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真的会比土博更好就业吗?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沉淀,如何选择自己的就业去向一直是海外博士生的热门讨论话题。相比于前几年的海外留职热,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倾向于回国求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外博士生愿意放弃国外的条件回国?面对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以及从头开始建立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选择归国求职的博士生又会遇到什么问题?本文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01、海外博士就业现状

<<海外就业>>

海外博士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大体可以分为教职、研究员、企业岗位三种。尽管博士毕业生占有学历优势,在海外受到的尊重程度高,但是他们在求职上仍然困难重重。以英国为例,找工作难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签证难

在毕业生工作签证恢复以前,留学生要在英国求职,就必须参与到争夺 T2 工签签证名额的人群中去。要知道 T2 签证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很多雇主并不愿意为学生缴纳申请费用。自 2021 年,英国恢复毕业生工作签证政策 (PSW) 以来,相当多的留学生就希望通过申请 PSW 来找工作,从而获得就业机会。

尽管短期留英成为可能,但 PSW 有效期只有两年,在这之后学生仍然只能转成 T2 签证留英。在英国,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且长期留英的工作本身就比较困难。另外,有些公司(如 NHS、一些投行等)明确不接受 PSW 转 T2 的换签工作申请。总而言之,申请留英国签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签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机构真的会比土博更好就业吗?

机构真的会比土博更好就业吗?

图片来源:网易

疫情持续

留学博士生的求职压力因疫情雪上加霜:大量企业、高校裁员,大量工作经验丰富且高学历的本地失业者又投入到求职大军之中,这其中不乏企业高管、大学教授、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等等。他们的加入让初入职场的博士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技术与学历优势。

资质认证耗时

在很多时候,留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回国求职的筹码会选择在国外考取相应行业的资格证。然而这些加分项在国外已经变成了硬性条件之一。例如金融行业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证 (CFA) 以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工会 (ACCA) 俨然成为海外求职的硬通货;又例如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咨询师证和认证社工证等,都是必要证件。对于科研任务繁多、科研压力大的博士生来说,抽出时间备考无疑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引荐与人脉

当博士毕业生想要到企业就职时,人脉断层的问题尤为突出:博士生长期处于科研环境中,日常的交流多以学术话题和极精的专业知识为主。以此建立起来的人脉多在学术圈里。在面试企业岗位中,即便得到众多其他研究者的推荐,企业只能够判断这个求职者拥有应有的技术水平。

然而在研究者的引荐中,求职者的人际交流能力或者业务能力并不一定会得到强调与保证。再者,高技术人才或者前沿科学研究这所在部门并不一定与外部企业存在联系,这很容易导致研究——就业两个领域之间的割裂问题。

<<回国就业>>

环境、外语优势、人才引进的利好

相比于海外就业,数据显示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留学人员更愿意回到国内求职。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 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 称,愿意回国求职的留学生占受访留学生总比超 95%

究其原因,是博士生在出国前,长期在国内生活。亲人和朋友都在国内,这使得海外博士生依然对国内的总体环境和氛围比较熟悉。另外地区出台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也是吸引博士生的一大亮点。同时,避免了签证、移民考虑等等社会性因素的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求职上。

对于博士毕业生而言,高新科技企业、教研岗位仍然受到青睐。在这些岗位上,海外博士生由于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外语水平、具有前沿性的学术观点等等优势,总能够大放异彩。

机构真的会比土博更好就业吗?

图片及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2 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人民资讯

国内求职难处

然而相比国内完成学位的本土博士而言,海归博士生的短板仍然显而易见。

与国内联系较少

长期处于国外环境的海外博士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国内人脉的缺失。这种人脉断层不仅包含了与国内企业 / 学术圈子中领军人物的联系,也代表着海外博士与国内在读学生以及任职导师之间的联系。回国发展在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单打独斗,重新开始。

风险感知处于劣势

由人脉缺失所带来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就业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尽管网上的消息已经非常多,但是面对热门岗位或者高技术岗位的求职时,海归博士生可能缺少社会参照,从而难以定位自己的能力,甚至错误判断自己与心仪工作的匹配程度。因此他们对国内求职的风险感知和能力评估等方面可能会反而处于劣势地位。

02、国内人脉重要性

<<事业>>

正如刚刚所说,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网能够在各种层面上帮助到海归博士毕业的求职。如在读博士生较为关注的教研岗位,如果求职者在读书期间还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内研究进展,学生便可以有意识有规划地将自己所做研究方向与国内存在需求的职业 / 领域缺口进行靠近或匹配。

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充足的时间了解自己的专长适配国内何种工作,从而拓宽自己的求职选择道路,最终完成个人视野与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统一。海外就读的博士生如果能够提前与国内相应领域的从业人员建立良好关系,ta 归国求职的顺利程度无疑是大大增加的。

了解国内现状

与国内在读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的关系建立,能够让海归博士求职者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国内人才市场形势。同龄人 / 同批次毕业生人脉的建立还能够让自己了解到自己应当如何与国内求职市场磨合,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短处得到补偿。

