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特朗普宣布胜选后,留学圈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
此前网友爆出康奈尔大学“建议留学生在2025年1月20日前返美,否则自行承担被拒绝入境的风险”。
还没两天呢,康奈尔就紧急澄清、辟谣,说没有发布消息,且该邮件也并非专门针对中国学生和教职员工。
就当留子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好几所大学都纷纷官宣:建议留学生在2025年1月20日或更早之前返美。
谣言成真?多所大学官宣旅行建议!
宾夕法尼亚大学
有宾大的同学反馈,宾大发邮件提醒国际生,在国际旅行结束返美时,需要向官员出示有效护照、I-20表格、F-1入境签证以及有效的EAD卡和工作邀请函。
如美国重新入境政策在更换政府期间发生变化,校方将及时同步。
校方建议,为避免意外问题发生,国际学生在2025年1月20日总统就职日前返回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IT)表示寒假期间计划出国旅行的国际学生需要仔细评估潜在风险,并表示新政府上任可能带来的政策变化对签证和入境有不可预测的影响。学校希望学生尽量规避这些不确定因素,提前做好准备。
图源:学校官网
波士顿大学
波士顿大学官网同样公布了对于国际学生的旅行建议:
此外,选举过渡期间通常会影响美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的人员配备水平,这可能会影响签证处理时间。
如果学生不确定,建议在1月20日前返美,并评估在没有有效返回签证的情况下离开美国的风险。
图源:学校官网
东北大学
其他大学都建议学生在1月20日前返美,东北大学直接建议,最迟在2025年1月6日前(即东北大学冬季/春季学期开始之日)返美,确保在可能的限制生效命令之前留在校内。
图源:学校官网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校方强烈建议在寒假期间有计划出国旅行的国际学生和教职员工在2025年1月20日前返美。
图源:学校官网
看到这么多大学都建议留子确保在可能的限制生效命令之前留在美国,可见最近美国的各种移民新动向还是造成了诸多大学的不安!
之所以让留子和大学不安的原因,老师猜测还是源于之前特朗普政府时期出台的一系列不利留学生的政策,包括签署第10043号总统公告,允许拒绝为一些特定的中国学生/学者(主要是来自国防七子或者获得CSC资助的学生)颁发 F/J 签证;加强了H-1B签证的审批,增加了所有国家留学生审查和拒绝的比例。
担忧究竟是否会成真?
中国仍是美国留学生最大生源国
根据最新的2023/24年Open Doors美国国际教育报告,中国仍然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派遣国之一,共有277,398名学生。
而2017-2020年特朗普执政期间的门户报告也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保持增长,中国是美国留学最大生源国。
近年来在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变化
图源:美国 opendoors 网站
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校方层面,留学生群体是学校创收的一大来源,如果政府出台不利于留学生的政策,学校也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阻碍政策的落地。
留学生群体涉及到众多利益方,美国高等教育的运作独立于总统,由校董事会、管理团队和地方政府管理,强调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比起政府层面的教育部和执政党(更多关注基础教育),美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层面所拥有的管辖权和话语权相对更大。
签证大多顺利通过
而且近三年来,美国整体过签情况和check情况(主要是理工专业)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延续至今,和谁上台没有直接联系。
不过签的学生的拒签主要原因是:国防七子/拿CSC奖学金申请J1签证/个人原因等(比如家长名下所属公司欠款、有拒签史、移民倾向严重等),大多数学生基本都能顺利过签,开启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理工专业存在学签被check情况,据官方统计22-23学年仍有51.3%的中国留学生(约14.8万人)在美国攻读STEM专业。
中美经济交流不会断
除此以外,可能会有同学和家长担心美国政治变化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进而影响在美读书和美国留学的回国认可度。
首先,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存在深度绑定和联系,出于维护经济稳定的考虑,大国之间直接产生激烈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其次,中美两国教育层面交流不断,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领域取得重要共识。美国留学生学历在回国就业、落户、购房购车层面也被广泛认可,求职竞争优势明显。
教育部副部长陈杰率团访问美国
图源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微
未来的走向将会如何,我们还需要静观其变。
中国留学生如何应对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新政策出台,但还是建议留学生未雨绸缪。
提前规划和准备
选举过渡期间,签证处理时间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签证即将到期的同学,一定要及时申请续签,且预留充足的签证处理时间,避免签证过期导致滞留。
虽然新政大概率于2025年1月20日生效,保险起见,建议大家听从学校的尽早返美。
此外,入境的各种重要文件,也要提前备份好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备不时之需。
准备Plan B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申请时选择了多国同申!
去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4学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申请一个国家的学校;而申请两个国家的学校的学生比例为37%;申请三个国家的学校的学生比例为24%。
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在目前已知信息的前提下,尽量规避可能的风险,而不是盲目焦虑,听信一些无根据的小道消息,影响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尽管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依然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