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日是学生决定给哪所美国大学交「定金」的截止日,待择校日交完定金过后,美国大学们开始录取给waitlist上的候选人们发放转正录取。
不少申请人此时一边手握offer,一边还在等待心仪大学后补名单最终的结果。马上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刻,现有手里有不同offer的学生应该怎么选择呢?
我们总结了这些年接触的上百位世界各地华人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财务状况和教育理念,她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诉求。
按照不同教育需求和家庭教育规划分成五个大类,给大家进行分析对比:长期教育型、本科就业型、模糊探索型、精打细算型、财务自由型。
1. 长期教育型
考虑因素:教授资历、专业排名、课程设置
这一群体的学生和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为了本科教育之后,未来申请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而选大学,这里面又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种是研究型研究生申请(博士研究生),将来以学术研究、留校任教、行业研发为未来就业目标。
第二种是应用型研究生申请,比如MBA、工程、法律、医学、药学、教育等职业导向性研究生学历。
图源:US News
其实不管目标是哪一种,学历越高,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圈子就会越小众,跟对了教授很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在专属领域成长的速度就要比别人快很多。
现在的美国大学里,也能看到很多本科的优秀学生被教授收入麾下,而大多数人要到研究生/博士生阶段才有这个机会。
哪些大学科研资源丰富?一个是参考专业排名。专业排名靠前,意味着业界同行的认可度越高,各种实验设备、配套资源、研究经费相应较丰富,也容易吸引学术大咖前往。
接下来需看课程设置,有的专业名字相同,侧重点和课程设置却可以相差甚远。这两点可以帮助你筛选出来一些候选学校,对照自己的能力按照综合排名从上往下选一遍,最后再考虑地理因素,搞学术的同学真的要做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的长期准备。
2. 本科就业型
考虑因素:实习机会、就业支持、地理位置、校友分布
美国大学中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比较高,哈佛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超过60%,选择继续升学的只有20%不到。把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作为目标的同学,应该把地理位置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学校若位于产业集中区,在就业中更具优势。
根据Business Insider之前的报道,在超过10,000名在硅谷top25的企业工作的被访者中,来自UC伯克利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斯坦福,南加大也在前五名。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这几所学校本身光芒耀眼,那么我再来举两个个例子,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SJSU)圣荷西州立大学,一所凭地理位置脱颖而出的学校,排名上是很容易被许多家庭忽略的。
另外一所在纽约市赫赫有名,号称“穷人的哈佛”的巴鲁克学院 Baruch College,CUNY(纽约城市大学)地处纽约曼哈顿的黄金地段。在纽约金融圈的就业比例就像圣荷西州立大学一样,综合排名上的劣势对学生就业并为产生巨大影响。
下图是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在美国的分布, 圆圈越多,代表该地区的500强企业越多。
图源:visual capitalist
纽约州、加州、德州、伊利诺伊州企业密集,去这些地方读书你可能会获得比别人更多就业的机会和选择。没能在这些优势地域找到喜欢的学校,那就参考下专业排名吧,学出一身本事用专业实力说话。
UIUC虽在玉米地里,但计算机专业排名常年前5,学生也受到西海岸科技公司的青睐;普渡大学,知名计算机和工程强校,在它毕业生最大雇主前25名中,你依然可以看到亚马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普华永道等大厂,这学上得老赚了!选?
3. 模糊探索型
考虑因素:转专业灵活度、综合排名、专业排名
在每年的申请期间,我们接触的不少学生属于这一类,因为在高中期间有限的时间被大量挤占,没有充分的自由和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擅长什么? 差异化在哪里?“一个刚刚18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这是很多家长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大学专业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
倘若一个学生在高中期间做了很多围绕学术和个人兴趣的课外活动,那么自然而然,他会对不同的专业有所了解,也能确定大致的学业方向。
在哲,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录取率差别非常的大,以UCLA某届录取为例,本科最大的学院—文理学院的录取率在17%,而护理学院录取率常年低于1% !
