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保底学校,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国内的学生通常申请8到15所大学,实际上美国学生也是同样的。决定申请哪所大学的最终名单需要细致的规划。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一年数以万计的申请者进行角逐,以哈佛大学为例,每年有5.5万到6万人参加申请。学校会收到大量的申请文书,包括国际生。那么对国际生有非常大的限制,比如,今年普林斯顿大学总申请人数接近4万人。国际生的总数只占到12.8%,而在12.8%当中,大概有57个国家的申请人。哈佛大学的申请人数会超过100个国家,留到每一个国家的录取率就会减少。
学生在选择“保底”学校时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他们有很强的入学机会,而是找到他们能够匹配自己意愿的学校。不应将“保底”学校视为最后手段的学校,即如果他们没有获得冲刺院校或目标院校的青睐。在决定申请学校的名单时,唯一有用的策略是专注于寻找“适合”学校的策略,即有可能提供未来入学的学校。
因此,选择“安全”学校需要与选择名单上的其他学校一样多的研究和审议。与其他学校一样,学生应该通过考虑以下内容再做决定哪些“保底”学校适合他们:
学术
学生在大学完成学位需要做些什么;
学校是否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
所选专业是否提供本科研究机会;
是否提供课外学习机会;
他们是否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他们是否提供良好的学术建议等。
生活
学生可以参加的活动/组织;
学生可以使用的设施(博物馆,健身房等);
学校的起居生活如何;
有多少学生住在校园里;
校园的位置等。
录取
入学要求;
过去几年的招生统计;
和有关费用的信息(学费和相关奖学金)。
在选择“保底”学校时,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考虑范围内的学校招生过程的竞争力等有关的因素,包括:
- 排名比较
- 学校类型
- 录取要求/建议
- 国际生的招生数据
将以上考虑因素应用于保底学校的选择中,确保申请人的最终大学名单得到适当平衡,并增加在申请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在文书整合方面,所有的体系链条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自己的角度要去审视自我,综合以上内容来去看保底学校,要更细致的去选它,千万不要忽视它,一步一步的去探索,就能够找到的选择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