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7日星期四早上,美国加州顶尖私立中学哈佛西湖Harvard Westlake School(简称HWL),又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事件。
7年级入学,深受老师和朋友喜爱的9年级男孩Benjamin Ellis,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
原文:https://hwspectrum.com/11303/news/benjamin-ellis-28-remembered-as-school-offers-grief-help/
作为洛杉矶地区最负盛名的私立学校之一,哈佛西湖的学生大都来自亿万富翁、好莱坞大亨和其他精英家庭,覆盖了比弗利山庄最有钱的一批新贵子女。
但算上去年,这所毕业生名校录取比例将近1/3、拥有“加州私校天花板”头衔的精英中学,已经接连发生4起类似的悲剧。2023年春天,一名15岁的10年级韩裔女孩在学校自杀身亡;六周后,一名12年级的男孩开枪自杀;6月底,一名即将升入高三的男生以相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校方没有公布学生具体的自杀原因,不过官方声明、推特和脸书等社交媒体帖子透露的信息显示,这4名学生大概率是因为心理健康或学业压力问题而选择离开。
精英高中的“高压锅”环境
正在将学生推向深渊
不只哈佛西湖,加州另一所位于硅谷核心地带、亚裔占比近一半的顶尖公立高中——亨利·冈恩高中(Henry M. Gunn High School),也因为频发的学生自杀悲剧,走入大众视野。
2006年至2016年期间,该校的自杀率比全美平均数高出四到五倍;2015年3月前后,三名华裔学生连接自杀,2024年2月份,又有一名16岁的华裔女生卧轨自杀。
为什么这些别人眼中的精英孩子身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这些令人心痛的事故呢?
曾有一位辅导老师在论坛Reddit上分析了HWL学生自杀的原因。
“过去8年,我辅导过一百多名HWL学生。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孩子从小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们就像绷紧的皮球……这样一个充满压力,周围都是超级学生的环境,完全有可能逐渐侵蚀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冈恩高中的学生和家长也证明了学生的压力之大。
“冈恩高中就像一个压力锅,爵士乐队比我听过的许多成人爵士乐队都好,戏剧作品与当地社区剧院不相上下,甚至更好;热爱工程的孩子们都在斯坦福上暑校……我女儿曾在那上学,她非常坚强和独立,当时是一个“平庸”的学生,没有让环境影响到她,我真的为此感谢上帝。”
“学生自杀率最高的2014至2018年间,我在Gunn上学,这里确实存在学业压力问题,对我来说主要是必须完美带来的内部升学压力,以及家庭和同龄人压力。Gunn的教育质量确实很棒,但我偶尔还是希望自己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而不是在 12 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恐慌症……”
“来自移民父母的巨大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的孩子没有在Gunn上学,但我亲眼见过有些孩子每年要上 6-7 门 AP 课程,如果学校不同意,他们就自学……这简直太疯狂了,孩子们要被疯狂的父母害死了!我的孩子也亲眼目睹过其他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想要自杀。”
内卷带来的后果是,青少年自杀的年龄越来越下降了!
在洛杉矶,从 2022 年 8 月中旬开学至2023同期,自杀的3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年龄在16岁或以下,而此前五年中自杀的学生中只有一半或更少。
与此同时,根据U.S. News/Generation Lab 2024年3月的一份报告,70% 的学生自上大学以来就一直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且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寻求帮助,只有 37% 的受访者在大学里寻找心理健康资源。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对全国2万多名青少年调研后的数据显示:一周出现一次以上焦虑的青少年占比高达41.1%,升学是导致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占比54.66%。
为什么如此多孩子被负面情绪裹挟?
1,学业压力是首要的
华尔街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常驻作者Jennifer,2023年出版了一本关注美国收入前20%家庭的孩子教育的书籍《内卷无止境》(Never Enough),揭露美国高收入家庭鸡娃现状。
有几点令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分享给大家:
1,美国大约有2.7万所高中,所有高中前2名加起来共计5.4万名申请人,足以让Top 20的美国大学新生班级招满2次。2,田纳西州的一名爸爸,密切关注女儿同学的成绩、课外活动、大学志愿,以及捐款纪录,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女儿与“大捐赠者”的孩子竞争同一所大学。
3,康州和麻州的一些高收入学区,25%-30%的学生“确诊”有学习障碍,家长这么操作是因为,如果确诊能获得更多的标化考准备时间,也就有更多机会拿高分。
4,一位老公是律师的全职妈妈,在大儿子读初中后感受到升学压力,开始重视学习,规划孩子的课后班和暑假背景提升。后来孩子患上抑郁症,勉强上了文理学院,再后来退学读了社区大学。
5,一个康州三娃精英家庭,大女儿被妈妈鸡成了“自推娃”,10年级的课全是AP或Honor,最后压力太大想自杀。幸好女儿跟妈妈关系不错,主动寻求帮助。为了维护名誉,他们没有将此事透露给外人……
进名校前,卷GPA、标化、社团、竞赛、科研、夏校、志愿者活动、文书、推荐信,进名校后卷专业、就业、实习、社交,从一个围城进了另一个围城,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堪重负。
2,父母的高期待
Reddit论坛上有位亚裔学生分享过自己的迷茫和焦虑:2022-2023申请季,我被康奈尔大学,以及包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所有UC系大学录取了,但我没能从我父母口中听到一句“恭喜”或任何鼓励。
Ivy Day当天,我告诉妈妈自己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消息时,她皱着眉头仿佛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甚至哭诉应该对我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我就能进入“更好的大学”。我知道她想要更好的录取结果,似乎她朋友们的孩子都去了“哈耶普斯麻”而我没有。老实说,我已经努力做到最好,我学习很努力且有很好的大学Offer可以选择,但父母的态度让我非常沮丧,对我造成了很大伤害。
我只是想让父母为我感到骄傲和快乐,这要求很过分吗?
