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英国爱丁堡大学心理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详细解析爱丁堡大学的Prof.Corley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爱丁堡大学哲学、心理学与语言科学学院的教授,导师是语言心理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现担任言语、语言与认知个人讲座教授,并隶属于爱丁堡神经科学中心。导师拥有卓越的学术背景,1989年于爱丁堡大学获得心理学与语言学联合荣誉文学硕士学位,并于1995年在埃克塞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言语生成与理解的心理过程,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认可。他的职业生涯主要在爱丁堡大学度过,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并指导多名博士生。
研究领域
研究兴趣方面,导师专注于言语生成与理解的心理过程,尤其关注非流利现象(如“um”“uh”)如何影响听者的语义理解,以及社会推理在语言互动中的作用。
他对言语中的细微特征(如韵律、停顿)及其认知影响表现出浓厚兴趣,近年来还扩展至社交媒体语言(如讽刺表达)的研究。
此外,他运用实验技术(如鼠标追踪Mouse-Tracking)探索语言理解的实时机制,为语言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研究分析
1.《Examining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predictors of announced sarcasm on r/AskReddit》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4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2024)。
内容与发现:该文通过分析Reddit平台r/AskReddit子版块的帖子,探讨了结构(如句法)和语义因素如何预测用户标记的讽刺表达(Sarcasm)。研究发现,特定韵律特征和语境线索显著提高了讽刺识别的准确性。
影响:为社交媒体语言的自动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在情感识别上的应用。
2.《Contextual non-plural interpretations of 'some': Mouse-tracking evidence for quick social reasoning in real time》
期刊:会议摘要,2023年。
内容与发现:研究利用鼠标追踪技术(Mouse-Tracking)考察“some”在语境中的非复数解读,发现听者在理解模糊量词时会迅速运用社会推理,而非仅依赖字面含义。
影响:揭示了语言理解的动态过程,为实时语义处理的认知模型提供了支持。
3.《Understanding fillers may facilitate automatic sarcasm comprehension: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witter data and a participant study》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26th Workshop o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alogue (2022)。
内容与发现:该文结合Twitter数据和实验研究,分析填充词(如“um”)如何提示听者识别讽刺。结果表明,填充词的存在增强了自动讽刺理解的效率。
影响:为非流利现象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拓展了言语理解的理论框架。
4.《Characterising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Towards better group comparisons in developmental research》
期刊:Methods in Psychology (2022)。
内容与发现: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标准化方法比较发育障碍(Developmental Disorders)群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组间对比框架,以提升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影响:为发展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增强了跨群体研究的科学性。
5.《Early non-plural interpretation of 'some' in context: Mouse-tracking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real-time social reasoning》
期刊:会议摘要,2023年。
内容与发现:通过鼠标追踪实验,研究发现听者在处理“some”时,会基于语境和社会推理快速形成非复数解读,表明社会认知在语言理解中的即时作用。
影响:深化了对标量隐含义(Scalar Implicature)实时生成的理解,推动了实验技术的应用。
6.《Disambiguation of scalar quantifiers' meanings in context: Mouse-tracking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real-time social reasoning》
期刊:会议摘要,2022年。
内容与发现:研究考察了标量量词(如“some”“all”)在语境中的歧义消解过程,发现社会推理在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且反应时间与鼠标轨迹高度相关。
影响:为语言歧义研究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强调了社会因素在认知中的重要性。
项目分析
1.《Phonetic effects in speech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研究领域:语音学与言语处理。
内容与发现:该项目由爱丁堡大学PPLS小型项目基金资助(2021.10.11-2022.04.01),研究语音特征(如音调、节奏)如何影响言语生成与理解。结果表明,细微的语音变化显著影响听者的语义加工。
影响:为语音与认知的交互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适用于语言教学和听力障碍研究。
2.《Picture-word interference: Articulatory evidence from ultrasound》
研究领域:言语生成与实验技术。
内容与发现:由PPLS试点项目基金支持(2016.01.18-2016.06.24),使用超声波技术分析图片-词干扰(Picture-Word Interference)中的发音过程,发现言语规划受到视觉刺激的显著干扰。
影响:为言语生成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推动了超声波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3.《WebExp Experimental Software》
研究领域:实验工具开发。
内容与发现:由爱丁堡大学Dean’s Fund资助(2008.03.03-2008.10.31),开发了WebExp软件,用于在线语言实验。项目提升了实验设计的灵活性和数据收集效率。
影响:该工具被广泛用于语言心理学研究,增强了远程实验的可行性。
研究想法
1.非流利现象与情绪感知的交互研究
- 立意:探讨言语中的非流利(如“um”)如何与情绪表达(如愤怒、犹豫)交互影响听者的理解。
- 创新性:结合导师的非流利研究,引入情绪心理学视角,分析社会情境下的言语功能。
- 可行性:利用现有鼠标追踪技术,辅以情绪诱发实验,数据采集较为可控。
2.社交媒体讽刺的跨文化比较
- 立意:基于导师的讽刺研究,比较不同文化(如英国、中国)在社交媒体上讽刺表达的结构与语义特征。
- 创新性:填补跨文化语言研究的空白,探索文化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 可行性:依托Twitter和微博数据,结合导师的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言语生成中的多模态干扰效应
- 立意:扩展《Picture-word interference》项目,研究视觉与听觉刺激如何共同干扰言语生成。
- 创新性:引入多模态视角,深化对言语规划机制的理解。
- 可行性:利用超声波和眼动仪技术,爱丁堡大学的设备条件支持其实施。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强化心理学与语言学基础,熟悉言语处理理论(如Levelt的言语生成模型)和实验方法。建议阅读《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作为入门。
- 掌握数据分析技能,特别是SPSS或R,以及鼠标追踪等实验技术,导师的研究高度依赖实证数据。
2.研究计划设计
- 聚焦导师的核心领域,如非流利现象或社会推理。提案可围绕“填充词如何影响在线课堂理解”或“社交媒体讽刺的认知机制”展开。
- 参考导师论文(如《Understanding fillers》),提出具体假设和实验设计,体现与导师工作的衔接。
3.技能提升
- 学习编程(如Python),以处理实验数据或开发工具,契合WebExp项目的需求。
4.实践经验积累
- 参与言语或认知相关的实验项目(如实验室助理),积累数据收集经验。
- 尝试发表会议论文或海报(如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提升学术履历,与导师的出版方向对齐。
博士背景
Taylor,985本硕,港三心理学PhD在读,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决策与判断以及发展心理学。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上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心理学相关领域的文书写作辅导,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流程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