UCLA往届录取数据
大部分美国大学的大一和大二都是不需要确定专业的,而是按照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要求去让学生在大三之前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
过去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大学关闭了热门专业的转专业入口:计算机、工程、商科,造成很多学生没办法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这里面包括了州旗舰公立大学,也包括知名的私立大学,比如CMU的计算机学院、纽约大学的Stern商学院、UIUC的工程学院、华大西雅图的计算机等等。
这一类学生往往在录取大学之后,容易对大学四年的学术规划缺乏方向感。同时,对自己申请时所选的大学专业跟自身性格和优势的匹配度知之甚少。
这一类学生选offer要格外花心思,因为没有一所大学,会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我的认知。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主要取决于你是否在大学期间参与过实习。
不管你将来大学毕业后,事业上飞黄腾达,富可敌国,还是郁郁不得志,只能找到最低时薪的工作,大学都不会为此负责。所以,只有孩子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通过大学四年里的教育资源,获得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体系和思辨能力。
4 精打细算型
考虑因素:学费生活费、奖学金助学金、投资回报率、 毕业生就业数据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长线投资,任何投资都要看投资回报率。最理想化的状态就是花最少的钱在读书上,然后毕业了赚最高的工资。但是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操作。
虽然很多美国大学号称自己是Need-blind,不管是对美国居民还是国际学生,但是实际录取过程中,在背景条件类似的情况下,要不要申请助学金,录取结果有明显差别。
去年纽约大学宣布了年收入10W美元以下的家庭,录取之后学费全免(纽约大学要免费了!)。听起来很诱人,公关效果也十足,实际上纽大却把最关键的信息隐藏了,那就是今年录取的学生里面,能有多少的名额是给这些家庭年收入10W美元以下的。
图源:NYU
想最大化教育投入产出比,只需要考虑两个方面:投入成本和未来收益。很多家长会把精力放在能够看到的投入成本。所以选校时候只盯着学费和生活费,而未来几十年的长线收益率缺往往被忽略。
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学术基因。结合大学所学专业,一个学生未来的思维模式、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最小化教育投资成本?
一个是从学费上看,州内大学学费低,按照州的不同,基本学费在1万到1万5美金之间,而州外学费或私立大学学费要高出好几倍,私立一年够在州内公立念4年的了。
再一个,奖学金。一些土豪私立大学、文理学院给起奖学金来非常大方,小到四五千美金,大到每年一两万的都有,学生足够优秀半奖全奖也不是不敢想。公立大学也有奖学金,数目上没那么多,会根据学生的成绩等情况考虑发放。
如果学生需要自己支付大学费用,可以先用不同类型的学生贷款,接下来就考虑如何赚最高的工资偿还贷款就行了。对学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做好功课,再参照第二类,为将来的就业多多考虑。
如何最大化教育投入产出比?
美国大学、教育部、劳工部、智库、企业等很多权威机构都有大量优质的研究报告,关于不同专业、不同大学学生毕业初期、中期、长期薪资水平的报告。而这些数据往往会用收入中位数来做参考。
对比薪资的参考,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大部分行业,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的路径都是可以查到的,所以投入产出比是完全可以通过研究相关报告,得到一个相对精准的薪资区间。
在薪资之外的个人价值实现,则因人而异,完全不能用收入水平来衡量。很多名校精英,毕业后或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或追逐自己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或做了一个周游世界的旅居者、或用镜头、音乐、文字去记录眼中世界的美好。
这世上总会有些牢笼关不住的自由灵魂,他们不追求名利,努力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让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独特个性而变得更丰富多彩。这些人生的价值感是无法用教育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
5 财务自由型(云淡风轻型)
考虑因素:孩子兴趣、综合排名、就读体验、孩子
如果你是超级富二代、富三代,而又不属于前三类,就业和日常开支上上不存在任何压力,找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电影、设计、艺术、人文、科学什么都可以,再找一个喜欢的地理位置,安排一个体验感丰富的大学生活。
这些家庭对孩子读大学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宽视野、提升眼界、学历认证。名校不一定有最好的教授,但名校的学历一定具备很强的辨识度。
同时,名校通过他们的名气和丰厚的财力(优厚的奖学金)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在某个或多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学生。
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没有上限的,很多家长打拼下来的家业完全可以让孩子一辈子不需要为财务烦恼。
高收入或者高净值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跟大部分中产家庭一样,只是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试错空间给子女,不需要对个别专业或大学充满执念。学费的连年上涨,对他们的选校没有丝毫的影响。
这一类型的家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孩子的充满期望,孩子一路走来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冲的也是综合排名最高的那几所大学。
另外一种是“佛系”家长,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虽然家产万贯,但是孩子或许只读当地的公校或者不是很卷的私校,在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的选择上,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进了名校或热门专业,所有的人生问题都迎刃而解。如果做不到知己知彼,大学四年只会继续放大在高中期间就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