孩子不是父母炫耀的商品,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任何考试、活动、选择都可能会影响一生,那么就变成了孩子生活中的老虎,让孩子天天生活在紧张、焦虑和沮丧之中。
上面这位同学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但父母对名校的过分追求和完美主义,可能会在未来让本来可以美好的事情变得糟糕。
3,与他人比较后的挫败
哈佛2010级华裔学生Alex Chang,在TED进行过一项主题为《哈佛大门背后的秘密真相》演讲,他提到:“当你就读于哈佛,或其它常春藤,或其它世界顶尖学校,其他人都期待你表现得好,也期待你成为每个人的榜样......于是,当你发现身边的所有朋友似乎都很好很棒时,你开始有压力了。”
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在接受CNN采访时,也曾表示:“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
很多美国大学都是出了名的“学术高压锅”。
例如,斯坦福有“鸭子综合症(Stanford Duck Syndrome)”,形容学生表面看似很好,实则内心被同辈压力压到喘不过气。
芝大有“Where fun comes to die(快乐消亡地)”之称,西北以“节奏快且考试多”著称,普林斯顿、MIT、哥大、康奈尔等,都在压力最大的美国大学排行榜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繁重的课业压力和朋辈压力之下,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情绪没有宣泄口,一旦未达到预期结果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另外,长期孤独、抑郁症家族史、感情破裂、性别认同调整困难、生活压力等,都可能是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那么,假如有学生患有心理疾病,该如何缓解负面情绪?身边的亲人朋友能给予哪些帮助?
老师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大家最实用的建议!
面对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们,请这样做:
1.积极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支持!
促进心理健康且能够缓冲负面情绪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求社会支持。不要压抑和隐瞒自己悲伤的情绪,勇敢地寻求社会和他人的帮助。
2.咨询校内老师。
一般大学都会开设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波动较大或有心理问题的早期特征(如食欲大幅度下降或增加,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排斥与人交流等),不要犹豫直接预约心理咨询办公室,接受评估是否需要个人干预治疗。
3.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找到新兴趣。
尝试戒掉睡前玩手机或看平板电脑的习惯,保证自己有更高质量的睡眠,对缓解焦虑情绪非常有帮助。另外,尝试拓展更多的兴趣爱好,比如和朋友约着打网球或排球等以前没参与过的运动,转移注意力。
4.吃一些改善情绪的食物
包括核桃、杏仁、腰果等坚果,鳄梨、豆类、绿叶蔬菜(菠菜、甘蓝)、以及蓝莓等新鲜水果。
5.情况严重可寻求更专业的临床干预治疗。
不同于单纯的心理咨询,临床干预是由有执照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管理,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进行心理健康治疗。
一些常见的临床干预方法在对自己不会产生危害的情况下,也可自己进行(最好由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比如可以尝试由鹿鸣心理分享过的“牛奶、牛奶、牛奶”练习:
即在脑海中不断重复某个词语或想法,持续45秒左右。可以帮助自己有效消除因某个词语或想法带来的焦虑情绪。比如,可以尝试重复“挂科”或“无能”等词语,以减少它们对自己带来的不适感。
家长/朋友,这样做:
1.正视心理疾病,给予更多关心。
如果发现孩子或身边朋友心理状态不好,可以多陪伴他们聊聊天,回忆快乐的时光,接受并允许他们产生负面情绪,尝试鼓励他们向专业的心理人士寻求帮助。有机构读者曾留言表示自己通过开解劝说帮助朋友走出了低迷的情绪,为TA点赞。
2.如果周边很难找到心理健康咨询资源,鼓励他们在线咨询。
国际自杀预防热线:1-800-273-8255;
短信心理咨询Crisis text line:发送“HELLO”至741741。
最后
人生迈不过去的坎,可以不迈的!
在你无论如何都“撑不下去”的那个至暗时刻,请允许自己偶尔的“软弱”。
你不需要对自己说:如果我再坚强一点,就不会抑郁了;而是要对自己说:我只是病了,需要对自己更呵护。
“放松点,你不需要一个人承受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