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目核心信息概述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与Quadrature气候基金会联合设立的APCEL-QCF博士后项目,聚焦气候变化与企业法交叉领域,面向全球选拔卓越青年学者。
该项目以2年制滚动合约为基础(首年考核通过可续约),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折合人民币约80-100万),包含独立工位使用权、年度科研基金(可申请会议差旅及田野调查经费)、纳入QCF学者网络等核心权益。入选者将在APCEL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Jolene Lin博士与公司治理专家Ernest Lim教授联合指导下,开展企业气候责任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02、项目特色深度解析
1.跨学科研究平台建构
区别于传统法学博士后项目,APCEL-QCF计划强调"三位一体"研究体系:以公司法为制度载体(企业治理结构改造),以气候科学为技术支撑(减排目标数据建模),以国际人权法为问责机制(跨国诉讼策略)。
近三年APCEL已建立亚洲唯一的企业碳排放法律数据库,收录全球217家上市公司气候诉讼案例与38个国家立法动态,为入选者提供实证研究基础。项目组最新研究显示,2023年能源行业气候相关诉讼同比增长63%,其中47%涉及董事责任认定,预示该领域亟需建立新型分析框架。
2.导师团队学术资源优势
Jolene Lin教授主导的东南亚气候诉讼追踪系统已收录372起跨境环境案件,其开发的"气候损害因果关系证明矩阵"被联合国环境署采用。Ernest Lim教授开创的"公司董事气候注意义务评价体系"被纳入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修订建议。
双导师组合具备独特的理论-实务转化能力,近五年指导的博士后项目成果转化率高达83%(含立法建议稿、行业标准、国际仲裁指引等)。项目组与伦敦政经学院、斯坦福Steyer-Taylor中心建有联合研究机制,确保入选者接触前沿学术网络。
3.研究产出专项支持机制
除常规科研基金外,项目设立三大产出保障措施:
①年度工作论文速审通道(可优先刊发于APCEL Law Review);
②跨国实证研究配套资金(含东南亚6国田野调查协作网络);
③季度学术沙龙制度(定期与QCF全球12个研究团队开展联合研讨)。
统计显示,往期研究员人均年产出达2.3篇SSCI/Q1论文+1份政策咨询报告,71%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区域性立法提案。
03、选拔标准与申请策略
1. 学术能力评估维度
遴选委员会采用5级加权评分体系:研究提案创新性(30%)、学术发表质量(25%)、方法论成熟度(20%)、跨学科契合度(15%)、职业发展潜力(10%)。
需特别注意:
①研究计划需包含明确的区域聚焦(如东盟国家国企气候责任机制);
②写作样本应展现交叉分析能力(建议选取企业合规与碳交易制度关联性研究);③推荐信需量化评估科研潜力(引用h指数预测模型)。
2.申请材料优化建议
(1)研究提案撰写要点:采用"三维问题框架"——理论维度(现有公司气候责任机制缺陷)、方法维度(法律实证分析模型构建)、实践维度(东南亚特殊情境下的制度调适)。建议参考APCEL最新发布的《跨国企业气候披露标准比较研究》确立论证基线。
(2)写作样本选择策略:优先选用包含定量分析成分的法学论文,如运用STATA处理过200+企业年报文本数据,或构建过董事责任认定回归模型。若缺乏气候法相关成果,可选择公司治理研究中涉及ESG要素的实证文章,并附加说明研究转向计划。
(3)推荐信效力提升方法:除博士导师推荐信外,第二推荐人宜选择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者(如商法教授与气候科学家联名推荐),重点说明申请人的"学术可塑性"。可提供具体事例,如曾主导过企业碳足迹法律评估项目,或设计过气候压力测试法律框架。
04、职业发展进阶路径
1.学术成果转化机制
建议在站期间完成"双轨制产出":①基础理论研究瞄准《牛津气候法律评论》《公司治理国际期刊》等顶刊;②应用研究对接东盟法律政策联盟(ALPA)年度立法需求清单。例如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跨国气候诉讼证据开示指引》或《上市公司范围三排放披露模板》。
2.非传统职业通道开拓
项目组提供三条特色发展路径:①转任QCF气候政策顾问(需完成至少3份区域性政策评估报告);②进入国际仲裁领域(项目组与SIAC合作培养气候仲裁专员);③创立法律科技企业(可申请NUS企业孵化器ClimateTech专项支持)。
3.学术网络建设策略
建议入职首月制定"双周学术联络计划":每两周至少与1位QCF全球研究员、1位APCEL产业顾问委员会成员进行深度交流。重点参与东南亚气候金融法律工作组(SCFLWG)季度会议,该机制汇集高盛亚洲、淡马锡控股等机构法务总监。
05、研究风险应对方案
1.实证研究数据获取
针对东南亚企业气候数据不透明问题,可采用"三阶段替代方案":①利用全球实时航运数据(如MarineTraffic)反推能源企业供应链排放;②通过卫星遥感数据(Sentinel-5P)验证工业园污染水平;③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解析管理层财报电话会议文本(NLP工具包已内置在APCEL数据平台)。
2.理论创新突破路径
建议采用"逆向工程"研究法:从新加坡最高法院2024年审理的Trafigura气候诉讼案切入,解构法官裁判逻辑中的公司义务认定标准,进而推导新型理论框架。同时关注印尼新《碳交易条例》中"国有企业特别披露义务"条款的司法适用困境。
3.跨学科方法论融合
对于法学背景申请者,建议入职前完成Coursera专项技能储备:①气候经济模型基础(推荐耶鲁大学碳定价模拟课程);②Python法律文本分析(重点掌握SpaCy库的合同条款抽取技术);③Stata回归分析(需精通双重差分法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