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去年开始,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见顶了,今年开始整体申请量开始周期向下了。但纵观所有主流留学地区来说,中国留学生还是心系英国的。主流还是想去英国的,其次才是澳洲和港新这种。至于美国,现在这种形势,留学生也怕的,当地高通胀,全靠百姓自己来抗,未来可以预见的就是无穷尽的游行,一如前年的英国。留学生都搞怕了,老师都去游行去了,高额的学费和生活成本,亏麻了。有点扯远。今天我们聊下,中国留学生最在乎QS这种榜单,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学生最想从QS2026榜单获得什么?
No.1 前百数量回归,15所增加到19所甚至更多!
对国内留学生来说,英国大学的吸引力降低主要是因为排名引起的。这两年QS本身战略布局澳洲这种学校,导致安州大学排名聚体上升,处于增长期,前百的也从8个变9个。但英国了,处于缩量期,前百的从19个变成现在的15,很多学生其实要求没那么多。英国前百的大学能回归就好了,这是一种止跌心理。
你不能在这么没谱下去,在这么跌下去,伯明翰,利兹,杜伦这种都有掉出前百的危机了。当然,这三个学校掉出去的概率极低,毕竟现在的英国已经回过神来了。生源不能再这么跌下去了,澳洲能不能进一步挖墙角都是一回事。外加,美国这边的生源肯定会再次减少。会适当回流到英国或澳洲这些学校。
所以,中国学生所期待的QS2026版本,英国大学前百数量要从15所增加的事,今年大概率是能实现的。只不过是增加的个数问题,到底是17个,还是更多,那就有说法了。个人觉得谢大今年大概率是稳的要回归了。毕竟再不回来,这学校都要骂惨了。
No.2 创造奇迹,把100开外的拉进来,比如纽卡
中国的学生其实还隐隐有一种期待,就是仅仅让之前掉出前百的学校回归前百还不够。如果能把那些焊死在前百外的学校能够带回前百,那又将是一场狂欢。
就像澳洲的UTS都能进前百是一样的,英国的Exeter、Newcastle、或QMUL这些是不够努力,还是没有获配感?其实在早期版本里面,玛丽皇后以及埃克塞特这些学校都做过前百的选手。只不过学校不是特别综合,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然后在100开外靠前位置定格了。这些学校如果拼一拼,其实完全有机会进前百的。
但这些学校进前百又会出现一个新问题,他们专业设置方面不够全面,有些专业其实没有。即使进入前百学校,和其他综合学校又没有竞争力。只是被动的抬升这些学校排名边际收益其实很想。
学生的intake率依旧会低。相对来说,这些还是比较小众的学校。所以,国内学生想要qs2026创造奇迹的需求基本是完成不了的。因为市场来说,没有啥意义,学校的投入和产出不会呈正比例。只有纽卡有机会上蹿下跳更进一步。毕竟这个学校相对来说更懂中国学生心态,只搞流量,不太搞交付。先把留学生哄进来再说。
No.3 英澳学校新高,拉低港新排名!
对不少主流申请英国或澳洲的学生来说,港新的出现其实是一根倒刺。
不少学生211也好,985也罢,或者双非高分学生,很努力的去申英澳的好学校,会发现难度没那么高。但申港新,各种被拒。有深深的挫败感。有些学生就会怀疑人生,为什么港新的bar明明比英澳更低一些。但港三和新二为什么难度方面这两年更高。
很多学生卷习惯了,突然英国没那么地狱难度了,就不适应了。觉得是不是英国不行了,去港新会更好。怎么说了,这个感觉不能说不对,说对是因为近期市场就是更偏向选港新。因为费用更低,距离家近,风险小,而且学校排名高,感觉也不比英国差多少。所以申的人变多了,尤其是本科,难度就涨起来了。
毕竟近期经济不好,房子停摆后,中产的腰包鼓不起来了。也就是说,站在申请角度来说,港新反而这两年的确变难了,但学校还是之前的样子没什么改变。只不过相比于英国学费宝藏,但排名又没明显拉升,同类型选择,性价比偏好发生转移了。
如果反过来,版本答案依旧是英国的学校更靠前,更压制港新的学校了?不是说G5的这几个学校去压制。而是王曼爱布这些学校起来进行压制了?
总了个结:简单来说,偏爱英国的学生,会希望QS2026做个人,善待英国大学多点,把排名整体拉升下。大英是不要脸的吗?自己的榜单,前百的学校现在嚯嚯的只有15所,这是在给谁添堵?学校回归后,还有个期待就是,能不能稳住,止跌下,多稳几年,让留子们吃颗定心丸。
别疯狂战略部署了,每年波动太大。这个榜单虽然在国内统治力没问题,现在基本用人单位都在看。甚至被排挤在一边的美国留子也偶尔看。但你不能左一枪右一枪的,来回拉扯啊,心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