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申请季已经结束了,不少同学们都拿到了心仪的offer。同时,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们也陆续开始准备新一轮的申请工作。那么今天我们就谈谈几个申请中不可避免的方面。
由各大名校带头,目前已有超过60%的美国四年制大学采取了SAT/ACT test optional政策,而且在这疫情两年,这个比率还要更高。
那是不是所以申请人都不用准备SAT考试了?我们的建议是因人而异。
美国大部分高校是采取test optional政策,而不是test blind政策,也就是说,招生官在审核申请人材料的时候,如果递交了SAT成绩,还是会参考的,只不过SAT成绩的重要性要比以前大幅降低,重心更多放在了GPA,文书,推荐信等其他方面。
所以,对于那些其他方面突出的同学,譬如有体育或其他方面专长,课外活动丰富,GPA成绩高,等等,如果SAT成绩不理想,或者实在抽不出时间准备SAT,那么是可以不用递交SAT成绩的。
相反,对于那些在其他方面并不是十分突出的同学,一个好的SAT成绩反而是扭转招生官印象的重要因素,应该抓住机会好好准备。这其实也是不少美国本土低收入家庭“学霸”学生不愿取消SAT的原因之一:我没钱没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外活动,业余专长,科研项目等等,而SAT成绩正是一项无需大量额外费用就能体现自己能力的标准。
2.托福分数是不是越高越好?我是否应该多考几次?
SAT测试的本意是考核申请人未来能否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但历年来美国高校都把它作为了衡量申请人学术能力的标准,这也是近来被人诟病的一点。
而托福测试的本意,历来就只是衡量国际申请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这点上招生官们是没有异议的。
换言之,托福的目的性就只是看你是否达到了一定要求的英语沟通能力,将来上课是否能过语言关,它跟申请人的学术能力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并不是托福分数越高,就越有可能申请上名校。
美国名校只需要申请人的托福成绩达到一定“门槛”标准就行了,是否录取要看你其他方面。历往那种“托福满分上名校”的错误想法一定要扭转过来。在美国读高中的同学们都是完全不需要托福成绩的,因为作为在美国读了几年书的学生,你的语言关已经过了,而你的实际学术能力跟托福成绩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招生官完全不考虑。
而作为国际申请生,国内的同学们是应该好好花时间准备一下托福,考一个良好的成绩即可,而不需为了提高几分的成绩而反复准备和参加考试,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上面。在8,9月申请开始后,有大量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同学们花费精力和时间。
3.我的GPA成绩一般,是不是申请名校没戏了?
无论是美本还是美研申请,GPA确实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现在还普遍取消SAT成绩的要求。但它并不是确定申请录取的唯一因素,在申请中还有太多其他因素,我们以往辅导的案列中也不乏GPA一般也申请到冲刺类名校的同学。
总的来说,高GPA当然是最有利的,但对于GPA一般的同学,也要视情况而定,因为美国招生官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的成长和提高。举个例子,两位都在美国读了3年高中的同学,一位同学在3年来GPA成绩都很稳定,每个学期都在3.5左右徘徊;而另一位同学在开始留学第一年成绩偏低,但在后面两年不断提高,最后3年下来的总GPA也是3.5。
对于这两位学生来说,招生官会更青睐后者,因为从成绩能看到他/她在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到高中毕业最后一年,学期成绩应该就挺不错了,将来大学学习也很可能会保持这个上升势头。
所以,GPA成绩一般的同学们不用灰心,更不应该在高中最后一两年就不注重自己的课堂成绩了。在后面的成绩提高,更能给招生官留下你在不断努力成长进步的印象。
4.课外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
课外活动也是招生官参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申请名校的时候,申请人的GPA成绩和标考成绩往往都很优异,如何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课外活动是很重要一部分。
但在规划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建议是结合同学自己的兴趣,尽量维持在同一个领域或方向的课外活动。
譬如以往案例中,有一位同学的业余爱好范围极其广泛,她的课外活动一栏都快写不下了,天文地理,文武双全。但在写文书的时候反而有些棘手——不知道该说自己哪个方面,所以文书初稿干脆就变成了一个“豪华版简历”,把自己的所有活动都罗列了一遍,而这样的流水账文章只会让招生官忽视了这位优秀的学生,觉得她是一位什么都浅尝即止的不成熟学生。
在我们的帮助下,她把文书中的课外活动只凝聚在一两项,通过具体描写展现出自己“求知欲强”的性格特点,这才没有耽搁一个成功申请案例。
另一个案例中的同学,她的课外活动看起来很单调——她高中期间在同一个机构长期从事义工,3年下来已经累计了数百小时的义工记录,义工机构的负责人也为她写了一封很好的推荐信。
这样的课外活动就对她的申请有很大帮助,让招生官感觉到她持之以恒的性格,和真实的奉献精神,即便她的GPA和标考成绩都一般,最后也拿到了好几所冲刺类学校的录取。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不是告诉同学们不要去参加各种不同课外活动,而是更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一系列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让招生官们看到它们背后的自己特性和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