和私立非营利性四年制大学的入学率下降最为显著,降幅超过6%。据《高等教育内部》报道,在46个州中,平均降幅接近7%。
大多数美国高校依靠学费来维持运营,入学人数减少则意味着办学经费缩减,致使学校面临关停风险或选择结束运营。
美国大学积极自救
面对重重危机,美国大学也在积极自救。一方面,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大力迎合市场需求,扩大STEM学科专业的招生。
降本增效,调整学费
人口下降也迫使部分高校调整战略计划,适应更紧缩的未来。为了平衡预算,一些高校调整某些入读率低的专业,或进行裁员等,实现降本增效。
2023年,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因显著的招生下降,面临4000万美元的预算赤字。2024年8月,该校通过买断协议减少了50名教职员工,并解雇了14人。
而这样的削减方案在美国也是层出不穷。
(图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官网)
2024年5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联合校区有383名员工接受了自愿买断提议,在夏天裁员10%。新罕布什尔大学、皇后学院、扬斯敦州立大学等10余所美国高校,都相继提出或实施了不同规模的裁员计划。
(图源: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计划裁员)
而为应对财务危机,芝加哥大学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减少清洁服务、停摆部分研究所、削减学术项目和教职人员薪酬等。同时,芝加哥大学还通过扩招国际学生和转学生来缓解财政压力。
放宽奖学金和助学金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虽然没能避免涨学费,但同时也放宽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条件并且加大力度。
MIT宣布从2025年开始,能免学费的家庭年收入经济标准从原来的14万美元上调至20万美元。
(图源:MIT官网)
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推出全新的经济援助计划,从2025-2026学年开始,能免全额学费的家庭年收入标准上调到20万美元,并且不再将家庭住房净值作为发放经济援助的考虑因素。
(图源: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
达特茅斯学院能免学费和免食宿费的家庭年收入标准,从原来的6.5万美元提高至12.5万美元。
砍文科、押注理工科
人文社科领域出现超200个专业裁撤现象,哈佛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等传统文科强校成为重灾区,折射出教育资源向实用学科倾斜的趋势。
(图源:哈佛深红报)
与此同时,理工科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成为战略投资核心。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设立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剑指STEM领域优质生源;耶鲁大学更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5亿美元发展AI学科,通过跨学科项目重构学术版图。
AI方向领域扶持
AI 的发展速度比许多人想象得更快,甚至比摩尔定律(即计算能力每两年翻一番)更夸张。
(图片来源:METR,CC-BY)
随着AI技术风靡全球,美国各大知名院校纷纷试图抢占先机。MIT、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大学等老牌理工强校自不必说,在AI领域早已布局深厚。
(图片来源:《Nature》杂志)
藤校也不甘落后,耶鲁大学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对AI领域投资超过1.5亿美元,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了人工智能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康奈尔大学设计了人工智能与社会辅修课程等。
在这场席卷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风暴中,各高校正采取多元化策略积极应对。
对于学生和家庭来说,这一形势凸显了择校时进行全方位评估的重要性。除传统关注的学术声誉外,学校的财务健康状况、长期稳定性以及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都应成为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毕竟,选择一所财务稳健的院校,本质上是对教育投资的一种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