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放榜前后,你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那真是难忘的49小时”
Oxford University
🌟学院:St Anne's College
🌟赛事成绩:USABO金奖, John Locke Commendation, AMC 10前5%
🌟主要活动:科研, 论文, 实习, MIT暑期线上课程等
🌟业余爱好:卡丁车 & 侦探小说 & 密室逃脱
叙述者:牛津生物offer holder:Sophia*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01、牛津放榜“收获”的喜悦&成长的蜕变
放榜倒计时:1天--幻想、懊悔、忐忑
明天牛津就要放榜了,说不紧张那都是假的。我太喜欢牛津这个学校了,特别希望能被录,所以前一天晚上都没怎么睡觉,那我在干什么?——幻想被录
其实我前一天晚上在搜关于牛津的vlog,说是为了缓解紧张也好,或是为了得到某些东方力量的幸运加持也好,都因这所古老大学散发的魅力,令人无不神往。
尤其是在看vlog的时候会把自己带入进去,幻想着:“要是我能坐在这个教室里上课那将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哇~这个建筑也太好看了,如果我能在这里去做生物研究,那感觉肯定是超爽的!”(不禁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由于幻想的太投入,导致我睡不着,就把爸妈拉过来“复盘”,开始把录与不录的各种原因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又把面试的表现跟父母复述了一遍,分析当时说的哪句话可能会被录,哪些话又会大扣面试分。
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我又把自己的申请季“过”了一遍。结果,更让我睡不着的事发生了。
心血来潮地打开了UCAS递交的文书,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苍天啊~居然有2个单词拼写错了,当时就在想:完了完了,会不会觉得我不专业呀,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懊悔...一整晚翻来覆去忐忑不安,到凌晨3点才睡着,谁知第二天早上6点就醒了。
放榜倒计时:0.5天--担心、玄学、演练
早在之前机构导师就跟我说,St Anne's College这个学院一般会在晚上8点左右放榜,但也不确定是否会提前发,所以早上6点开始,就紧张到坐立不安,心想“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现在就给答案。: 实在受不了这种抓心挠肝的紧张感,我开始转移注意力——写美国的补充文书。
我们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一直说, 如果在一个学校放榜前写完其他所有学校的补充文书, 会有“好运(玄学)”力量的帮扶!所以在放榜前半天,就沉浸在文书的世界里。
咱就是说,开始写文书后确实转移了很多注意力,可还是紧张不自觉地做起了放榜失败的心理建设,逼着自己去看别的学校,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没错,除了牛津外的其他学校也很好,比如有好吃的食堂、交通比较便利...
放榜倒计时:1小时--焦虑、打赌、宣泄
虽然靠写补充文书缓解了些紧张感,但离放榜时间越近,越难以静下心来,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病”,每个等待牛津结果的同学都亦如此。于是我和同样等结果的同学玩上了游戏——打赌。
有同学押10块钱赌xxx能被牛津录、也有同学赌自己录了就请没录的人吃饭,而我也加入到后者的赌约中,录了请大家吃饭,反之就别人请我吃饭。能明显感觉到打完赌后,大家更加期待知道牛津的结果了。(PS:好在最终还是有不少同学得偿所愿!
牛津正式放榜--好奇、紧张、玄学
1月14日下午17:00左右,还在写文书的我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想着牛津不会这么早发结果,因此就像往常一样带着好奇与疑惑,在没有任何心理建设的情况下麻利地点开邮箱“咦?是牛津,是牛津给结果了!”
我瞬间停下笔,端坐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单词,心也跟着砰~砰~砰~感觉每多看一个字,心都跳的比之前更快了。
好笑的是看了半天还是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被录了,毕竟没经历过呀,也不知道拒信长什么样好在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哐哐哐一顿查询,立马明白过来——原来我真的被牛津大学录取了啊!
