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留学申请如何增加录取概率?

软背景实力对于留学申请的加分效果而言,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玄乎,不过在留学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能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至少对于学习背景相差不大的同一批申请者,有一个还不错的软背景,肯定比没有相关背景的申请者更容易拿到offer。

学姐给大家筛选了目前收集到的23fall港硕录取案例,港前三的基本申请背景如下:

背景提升 | 出去留学如何增加软性背景?

从以上软背景经历的统计情况来看,实习+科研+竞赛三项是大家主要选择的提升方向,此外,还有小部分同学会选择通过论文发表来提升自己的软背景竞争力。

从大家申请学科方向来看,基本都是一些竞争激烈的强商科专业。

除了商科,申请文社科的学生也更倾向于用实习经历来增强自己的软背景,详细的案例情况如下:

背景提升 | 出去留学如何增加软性背景?

通常来说,相比科研竞赛,实习经历对大家而言普遍更容易实现,而想在本科学校平台一般的情况下获得一个靠谱有效的科研竞赛机会,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

针对这个问题,学姐接下来重点介绍了科研竞赛的一些获取方式,在这方面还不是很清晰的同学可以重点学习。

01、校内实验室项目

通常你的专业课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课题项目,还会带研究生们做一些小的课程性研究,所以实验室其实有很多打杂的机会,比如做一些实验观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难度不高,很适合本科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参加。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找这些带项目的老师,就去学院的教务办公室,咨询教务老师。

一般学院有哪些专业任课老师、各自负责什么领域的教学工作、手里有哪些公开的科研项目、带了哪些课题小组,都会有记录,教务老师也是了解得最清楚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看看学校有没有SRTP项目申请平台,这个项目也叫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为在校本科生设计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本科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并给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

如果你的本专业实验条件比较差,可以考虑申请同校实力较强、实验设备很好的专业,进行跨学科研究,比如计算机学院学生就经常会跟数学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一起做项目。

如果都不行,那就要考虑校外的暑期实验室了。

02、校外暑期实验室

国内实验室

一般就找你所在专业排在领域top10的一些学校,去他们的学校官网或者学院公众号,看看有没有发布一些比较好的暑期实验室项目,比如EE(电子工程)专业,清华和华中科技大学就会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室。

对于文社科学生,没有实验室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顶尖院校承办的暑期报告会,会颁发参加的证书,还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选入会议年鉴。

不过,这些实验室和报告会的参与资格以及对人的要求会比较高,要么你的本科学校是985/211/双一流,要么你的专业排名很靠前,比如是文科老牌重镇、土木“老八校”、“新四军”等,要么你能拿出高质量的作品,否则很难拿到参与的入场券。

对此我的建议是多去找一些关系,多跟学校的教授们沟通,能拿到他们的推荐信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或者降低预期,最顶级的去不了,就去次级的,其实比起级别的高低,最重要的是参与程度以及你所能呈现在文书、面试的一些科研经历的描述。

国外实验室

相比国内实验室,拿到国外实验室的机会就更难了,有点相当出去做交换生的意思。而且,比起国内实验室,国外实验室对人的要求更高,你需要对国外的专业研究也有一定了解,同时还要有不错的外语交流能力。

虽然国外实验室难上加难,但是对那些要冲刺顶尖名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加分的一项经历,而且你可能还会拿到牛导的推荐信、海校教授的内推名额

总而言之,只要你能力足够,就能提前拿到名校的入场券。

如果你对这些国外实验室完全不了解,可以查查本科学校是否跟哪些海校有交流合作,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机会上。

一般国内的好学校每年都会从本校筛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去海外参加暑期科研项目,比如UCLA的CSST等。

这些项目含金量很高,申请难度也高,大家不妨一试。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申请国外实验室暑期科研的重要途径:

1)国内外高校官方合作的科研项目

该类型科研项目只有合作方学校学生才能申请,比如斯坦福与清华、北大、中科大四校合作的SoE UGVR本科生暑期研究项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暑期科研项目GREAT,级别很高,但是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一般每个专业只有个位数的申请名额。

2)接受个人的申请的国际科研项目

比较火的有卡耐基梅隆大学的RISS项目、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UCInspire项目以及圣母大学的iSURE项目,该类项目对学生的本科背景要求不高,适合专业背景相关、学习成绩很好的本科学生申请,限制较少,因此申请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3)国内导师推荐的科研项目

该类项目一般是学生已经在某导师手下做科研,表现很好有机会被推荐至同一领域的海校教授项目,因为是教授之间内推,所以成功率大,但更适合本身有科研潜力和成果的学生。

企业研发部门

如果你是应用型比较强的专业,可以寻找一些校企合作的单位,投递研发岗位的实习机会

很多大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而且比学术性科研更注重投入与产出,倾向于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研究需求,既能增长你的科研经历,也能深化你对未来就业方向的认识。

