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大洗牌!UC系缩招、Waitlist激增如何破局?支招ing!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2024-2025年美国本科申请趋势与数据分析——竞争加剧下的新策略与破局点”

2024-2025年美本放榜基本落幕,作为南京头部的美国升学机构之一,我们正好来盘一盘今年的是内情趋势,为下一年的申请打好基础。

1. 申请人数持续增长

中国学生申请美国本科相比去年增长6%,对于美国的申请显示出复苏的苗头。而美国common application统计的所有本科新生申请的增长率则在4%

2. 顶尖大学录取率持续走低

比如哈佛RD录取率跌破3%(国际生仅1.8%左右),这是目前有记录的最低水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尽管名校们对于大陆本新的招生人数总体没有变化,甚至有一些学校还有增加,但是平均录取的标化和GPA等标准是不断上涨的,因为申请人数在不断变多。

3. 公立名校竞争白热化

UC系国际生录取率普降(如UCLA国际生录取率5.7%)。比较明显的是UCSD加州圣地亚哥的申请量相比去年增加了近四分之一。去年UCSD有13万人申请,今年的数据增长到16万人,今年给到中国大陆的录取数据也是十分抠门:还有UCSD今年的录取拦腰减半,录取从去年的900多人到今年的400多人,给了一堆WL(等候名单),不确定今年是否会大量捞人。

今年相对反常的是加州伯克利对于南京的录取非常慷慨,给了南京30份左右的录取。明年是否还会延续这一趋势,也尚未可知。

Waitlist变多也是一个趋势,尤其是公立学校等待名单变多。公立学校在学费上面颇具“性价比”,在经济下行的现在,成为了很多家庭选择,因此申请量暴增,比如UCSD华大西雅图。因为美国大学会考虑入学率,大量的申请者也让学校招生官难以抉择,干脆给了很多waitlist。

4. EAED早申请学生比重进一步增加

根据common application的数据,早申请人数相较去年增加了7%,RD阶段人数减少了1%。由此可见,早申请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例如今年的UIUC,RD阶段录取人数非常稀少。早申请早准备优势更加明显。

5. 提交SAT等标化成绩的学生比重增加

美国这边统计比去年同期上涨11%,这也在今年的录取里见到端倪。今年未提交SAT的学生录取没有太多惊喜(加州系统除外),藤梦录取到Top20的学生里,只有一个没有SAT。Top30不少学校提及70%左右的申请者会带着SAT/ACT申请。

另外,作为美国排名常年稳定在40-50名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在今年3月初提出了需要SAT作为申请要求。所以,所以,对于想要申请Top40院校的同学来说,非常建议准备SAT。

6. 热门专业“内卷”升级,新兴领域机会以及跨学科会更受青睐

CS、商科、工程申请占比超40%,部分学校调整筛选策略:比如,UIUC CS直接录取率仅6%,其余进入“Pre-Engineering”池,卡耐基梅隆也建议申请者标明“第二专业”。目前的情况是,美本很多院校,尤其是TOP20名校会看重学生的第二专业和第三专业的选择

因此,仅选择单一热门学校作为申请目标,会有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我看来,美本申请的过程更像是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程。

竞争加剧下的新策略与破局点

1. GPA、SAT等标化卷度还在上升

目标Top 30的学生仍需积极备战标化SAT/ACT。而加州大学系统申请过程中,GPA和课程(如AP, IB, Alevel) 难度权重更高,这点在加州申请的准备中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这两者的准备都不可忽视。

2.早申请早准备

根据今年的数据,今年的申请可见早申的优势会更大,不仅仅体现在芝加哥大学的“ED0”赛道。各位同学一定要早早准备好标化,早些筹备自己的申请路线,决定好自己的EAED院校,尤其是想要申请私立院校的同学,学校气质和你的匹配度更重要,申请季再去了解的话,时间精力会有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有些学校还有面试,学生很难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这么多信息。

北京和上海的孩子在这一点比南京或者其他二三线城市好很多,我之前带过不少上海平和wlsa等学校的学生,9-10年级的时候托福就可以出分,并且早早开始了社会实践和项目,11年级开始的时候已经着重研究数据和选校了。当然这与当地的K12国际学校比重较大有关,南京则更多是高一开始的国际班,初三还有很多学生在卷中考。

因此,我门建议家长和孩子能尽早决定是否走出国路线,早一点开始了解出国信息,会少走弯路。 另外,我之前担任过升学指导,在跟北京上海的升导沟通的时候,我们都一致觉得南京的学生过于看重竞赛而忽略了自身申请特色的打造,所以有一些学霸或大神录取的结果也并不十分理想,非常令人惋惜。

3. 是否多国连申?做好申请策略

目前不少IB和Alevel班的学生也会同时考虑美国申请,很多是英美连申或者加一个香港,那么怎么做到平衡?首先还是建议早准备,我们也会观察孩子的特点,如果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已经挪不开较多的时间搞活动了,我们会安排一些不是特别费时间的特色活动满足申请要求,并且重点考虑一些美国的公立大学。如果孩子的特点鲜明,且有时间准备较多的课外活动,我们会建议ED符合孩子特点的私立院校。当然,最终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美国和香港的院校一般都会要求提供why school的内容,需要杜绝千篇一律的“溢美之词”。这需要建立在对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充分了解上。学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得站在招生官的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优势符合学校的需要吗?

4. 跟升学老师一起探索适合自己的申请路线,杜绝闭门造车

越早跟学生接触,越能了解学生,我们能给与学生更多的帮助。在跟学生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能抓住一些“灵光一现”的瞬间和想法作为活动以及文书素材,串联逻辑。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活动,比如描述一次自己失败的竞选失败的过程,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也能引起招生官的共鸣。

在面对众多的活动和项目时,我们也要尽量去做筛选,毕竟时间是有限的。按“稀缺性”优先级排序,尽量保证高价值活动(差异化关键):比如:社会创新:解决本地问题>泛泛义工,尽量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申请背景。

这边不得不讲我之前有一个学生,班级里面基本只有去英联邦的学生,导致他在咨询我之前,自己规划的活动出现严重的偏差:只有跟申请专业相关的竞赛,后来花了很多时间和经历补充美本需要的背景。

5. 家长和学生需要调整心态,好运才会将至

请不要小看这点,申请在很大程度就是比赛认知和心态。现在的美国本科申请,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10多所学校作为申请目标,还有申请更多的,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定位需要清晰。除此之外,在申请过程中,有录取,有拒信,有waitlist都是正常的事情,不到最后不要气馁,需要对自己保持信心和好的状态,美本申请有时候会有点玄学,好的状态可能会带给你很大的惊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4月19日成都贝赛思国际学校开放日!中国·贝赛思2025届升学成绩!

下一篇

想读计算机专业?2025 U.S.News 排名为你一文解锁热门方向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