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把STEM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对的,文科教育则开始遭遇质疑。不少人认为,在当今技术驱动型经济中,文科专业的学习很难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毕业即失业”似乎成了文科学生难逃的归宿。然而,STEM和文科必须是对立的吗?
正如斯科特·哈特里在《文艺呆与科技宅:文科教育统治数字世界》(The Fuzzy and the Techie: Why the Liberal Arts Will Rule the Digital World)一书中所写,“我们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想找到解决方法必须对人类文化和程序代码都有所了解。”哈特里认为,如果把教育简单割裂成人文或STEM,任何一方适应社会都会面临巨大的障碍。而像(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这样文理结合的新兴专业则孕育着更多的可能和发展机会。
交叉学科的新起之秀
STS专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探讨的是科学知识、技术系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又要学会用人文、社科的方法和视角去分析、探究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从军事技术的控制,到辅助生殖所面临的伦理挑战,再到与现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都是STS研究的课题。
斯坦福大学是最早开设STS专业的学校之一。STS学生需要同时兼顾两类课程:1)科学技术,2)探讨科学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所需具备的人文社科背景。STS专业是斯坦福为数不多同时提供BA(文科学士)和BS(理科学士)两条路径的专业,其区别主要在于学生所选课程更偏重技术类,还是社会文化类。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分别从人文社科和科学技术方面找到自己钻研的方向,并将两者结合到一起。这也很好地解释了STS这一专业横跨文理的特殊性,无论是更喜欢文科,还是偏爱理工,学生都能在这一专业中找到延伸探索的机会。
除了斯坦福,宾大、布朗、康奈尔等校也都在本科阶段开设了STS专业,MIT则开设了STS的第二学位。同时,包括哈佛在内的诸多美国大学也都在研究生阶段设立了STS专业。一些学校也将这个专业命名为科学技术与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tudies)或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STS专业?
从STS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属性不难理解,申请STS的学生需要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都有一定积累和出色的表现,并在STEM的探索中展现出对于人和社会的思考。
机构的Ben同学认为,“STS专业适合那些在STEM和人文社科上都有所长的学生,他们能够在学习STS的过程中获得足够施展的空间。”Ben连续四年参加高中的数学俱乐部,作为麻省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实验室助理协助收集和整理AI设备的实验数据,同时他也是学校幽默小报以及前沿科技杂志的编辑。尽管没有耀眼的大赛奖项,但优异的学业成绩和文理兼备的组合凸显了他的优势与特质,最终他在2021申请季成功录取宾大的STS专业。
而此前机构录取耶鲁大学的Ryan同学,其规划路径也是以STS为申请方向。文科方面,他曾积极参加学校的辩论队,课程选了最难的欧洲历史、美国历史;理工方面,他在数学奥赛和机器人比赛中取得了出色成绩,AMC12获得了AIME的晋级资格,为高中设计选课平台,还在LaunchX中孵化了自己的科技创业产品。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与导师的深入探讨,在申请中,Ryan表达了自己希望“结合理科和文科,用人的角度来看待科技的发展”的目标。而他最终申请的科学、医学及公共卫生史也是一个将科学技术与历史、社会学等内容相结合的专业。这为他未来的专业方向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展望人才需求趋势 STS将大放异彩
STS专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应对当今世界的重大挑战时所存在的不足。人们面临的困境,无论是在政府、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越来越多地跨越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思维范式。
在机构的管理团队看来,文理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专业选择上新的思路以及个人发展的启示。正如开篇所提到的,仅仅掌握技术或单一的学科背景已无法满足当今世界对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市场和用户调研,都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属性,需要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产品和服务更加人性化。事实上,很多的技术突破和设计创新往往来自人文学科的积累。
苹果公司研发了第一台可供用户选择漂亮字体的个人计算机,而这一灵感则来自于乔布斯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上过的书法课。苹果公司的成功也正在于它将艺术、美感与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让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
并且,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也让我们看到了打造自身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很多人羡慕“码农”高薪,因而选择走技术路线。但仅仅掌握技术会让你陷入同质化的陷阱,可替代性非常强。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工具”和技术的门槛降低,能体现自身竞争优势的反而是那些文科所教授的东西——是人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力、管理能力等人文社科培养的技能决定了你的竞争力,决定你是否具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往往先于监管和政策的制定,这种割裂、缺失的状态给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同时关于伦理与安全的讨论的滞后性也无法避免技术带来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吸纳更多拥有人文背景的技术人员制定应对策略,在标准的建立上追赶技术的脚步。
这样的趋势正日渐明显。科技公司的招股书中会有大篇幅关于技术伦理与信息安全的讨论。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包括华为、清华在内的企业、高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见证更多科技与人文社科结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