这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岗位,你可以选择在学校招聘季自己投递简历,通过正常的应聘流程拿到科研机会,也可以主动联系一些与企业有合作的教授们,有教授推荐信成功的概率更大。

背景提升公司

随着留学观念的普及,留学市场的方向再次衍化,近几年开始出现了一些专为留学生们做背景提升服务的公司,按照提升的级别不同,收费高低也不一样,正规公司运营流程就是:

先评估你的基本背景,给你一些能匹配上的科研项目机会,其中包括专业契合度以及申请难易度。

你选择项目交钱后,公司就会帮你联系国内外的教授或大公司科研项目,参与期间教授或科研人员会指导你如何完成自己的科研部分,也有机会发表署名的论文。

这条途径需要大家做好前期的公司调研测评工作,避免被骗,同时,一些靠自己申请难度很高的项目费用确实也很高,最贵的甚至会超过10万元人民币,因此一定要谨慎选择!

03、参加科研竞赛

相比进实验室,参加科研竞赛在能凸显科研实力软背景的同时,参与的难度和门槛并没有那么高,有时候国内的一些重大赛事上,拿奖较多、排名靠前的的参赛团队反而是一些双非背景学生,而且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也并不高,算是我最推荐的提升软背景的途径之一。

下面我盘点一些国内外热度很高,专门为本科学生设立或适合本科学生参加的科研竞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如果是数学、统计、金融工程、物理、电信等偏数理的专业,参与数学建模并获得不错成绩,对申请非常有帮助。

但全球总的参赛人数很多,获奖难度比较大,如果你要冲刺名校,至少要Outstanding Winner(特等奖)和 Finalist(特等奖提名)才会比较有用。

官网链接:https://www.comap.com/

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是全国创新创业类顶尖竞赛,每年都会举办,主办单位为教育部、发改委、共青团中央等,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竞赛要求每团队参赛人员不少于3人,允许跨校组队。

官网链接:https://cy.ncss.cn/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小挑)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有两个并列项目,一是小挑,二是大挑,两项目交叉轮流开展,偶数年为小挑,奇数年为大挑,均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主办。

小挑偏向于实操,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以及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允许跨校组队;大挑偏向于学术,参赛对象为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校生。(偏向于学术)

官网链接:http://www.chuangqingchun.net/ (小)

http://www.tiaozhanbei.net/ (大)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简称“三创赛”,主办单位为全国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联盟,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竞赛要求参赛选手每人每年只能参加一个团队竞赛,团队成员为3-5名,允许跨校组队

官网链接:http://www.3chuang.net/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支持举办,以社会企业为主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参加竞赛需注册企业可报名初创组。

官网链接:http://www.cxcyds.com

“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

主办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团队成员为1-5名,允许跨校组队。

官网链接:http://www.dajiangsai.org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中国通信学会等联合启动,参赛对象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成果。

官网链接:http://www.cmiic.org.cn

清华大学全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中文场)

全国六强有证书、表现优秀者可获得清华推免面试资格,含金量较高,对于留学文书写作也是比较好的科研经历素材。

清华大学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英文场)

纯英文比赛,需要提交英文分析报告,并用英文进行现场答辩,前六强均可获清华SDGS项目推免面试资格。英文场看似对学生的要求高,但是因为参加人数更少,竞争更小,所以获奖的几率其实更大。

以上这些比赛,有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偏学术性,比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挑、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清华大学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等,适合本科背景很强、专业成绩比较高的学生,不适合文科学生跨专业参赛。

另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低,偏实践性,比如小挑、三创赛、全国移动互联创新赛等,适合本科背景一般、但思维发散的学生,也适合一些想要跨专业参赛的学生,对人的背景要求相对较低,参赛限制更少。

参加科研竞赛最直接的实力证明方式就是拿奖,但考虑到一些高级别的大赛拿奖困难,即便没有获奖,能有参赛证明也是很加分的。

不管是否获奖,如果所申专业与参赛题目相关,优先将这段经历的过程和思考反映在文书中。

总而言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除了做实习,能参加并且适合提升软背景的活动就是进实验室和参与科研竞赛。

进实验室做出有效成果的时间周期更长,校外实验室的参与机会更少,但总体难度更低,专业相关性更强,适合准备留学时间较早的学生用来突出科研背景。

参加科研竞赛的时间周期更短,一般1-2个月就能结束,但级别越高的比赛竞争程度更激烈,拿奖更困难,在国外知名度不高的参与作用不强,适合准备留学时间较晚的学生用来补充科研背景。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电子电气工程专业TOP10大学及申请要求

下一篇

2020-2023年哈耶普斯麻录取率最高的美国高中出炉!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