预估求职难度

一个稳固,可信的国内人脉关系网能够帮助海归博士生了解到近来与自己相近批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从而让自己对国内求职难度、竞争性、能力要求等潜在风险因素有清晰的认知。

更多的专业活动

学生在博士就读期间认识到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就有机会进行学术合作,或者得到更多的参与国内专业活动的机会。在得到这些机会的同时,学生自己也能够结合国内外的教育特点与长处,并从中挖掘创新点和实用方向,打磨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

依靠引荐谋求更好职位

学生建立国内的人脉关系后,可通过介绍、引荐等方式高效求得适合自己研究领域或发展方向的职位,不至于真正回国求职时“从小白开始”。通过潜在的引荐者,相关行业可以达到海外学生有求职准备,国内人员有人才储备的双赢局面。

<<生活>>

更短的工作适应期

建立好国内人脉关系对于求职之余的生活也大有裨益。有很多时候,求职者会在其他更利于自己发展的城市谋求职位。即便入职以后,自己也需要一些时间去重新适应国内的生活节奏。如果在当地有相熟的朋友协助安置自己的话,想必自己前期的适应期会大大减少,提前很多步入工作正轨。

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归国后交往圈子与工作圈子需要同步建立,在一切都从头开始,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下,一些归国前就已经建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往往会有助于海归博士生更快融入各种环境中去。这些提前打好基础的人脉网以及由此带来的良性相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海归博士生适应、熟悉自己的工作。

03、建立国内人脉的方法

<<出国前的资源>>

既然归国前的人际关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建立这种人脉网络呢?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国内的朋友,依靠他们的资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术“预备圈”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第一,海外留学的同学,尤其是博士在读生,其中心更偏向于日常的研究。再加上可能存在的时差以及生活节奏的差异,他们有可能已经减少了与国内同学朋友的联系。

第二,找到一直坚持相应研究方向,并开始拥有一定资源的朋友非常不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以研究或学术作为自己最终的目的。

第三,如果朋友之间本就交情不深的话,本来可以存在的互帮互助关系会很容易被理解成相互利用的利益关系,有一定损害大家长久友谊的风险。

<<直接参与国内研究(求职)活动>>

概况与优点

海外就读博士生另一种建立国内人脉的方法是参与国内的专业活动,例如学术沙龙讲座以及专业的求职会议等。由于距离的关系,基本上所有这些活动都会通过视频会议以及网络直播等远程方式进行。在这些场合中,海外博士生非常容易找到自己的潜在合作伙伴以及潜在雇主

他们的出现无疑让会场变成了一个最适合海外博士生展现自己学术水平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舞台。另外,这些活动也不乏相应领域的其他专业人才,博士生更能够通过交流以及讨论获得新的研究视角与就业资讯,这在无形中也缩短了海外博士生的求职准备期。

缺点

距离过远

然而想要直接参与这样的活动也存在一些难度与局限。海外博士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距离问题:

由于国内逐渐恢复线下的活动,研究者讨论也逐渐从线上转到面对面的线下见面。对于远隔重洋的海外博士生来说,依靠视频来进行交流难免显得单薄、参与感低。并且线上——线下的混合参与形式很可能会由于交流效率的差异造成信息获取不充分。同为求职的情况下,参与线下活动的求职者甚至会因此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

时差问题

由距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时差问题。

很多时候,热门留学国与中国之间的时差都在 5-8 个小时左右,甚至更长。先不考虑由此为海外留学生带来的生活不便,在深夜时分进行面试或学术交流本就对个人的精神状况带来不利。又因为大型活动时间相对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海外博士生难免需要强行更改自己的作息来配合活动进程

通常,在国外拥有长期学习经历的同学或多或少会收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于工作与休息时间的边界感较为强烈,又或者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作息习惯。突然更改自己的日常作息难免会使得自己“不在状态”,导致自己的最佳水平没能得到发挥。

由距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时差问题。很多时候,热门留学国与中国之间的时差都在 5-8 个小时左右,甚至更长。先不考虑由此为海外留学生带来的生活不便,在深夜时分进行面试或学术交流本就对个人的精神状况带来不利。又因为大型活动时间相对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海外博士生难免需要强行更改自己的作息来配合活动进程。

通常,在国外拥有长期学习经历的同学或多或少会收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于工作与休息时间的边界感较为强烈,又或者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作息习惯。突然更改自己的日常作息难免会使得自己“不在状态”,导致自己的最佳水平没能得到发挥。

资讯渠道受限

最后一点如上面所讲到的。个人想要获得更多的学术、求职活动的机会,或是想要了解更详细的资讯的话,他们本来就需要依靠一定的在国内积累好的人脉。如果在国内没有很好的联系人,或是只依靠自己搜索来取得相应信息的话,海外博士生可能从寻找这些活动的最开始,就在走不必要的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力的浪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哪些英国大学挂科率超高?

下一篇

幸福度最高的10所美国大学!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