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报名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时,张同学做完了她的小组科研项目,并顺利产出了一篇论文。
她发现,这两个项目虽然各有侧重,对申请的帮助也并不重叠,但是在小组科研经历的加持下,完成 International EPQ 似乎轻松不少。
Q、当初是怎么知道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的,可以分享一下参加的原因吗?
张同学:我是通过小红书上知道的 IEPQ,就刷到很多同学的申请经历里包含了 IEPQ,然后我就深入了解了一下。因为我 11 年级时决定英美双申,我感觉英国院校非常在乎学术能力,我希望可以通过 IEPQ 项目来加强一下自己的学术背景。我还了解到,IEPQ 不仅能在 UCAS 系统中获得加分,还能写到自己的Personal Statement 里,我觉得它很值得参加。
Q、了解到你是先参加了小组科研项目,随后又报名了 International EPQ 密集项目,可以就此展开分享一下吗?
张同学:对,在此之前参加了纽大教授的一个 7 周小组科研+5 周论文撰写的项目。
小组科研的话,就是纽大的教授会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很多传媒学的知识,最后再完成一篇论文。IEPQ 呢,不仅需要自己构思整个 Report,还需要记录下论文的每一步需要做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我觉得这是两者很大的一个不同。
我的 IEPQ 是在这个小组科研的基础上进行延展的结果。虽然两个项目都做的是与传媒学相关的内容,但我在 IEPQ 的研究中聚焦到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了定量研究。
Q、可以分享一下你的选题确定过程吗?
张同学:因为我目标专业是数理统计嘛,所以我希望在 IEPQ 的论文中能有 70% 左右的内容能与统计学相关。和 Supervisor 说了我的想法之后,我们就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
刚开始我有点想做 AI 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但是发现这个话题的讨论度有点过于饱和了。然后我就重新想,同时也在看一些传媒领域的文献,发现现在短视频、流媒体、直播还有盗版电影有很多,对电影产业可能产生了一些冲击,就决定做现在的选题:
媒体多样性对电影产业影响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study on how diverse media affects the film industry)。
张同学答辩 PPT 展示
Q、可以展开介绍一下 International EPQ 项目的关键节点与安排吗?
张同学:我的项目是从 2024 年 7 月初开始,9 月中结束的。
7 月 3 日到 7 月 8 日和 Supervisor 讨论并且确定了选题
到 7 月 15 日完成了 Report 的大纲
7 月 22 日开始设计调查问卷
8 月 11 日到 8 月 18 日完成并发布了问卷,开始做数据分析
到 8 月 25 日完成了 Report 的 Introduction 以及 Main Body 部分
到 9 月 7 日完成了所有的论文撰写工作
9 月 10 日完成了答辩
Q、项目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有,是怎么解决的呢?
张同学:最大的困难就是我需要平衡 IEPQ 与其他任务的时间。我的项目不是从 7 月初到 9 月嘛,但是 8 月底我还有 SAT 考试,我得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 SAT 的备考上,那段时间我压力就挺大的。
这个时候呢,我就需要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思考怎么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比如上午和中午学 SAT,下午主要就用来完成 IEPQ 的任务,然后也要求自己做事不再拖拖拉拉,尽快完成。
Q、项目过程中有什么令你记忆深刻的事吗?
张同学:印象最深的就是做问卷。我起先是准备在正式发布之前做一个预测试看看效果的,但因为时间问题就直接发布了。
在这一版问卷里,我把 Independent Variable 和 Dependent Variable 混在一起了,导致在数据分析时无法将两者很好地拆分出来,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就只能向 Supervisor 求助,重新设计问题再发布。
张同学调查问卷展示
另外,我对我的 Supervisor 印象也比较深。
我们每次结束课程后会闲聊一会儿。因为他是多伦多大学的在读博士,所以我常常会问他一些大学的就读体验、学习氛围之类的问题。他给我分享了很多事情,很多都是在我的认知以外的,也给我提供了很多院校申请方面的帮助,挺感谢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