在给爸妈报喜后,我才明白原来人开心的时候真能感觉到脑海里会放烟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到眩晕吧
牛津放榜后2小时--喜悦、温暖、落泪
拿到录取邮件后,我第一时间给爸妈发去了邮件,他们也没看懂什么是conditional offer,解释了一番知道是录取后,他们比我还兴奋,隔着电话都感受到了他们的开心,还一个劲地催促我赶紧从学校出来要带我去吃饭庆祝在饭桌上,爸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也和我一起回忆了申请季的艰辛,当他们说到陪着我不停地写文书、改文书等各种当时觉得艰难又崩溃的时刻后,我哭了。
在回想起跨过的一道道坎(SAT第一次出分不满意),解决的一桩桩难题(辛苦很久的科研没有拿上大奖),熬的一个个夜晚(通宵准备的夏校没有录)...才发现曾经痛苦万分以为天塌了的事儿,在过了几个月后,真就变成了微如尘埃的小挫折, 也没有对最终的申请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
而申请路上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知道这一路走来多不容易,而有他们在身旁,不仅能在我低谷时帮助我打起精神继续前进,也鼓励我在文书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有父母的一路相伴,我特别幸福。而那天的饭,庆祝了“收获”的喜悦,也庆祝了成长的蜕变。
02、关于申请,我想说两个坎现在回想起申请季中让我泪流满面的那些坎,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
提起我那喜忧参半的面试
✅好消息:机构帮我押中了题
❌天塌了:植物学的面试题没复习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三场面试,当时教授很和蔼,也没有问什么生物知识性的题目,只是考验提出假设的能力。让我依据照片里的内容进行猜测,会给一些线索问我要不要改变自己的猜测等。整个过程就是考验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生物实验的掌握能力。
快乐总是短暂的,二院面试出现了大Bug。在面试前我有查过面试的教授是研究动物学方向的,考前就复习了动物学相关的知识,万万没想到面试时问的是植物学内容...看到题的瞬间,心提了到嗓子眼狂跳不止,脑海里只剩“完蛋了”这三个字。真真是忘的一干二净,勉强着答了几个点后,还出现了重大的口误,本来后面解释是对的,但在总结回答时说错了。
但教授也没有严肃地纠正我,而是继续问我问题,后面我还是有些单词不认识,没时间紧张懊恼了就大着胆子去问教授,他也非常热心地帮我解释了。有些人说紧张时,体内会分泌皮脂醇,而皮脂醇会帮助你大脑更快速、更高效地专注于最有效的信息,可能是我当时体内皮脂醇分泌的比较多,所以抓住了教授给的提示,最终按照他的引导,说出了正确答案!
关于面试,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机构,因为机构的模拟面试课帮我押中一道题,而且还是道最难的面试题,所以当时回答的超顺。很感谢当时机构的面试指导老师,在整个面试的过程当中,他给我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英国面试会考的题型是什么,包括实验设计题、假设推理题等等非常详细地都过了一遍,也让我提前感受到“面试现场”。
而且在面试前,我经常去问老师不理解的问题,即使是深夜,他也都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超级暖心!
如果说跟学弟学妹分享的话,关于面试我想说的是:即使一开始是错的,但在教授的指引下也能一步步改正过来,也许这才是牛津希望看到的“可教性”。但一定要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毕竟准备面试的时间其实不多,真的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下USABO或者坎贝尔生物学的知识。
我自己就是复习了一下坎贝尔生物学和USABO,发现面试时的考试范围完全囊括在其中。生物它本来就是一个大的范畴,所以针对性很重要,如果你是生物而不是生化面试的话,你不需要去关注太多微观生物学的东西,高效有针对性的复习。我感觉是拿下面试的关键。
(当然也有翻车的地方,比如说那位动物学的教授考了我植物学的题,所以还是要保证大范围复习好的情况下再去针对性的复习。
*看过的每一本书都算数
说到我那改了十几稿的文书——
堪称乱七八糟的初稿,一次次被否定的痛……🙅🏻♀️
刚开始真的不懂,最初的文书相当粗暴,按照叙述的方式把高一、高二做的研究一一罗列上去,很明显:不合格
“牛津其实并不会完全关注你做的研究是什么,而是关注你研究学术的思考过程是什么。”学校生物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于是我开始学会从生物学的期刊中提取信息,加上通过这些研究产生的学术思考,以及为何从一个研究到另一个研究的过渡,让文书变得连贯且有深度。
明白了内在逻辑后,内容是梳理好了,但不曾想卡在语言上了。老师认为我英语写作太Chinglish了😢,于是开启长达两周的修改,不停地去磨语言改句式。
当然在这十几稿中,也饱受“摧残”,每次满怀希望地改完后,再一次次地被否定,多少会有些难受,写文书真的需要一颗强心脏。
再加上我是英美双申,所以真的要写很多很多很多的文书
个人觉得英国文书比美国好写,一篇文书通用5所大学,讲清楚事实加一些思考就可以,而美国还需要写一篇情感丰沛的主文书,每个学校还有不同的补充文书,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性格去分享自身的各种经验,而且还不能那么学术,得稍微生活化一点,感觉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这时我有个妙招——就是把自己“融入”其中:
在准备英国材料的时候,你就想象自己穿上一套西装或者说穿上一套实验白大褂,进入一个实验室进行工作,带入其中,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
到写美国文书的时候,就想象自己穿一个日常的服装,然后跟对方一起去咖啡厅坐着聊天。
关于文书,我想说的是(英国方向):我觉得文书最关键的就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素材先选择好, 然后把活动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展现出来。生物的话,建议大家再加一点你用这个知识点能帮现实社会继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每段写什么提前构思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润色,让文书内容能够显得更有深度、更丰满。
⭐写在最后的话:当时很多人跟我说牛津生物你不可能录的,因为生物就是天坑专业,而且不喜欢招中国人,但这个坑我还是跳了,坚持你觉得是对的东西这点很重要。
很庆幸我就是这么做的,很期待在牛津这所梦校继续学我爱的生物!“新的目标就在下个路口,现在要做的就是加点油门,感谢所有为我亮起的灯,在我丧气的时候总是仗义的过来按我门铃”,人生海海,祝大家有帆有岸
---So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