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法学系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大学的Prof.Castellano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普林斯顿大学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作为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导师是当今国际金融法与监管治理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目前担任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所的副主任,同时也是交换项目的副主任,以及高等教育学会的院士。
导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持有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法学学士与硕士学位,法国巴黎理工学院的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以及都灵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跨越多个国家和机构,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博士后研究职位,拉夫堡大学法学院的教职,以及香港大学当前的职务。
研究领域
导师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涵盖监管治理(Regulatory Governance)、国际金融法(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和合规性(Compliance),并特别聚焦于证券、银行和保险监管。
他致力于探索法律框架如何适应复杂的金融系统和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例如开放银行(Open Banking)、金融数据治理(Financial Data Governance)和担保交易法的改革。他的研究以跨学科视角著称,结合法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对经济稳定与金融包容性的影响。
研究分析
1.《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Data Governa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Financial Data Sovereignty》
期刊:收录于 Data Sovereignty: From the Digital Silk Road to the Return of the State (2023)
内容与发现:该文探讨了金融数据治理的兴起及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分析了数据本地化(Data Localization)和跨境数据流动的法律挑战。导师提出,随着金融系统的数字化,传统的数据集中化范式正在被分布式治理取代,这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协调要求。
影响:此研究为理解“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中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框架,尤其适用于亚洲地区的政策制定。
2.《Unidroit Access to Credit Instruments》
期刊:收录于 Elgar Companion to UNIDROIT (2024)。
内容与发现:该文分析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的法律工具如何促进中小企业通过动产融资获取信贷。导师强调了这些工具在简化跨境交易和提升金融包容性方面的作用。
影响:为全球担保交易法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3.《Don’t Call It a Failure: Systemic Risk Governance for Complex Financial Systems》
期刊:Law & Social Inquiry (2024)
内容与发现:导师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理框架,强调不应将金融危机视为单一“失败”,而应视为复杂系统互动的结果。他建议通过动态监管和跨部门协调来应对系统性风险。
影响:该文挑战了传统风险管理的线性思维,为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4.《Financial Data Governance: The Datafication of Finance, the Rise of Open Banking and the End of the Data Centralization Paradigm》
期刊: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Law Research Paper No. 2022/08
内容与发现:文章分析了开放银行如何通过数据共享重塑金融生态,指出数据集中化范式的终结将推动分布式金融服务的兴起。导师强调了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平衡。
影响:该文下载量高达2185次,显示其在学术界和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对亚洲开放银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5.《The Transnational Data Governance Problem》
期刊: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内容与发现:导师探讨了跨境数据流动中的法律冲突,提出了一种多层次治理模型以协调国家利益与全球金融需求。研究特别关注亚洲和欧洲的数据政策差异。
影响:该文的四次引用表明其在技术法领域的初步影响力,为数据主权研究奠定了基础。
6.《Commercial Law Intersections》
期刊:Hastings Law Journal, Vol. 72, 2021。
内容与发现:该文分析了商法与金融法在担保交易中的交汇,提出了一种统一的理论框架以解决法律冲突。导师强调了法律协调对提升交易效率的重要性。
影响:文章为UNCITRAL担保交易法的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持,下载量超过2000次,显示其广泛关注度。
项目分析
1.《Creating Credit: Law Reforms, Policy Tensions, a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研究领域:担保交易法与金融科技。
内容与发现:该项目由香港RGC的GRF(2020)资助,导师作为首席研究员,探索法律改革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如区块链)提升信贷获取。研究发现,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可降低交易成本,但需解决监管与隐私的紧张关系。
影响:为亚洲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政策建议,推动了法律与技术的协同发展。
2.UNCITRAL Model Law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研究领域:国际担保交易法。
内容与发现:导师作为意大利代表团法律专家,参与了该示范法的起草工作(2010-2016)。该法旨在通过统一的担保规则促进信贷市场发展,尤其惠及发展中国家。后续的《实务指南》(2019)进一步完善了实施细节。
影响:已被多个国家采纳,成为全球担保交易改革的标杆。
3.World Bank Knowledge Guide on Secured Transactions
研究领域:动产融资与金融包容性。
内容与发现:导师的研究被世界银行《担保交易、担保登记和动产融资知识指南》(2019)收录,分析了动产融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他提出了优化担保登记系统的建议。
影响:为全球金融包容性政策提供了实践指导,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应用价值。
研究想法
1.区块链在担保交易中的应用优化
- 立意: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如何通过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提升担保登记的透明度和效率,特别是在跨境交易中。
- 创新性:结合导师在UNCITRAL的工作,探索DLT如何解决多法域冲突问题。
- 可行性:香港作为金融科技中心,提供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政策支持。
2.开放银行背景下的数据隐私治理
- 立意:分析开放银行系统中数据共享与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合规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一种动态隐私保护模型。
- 创新性:引入行为经济学视角,研究用户隐私偏好对数据治理的影响。
- 可行性:利用香港和欧盟的数据政策对比进行实证分析。
3.系统性风险的实时监测框架
- 立意:开发基于AI的实时监测系统,预测复杂金融系统中的系统性风险,结合导师的治理框架优化监管响应。
- 创新性:将机器学习与法律治理结合,突破传统静态分析的局限。
- 可行性:香港的金融市场数据可作为测试基础。
申请建议
1.学术背景准备
- 强化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知识,特别是国际金融法和监管理论。建议选修《证券法》《银行监管》等课程,并阅读《The Oxford Handbook of Financial Regulation》等基础文献。
- 熟悉量化分析工具(如Stata或R),因为导师的部分研究涉及实证数据分析。
2.研究计划设计
- 聚焦导师的兴趣领域,如金融数据治理或担保交易法改革。提案应结合技术(如区块链)或政策(如数据主权)的最新趋势,展示创新性。
- 参考导师的论文,提出具体问题。例如,可基于《Financial Data Governance》探讨开放银行在亚洲的实施挑战。
3.经验积累与技能提升
- 参与金融法或科技法相关的实习(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或律所),积累实践经验并丰富简历。
- 学习基础编程(如Python),以应对金融科技相关研究的需求。
博士背景
Justice Li,985法学院博士生,专注于国际法与人权法的交叉研究。擅长运用比较法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权保护机制和国际法治建设。在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和数据主权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德恒杯"全国法律英语辩论赛冠军。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法学》和《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