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Fall申请季已经进入倒计时!是否还记得在24Fall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是如何稳居“卷王神坛”的嘛?
2025Fall,在经历了扩招、新增院校、新增专业以及学费调整之后,港前三的申请情况如何呢?
抱歉,竞争激烈的“卷王”宝座依旧被它们牢牢占据!
而且,录取门槛已经悄然提升,甚至超过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也有许多同学在某书上反映:今年港三的竞争比新二还要激烈!
从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新二的排名普遍高于港前三,因此,在申请同一专业的情况下,新二的申请难度可能会更高。
然而,自去年起,港三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从申请人数和录取门槛来看,香港硕士课程的申请难度已经显著提高。
据香港教育局公布的数据,2023/24学年一年制硕士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激增至38,100人!与2020/21学年的18,400人相比,三年间增长了207%!
(图片来源于官网)
► 更有多组数据作为证实:
✅ 港三热门专业对985/211学生的均分要求已从85以上提高至88以上。
✅ 对于双非学生,均分要求90以上。
✅ 对于绩点不够突出的学生,港前三申请难度更高了。
港硕申请竞争为何如此激烈?
下面就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
QS排名大幅上涨
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表现突出,前三名的大学排名均有显著提升。香港大学成功跻身全球前20强,排名第17;而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排名也分别跃升了11位和13位,分别位列第36位和第47位。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香港高校的学术实力,也体现了它们在国际教育领域的高认可度。
内地考研未能如愿,换一条升学之路
内地考研的竞争异常激烈,超过400万人争夺70万个名额,导致许多落榜的考生迅速转向香港。目前,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偏好硕士学历,这促使许多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便急忙前往香港深造,以期在不出国的情况下体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毕业发展前景好
特别是金融、咨询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公司,对来自港前三的简历青睐有加,直接将其归入“重点池”。虽然这些课程只有一年,但内容充实,例如香港大学的金融专业学生每天都参与真实的投行项目。此外,校友网络广泛,遍布北上广深的管理层。
对于那些计划在大湾区发展的学生而言,香港高校的学历认可度极高。这些学校不仅学术声誉卓著,而且与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例如,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大湾区设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校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产业人才虹吸的链式反应
香港毕业生的起始薪资2万8起,工作满7年后可直接获得永久居留权。香港提供了一个“学习+工作+身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选择留在香港,有机会获得高薪;选择回内地,作为留学生,将享有落户和购车免税等优惠政策;而在大湾区创业,政府提供的补贴将为你提供坚实的后盾,无论是进取还是保守,都有其优势。
这场申请的竞争已经演变为:QS排名并不等同于录取难度!得益于其地理优势——紧邻大湾区,以及丰富的就业政策福利,香港正成为学霸们竞相追逐的目的地。
港校申请怎样巧妙把握机会?
悄悄透露给你几个港校申请的小“窍门”:
把握扩招带来的机遇
尽管目前申请香港研究生课程的人数持续增长,但好消息是,各大学校也在积极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针对内地学生,香港的八大院校计划从明年起将非本地学生的名额提到40%,同时奖学金名额也将增加三分之一。目前正是学校广纳英才之际,此时申请将更有可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留意新开设的专业
每年,港校都会推出一些新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最初两年往往成为学生们的“捡漏”宝地。以港大为例,25Fall学期就新增了多个专业: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人口与政策分析、社会学、老年学、家庭财富管理、会计数据分析、可持续会计与金融、基础设施工程与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基础设施工程与管理(数字基础设施)、综合海洋生态与保护
"海王式"申请
给大家透露个潜规则:通过各港校的网申系统可以发现,院校并未对申请专业的数量设定限制。
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同时申请多个专业。例如,管理类专业可以同时申请传统管理、健康管理以及创新创业。多尝试几个,总会有一个合适的,但建议申请数量不要超过3个。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规划、尽早申请,确保文书材料提前准备齐全,毕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祝愿各位都能顺利拿到梦校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