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学历歧视的风潮,很多网友表示对于同一学校的学生而言,的确存在“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
图源:小红书
有的人认为这种说法只针对用人单位招聘,而也有的人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理想主义,是很多再次升学失败学生的内心自我安慰。然而,现实的确是博士、硕士的毕业难度要比本科更大,那为何会出现“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呢?
图源:知乎PART01“金本银硕铜博”,大家争论不休……
关于这一网传的说法,不少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派。
本科生的含金量最高
一派网友认为,这一说法基本正确,因为我国的高考制度难度最大,在相对最为公平的环境下考取到更好学校的人的确能力更强,并且不仅如此,一个学校当中本科生占据的资源相对更多,所以本科生对于一所学校而言的确犹如金子一般的存在。
图源:知乎
需结合最高学历来看
而也有的网友表示,想要对比本科,需要先对比最高学历。如果读到本科结束了,那和其他的博士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这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说法仅仅是很多本科生的自嗨,因为只能读到本科,并且碰巧出生在高考难度相对较小的省份,所以就以优秀本科生自居。事实上,本科和硕士乃至博士的差距非常大,所谓“金本银硕铜博”是因为越往上读人越少,而少部分博士生的自嘲罢了。
图源:知乎
PART02为什么会流传“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
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
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研发类别的岗位较少,而其他普通岗位,很多本科生通过大量实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完全能够胜任。因此,HR更加倾向于招收本科生而非博士生,这可以大大降低用工成本。事实上,“金本银硕铜博”的说法也的确源自于就业市场。
甚至还有许多企业只招收第一学历优秀的求职者,之前#985名校硕士因本科普通被多家企业婉拒#的话题还冲上了微博热搜,许多求职者纷纷吐槽“第一学历似乎成了人生污点”。
图源:微博
传统观念所致
在中国,高考就犹如一道指挥棒,指挥着无数考生和家长前进的方向。高考已经是国内相对公平的选拔,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高考筛选出来的人才,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一批人才了。
图源:微博
不仅如此,很多老师、家长也会在高考前积极宣扬考上后生活会更加轻松的论调。与后来的硕士、博士相比,虽然学历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性价比不高,尤其是在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尽早找到工作已然是一条绝佳的出路,一路读到博士反倒会被许多人认为是“死读书”。
PART03如何正确看待“金本银硕铜博”?
事实上,小科一路读来,对“金本银硕铜博”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小科部分赞同该说法,因为的确从入学的难度来说,本科的竞争相较硕士、博士更为激烈,这也反映了本科教育在国内外的普及度和基础地位。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考取硕士和博士的难度界限也并不好划定,特别是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需求的逐渐加深,硕士阶段的入学门槛和学术难度也在提高。博士阶段虽然入学人数相对较少,但其毕业难度却有目共睹。因此,从学历获取的综合难度来看,或许“金本银硕铜博”的排序并不准确。
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在大部分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需求中,本科毕业生已经足以胜任多数工作,硕士学历在许多情况下并未显著提升竞争力,而博士学历对于非研发类或学术类岗位更显得资源浪费。
因此,从企业的用工成本与效益比的角度来看,“金本银硕铜博”的排序似乎确实符合实际。然而,单纯以此来评价学历层次的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义,未免过于片面。
实际上,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体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也低估了学历背后所代表的能力与积累。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让小科深刻体会到,人的潜力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得到无限的激发。
人生并非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用阶段性成绩来判定终生胜负并不公平。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在高考等关键阶段表现优异,但如果后续缺乏内驱力与持续学习的能力,其职业发展和人生成就未必如人所愿。反之,那些在起点较低的学生,只要能够在未来不断积累和成长,同样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图源:网络
因此,“金本银硕铜博”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历和就业市场之间的某些现实关系,但并不足以全面衡量个体价值。从名校本科毕业固然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但能够读到博士学位的学生,也同样表明他们在学术研究、毅力与能力上的突出表现。说到底,学历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去实现个人价值。
PART04“金本银硕铜博”并不意味着放弃升学……
对于很多本科学历背景欠佳的同学来说,这一说法并不足以证明升学是无用的,毕竟只有有了更高的学历才会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到更多机会。因此针对升学,小科有以下建议:
根据未来规划决定是否升学
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定是否升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很多岗位而言,硕士学历也许有所帮助,但博士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要提前制定好计划,以此决定自己是否需要升学后再求职就业。而对于有的同学而言,升学不仅意味着学历的提升,更是眼界的开阔,在这种情况下,升学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根据工作性质决定是否升学
虽然高学历意味着更长的时间投入和人力成本,但现在似乎部分工作对于博士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医学来说,想要进入好的三甲医院必须要博士起步,通过长时间的规培、实习积累经验,慢慢晋升职称。
在一些研究院或科研院所,如果学历平平也很难获得晋升机会。之前有朋友在中科院某所担任科研助理,在任职期间所里不少老师都劝TA要积极升学,为自己将来晋升职称打好基础。
根据家庭情况考量是否升学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来说,如果父母不要求尽快赚钱,那么可以趁年轻的时候努力提升学历,为自己将来争取到更多机会。毕竟越来越多的导师更加青睐年纪小,专心走学术路的博士生。有时一旦工作几年,则很难再回来读博。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来说,要谨慎考虑是否读博,毕竟多几年的读博时间就意味着工龄缩短、收入降低,虽然在未来可能会有更高的回报,但这些毕竟都是空头支票。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做出理性的分析和选择。
写在最后
学历只是手段,不应该成为歧视他人获得满足感的工具。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最终都会要迈向工作岗位,因此,正确认识学历的价值和作用,并将学历为自己所用,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