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2023-24申请季斩获伦敦政经 经济专业offer的刘同学,她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01、儿时公益活动让我爱上经济初中便将LSE视为我的梦校
从小学起,我每年都要到城镇周边的贫困山区参与公益活动。这让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到regionalinequality的现象,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马太效应”。我意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形成一个负反馈循环导致机会不平等,阻碍乡镇居民的社会向上能动性,最终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就是常听到的“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这句话。
在观察中我对这种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进入高中时,我选择将经济学作为主修学科和专业,踏上了系统学习的旅程。逐步接触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它是一门极具人文关怀的学科。与商科专注于收益最大化不同,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实现社会福祉的最大化和优化资源分配。它的内涵就像"经济"这个词的来源“经世济俗”,摘自《抱朴子·内篇》,意味着治理天下、救济百姓。
在坚定经济这个专业的前提下,我在初中时就已经将LSE列为了自己的targetschool。它在经济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就业资源,提供的投行银行实习机会使我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图片来源 伦敦政经官网
02、文书的写作逻辑很重要展现自己的求知探索能力
我认为PS写作逻辑很重要,经历、思考、理论、实践在PS里面一定是连贯的,不仅要展示出对这个学科浓厚的兴趣,还要让学校看到你除了兴趣之外具有继续探索的求知欲和钻研的能力。
比如我PS中提到Solow-Swan model对于regional inequality的运用,结合了在贫困山区做公益时的观察,并在官方网站上采取了相应数据做了一个Convergence regression。整篇PS是围绕着“inequality”这一主题展开的,从regional过渡到了interpersonal并结合阅读的书籍写出了自己的思考。这个思考不能单单是对书籍内容的总结,还探究了书籍的局限在哪里等。
给大家分享两本书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看看。一本是Daron Acemoglu & James A. Robinson的Why Nations Fail:The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这本读起来非常的有趣,它从历史殖民的角度解释了亚利桑那州和索诺拉州的贫富差距,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和墨西哥分别管理的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导致的,而不同之处是因为历史殖民时期西班牙和英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制度。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引发了我对不平等问题很多新的思考,并且将自己的见解写进了PS中。
还有一本是Michael. J. Sandel的Justice: What’sThe Right Thing To Do?,这本是关于政治哲学的,但我从中也获得了很多关于不平等和社会福祉的思考。它讨论了一众哲学家对社会正义的观点,比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康德的“绝对命令”等,非常发人深省。不平等问题着重推荐第678章John Rawls的论述。
03、积累稳固的学术知识学术实践经历中思考收获
我参加了NEC和BPA的学术挑战活动,这两个活动对于扩展我的经济知识面都非常有用,因为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大量刷题和巩固知识点,推荐大家可以利用高一高二的课余时间参加。除此之外,还参加了IPQ、John Locke和剑桥学院的写作论文活动。
高二暑假时我参加了JT牛剑营,这段经历给我冲刺G5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和帮助。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也非常有深度,从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博弈论到环境经济学,每一个板块都很好地帮助我衔接大学阶段的学习。每个早晨都有数学和经济的练习来巩固前一天的内容。导师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当时还是剑桥经济专业背景的导师帮我梳理的博弈论相关内容,那些密集且充满趣味的知识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在这些实践经历中,我不仅在学术专业知识上有了更多积累,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也很好地提升了思维逻辑能力,同时写论文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辨和evaluation的能力。在集中写论文的那几个月看了上百篇文献书籍,最后还需形成自己的观点。参加了各项学术活动后,我对经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参加这些学术挑战活动的意义。
如今以结果为导向的环境往往容易让我们忽略了过程的价值所在。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希望大家能好好享受在准备学术活动中带来的收获,积极参加不同的学术项目,无论拿奖与否,一定是会有所收获的。
04、培养并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面对困难时行动大于思虑
学科成绩肯定是首要的,其次是项目经历。高中课程其实是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学术知识框架,很多理论都是这个框架的延伸,所以一定要保证自己有个扎实稳定的学术知识基础。经济是一个很有逻辑的学科,在写essay时更多的是理解而非死记硬背,针对不同的topics可以通过做思维导图的方式加深对逻辑链条的理解。
大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听听经济学博客或阅读The Economist、TheGuardian等期刊和新闻,保持对当前经济时事的关注。通过日常一点点的积累,会发现不同知识点彼此更容易形成关联,从而构建自己的一套思维框架。
在整个牛剑G5申请季中,我遇到的挑战都是阶段性的。比如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样的Evaluation才是effective, 后来通过不断的练习,我能很熟练地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essay中。在高一第一次拿到论文题目时也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破题和做research。后来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积累学术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清晰的文章架构。
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clarity comes from engagement”。有些时候人们可能正是因为想得太多,反而在心理层面上增添了翻越这座山的困难性。也许迈开步子行动,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清晰和从容。
05、以不屈的精神迎接挑战迷雾终有散去的那一刻
伦敦政经是4月28日发来的offer,但我其实是在29日看到升学导师的消息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在收到offer之前我一直处在很迷茫的状态,就像内心深处有一艘迷失的船,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港口。点开邮箱的那一刹非常的恍惚,似乎终于等到了迷雾散去的那一刻。前几天还刷到小红书说:“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没想到不久之后我的offer就来了。
非常感谢校内外老师们,帮助我在逻辑思维与学术知识上获得了很大提升,同时减少了升学信息差。文书老师们也非常耐心地帮助我一遍遍修改PS,还有详细的模拟面试feedback,以她们丰富的经验帮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在这里祝愿学弟学妹们以不屈的挑战精神,面对申请季的种种困难,拿到自己梦校offer~
*以上内容来自个人经历,仅用于经验交流分享,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