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说,USACO 和 NOIP 的知识体系是相同的,毕竟最后都是要参加 IOI 的,一切都是以 IOI 所涉及的知识点学习为目标。不管是从能力的考核,还是从知识点范围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差异。
所以如果学生的算法能力到了,那么不管是去参加 NOIP 的竞赛,还是USACO 的竞赛,应该都是能够得到对应名次的。但是,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可能还真会有一些差别。
首先,USACO和NOIP对于竞赛层级的设计和每个层级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相比而言,USACO的竞赛层级设计的更加清晰,每个层级的算法知识点过度也更为平滑。例如同样是初始级别,USACO铜牌组的算法,基本上重点掌握好模拟,枚举和贪心就差不多了,USACO重点训练学生应用这些算法的能力。
但是NOIP普及组需要学生掌握的算法却非常多,包括了高精度,递推,递归,搜索与回溯,贪心,广搜,动态规划等。可以说,基本上把重要的算法一股脑全都学了,普及组的复赛考核中则是更多强调让学生第一步先理解和记住这些算法,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比USACO多,但灵活性并不高。
对于刚开始学习信息学的学生来说,USACO的这种设计思路可能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些,相当于是通过比较少的算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算法是什么,如何灵活的应用算法。等学生渐渐有了兴趣,培养了这种思维后,再不断的学习更多的算法知识。
其次,NOIP的普及组,难的不是复赛,而是初赛。每年参加竞赛的考生中,很多都不是折在复赛,而是初赛无法通过。大部分地区的初赛通过率只有40% 以下,很多学生虽然学了不少算法,但可能连进入复赛,展示一下算法编程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NOIP的初赛题目不是编程题,是一些概念性的题目,涉及面很广,其中有些概念通过简单的记忆是不行的,是需要学生通过编程的练习深入理解的,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这么多,学生想要面面俱到的练习到,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而言,USACO 的竞赛形式就要简单多了。USACO是没有初赛的,没有那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所有的知识点考核都是通过算法题目来体现的,重点考的就是学生算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最后,USACO 和 NOIP的竞赛规则不一样,同样的精力投入在USACO上更容易出成绩。对于USACO 来说,一年有四次竞赛机会,并且每个级别的算法知识点涉及的也不算多,只需要根据历年真题,认真学习算法并刷题,那么年底通过竞赛的概率会比较高。
但是NOIP的考核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且还分为初赛和复赛,任何一场没有考好,都要再等一年的时间,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算法,那么同时备战NOIP 和USACO的竞赛是没有问题,毕竟这两个竞赛考核的目标都一样的。但如果学生是刚开始接触算法学习的,那就需要确定一个目标了,因为这两个竞赛的初始级别考核的内容并不相同,对于初学者来说,两者都想兼顾,可能最终两个竞赛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