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4. 如何经营师生关系

在《精英私校的游戏规则3.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帮孩子脱颖而出》中,我们讲到:老师是私校资源分配者,和老师处好关系很重要

是不是就像中国那样,成绩好、听老师话,就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呢?

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尊师重道”,老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传道受业解惑”,学生对老师表现出高度的尊重和服从。但在北美,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老师并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那北美讲究平等,或许就应该和老师做朋友,甚至用自己的独特观点挑战老师,反而会获得青睐呢?

也不是。西方价值体系确实强调民主和平等。在工作场合,上下级之间都是直呼其名。但在中小学,学生必须以姓尊称老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喜欢频频挑战自己威信的“刺头儿”。也就是说,在北美,老师虽然是份职业,然而也很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除此之外,北美精英私校的师生关系又比公校更为复杂微妙。因为私校的班级规模比公校小,而且私校的老师往往兼任课后俱乐部的教练,所以在精英私校,师生交流是比较紧密又多维度的,教室内,教室外、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因此,在精英私校,经营师生关系的诀窍是“既尊重,又亲密”。这当中的“度”的把握,非常讲究,又恰恰是很多华人孩子所不擅长、甚至欠缺的。

在此,我诚意推荐《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这本书(<<Privilege: The making of An Adolescent 机构 at St. Paul’s School>>,这是我见到讲精英私校师生关系最透彻的书。作者西莫斯.可汗是巴基斯坦移民,自己就毕业于这所“小常春藤”美国圣保罗St. Paul's 高中,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系教授,研究方向就是社会分层。

为此他重返圣保罗中学教书,以教师的身份再次深入观察这所顶级私高,研究精英教育的核心。《特权》一书2011年获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Award)。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4. 如何经营师生关系

1. 精英私校的特长: 经营多维度的关系

在很多顶级私校,学术知识不是最被重视的,经营关系才是王道。

华人家庭大都卷的是硬实力——学校GPA、标化成绩、奥数金牌,体育冠军,乐器考级、科研论文等等。

白人家庭强调卷软实力。社交能力、领导魅力、公众演讲,成了个人才华的放大器,5分能让旁人觉得有8分。因为内秀低调,华裔要在硬实力上优秀几个量级,才能获得和他们同样的回报率,想想就心痛。

王逅逅在《美国东西中部学校的隐形差异,决定着你毕业后的人生》提到:

在著名私校Haverford,我们是不会讨论成绩的,因为没有意义。学习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因为高素质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的需求。在东海岸,大学为你建立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个人一生都跟自己的大学时光有很多联系,而在中西部的州立大学里,大家毕业了就毕业了,跟大学联系不紧密。后来如果成功,很多都是靠自己。

西莫斯在《特权》中也多次强调:“圣保罗高中的理想不是学术成就,而是关系的建立。这种知识不单纯是学生们从认知角度所了解的知识,而是如何在各种关系见周旋的、具象化的交际知识。”精英私校所力图培养学生的,是处理多维度人际关系的能力。所谓多维度关系,是指“含有多重要求、且这些要求的方向不一致、甚至彼此冲突”的复杂人际关系。

比如,在圣保罗中学,在社交上,学生会和宿舍的扫地阿姨亲热地拉家常,也会和校长轻松自如地聊人生;

在文化上,学生会看艰深的著作,欣赏高雅艺术,却也不忌讳谈论甚至喜欢饶舌音乐,他们学会在各种文化之间穿梭自如。

西莫斯还详细地区分了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不同:

家境一般的学生,会更在意通过精英院校和网络,去培养一套帮助他们与上流人士周旋的社交技能。而富学生由于显赫的身份和地位,可以更自在地与后勤员工交流。在学会与后勤员工 – 那些社会阶层比他们低的人 – 建立亲密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超越社会界限与人交往的技能。通过学习这些交际技能,精英私校的学生们在为一个必须超越社会界限与不同阶层人打交道的未来做准备

大家读上面这一段的时候,请不要玻璃心,觉得作者强调社会等级差异。事实上,圣保罗秉承的理念,不同于强调系出名门、家族纽带和排外性质的旧精英模式,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包含种族、民族和经济多样性的社区,“为余下的世界提供典范”。不同于欧洲旧贵族的排外保内、自成一统,新精英教育展现出开放兼容、能上能下的强烈特质

西莫斯回忆在圣保罗就读时的经历称,“圣保罗是一个我学会去融入的世界”,这种学校不是“在穷凶极恶地制造有钱人”。学生被训练出的品质,包括善良、人性、同情、热情、责任、活力、创造和独立

关于新精英教育中的“关系学”,这里我再讲一个自己亲历的例子。不久前,我参加了二宝三宝的迎新会,这是一所上海非常知名的幼儿园,用校长的话说,很多家长非富即贵,许多人都有专车司机接送孩子上下学。令我惊讶但非常欣喜的是,校长在谈到小娃娃的人格培养时,用了一张很特别的抓怕照片:两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学校的走廊里,正在向扫地的清洁阿姨笑着问好。

校长说:“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并不只是会对老师问好,而是能看到学校里所有后勤工作人员的付出,并向他们问好。”

那一刻,我立刻想到了《特权》这本书,想到了美高圣保罗在培养学生人际关系上的“多维度”准则:开放、包容、能上能下。

2. 好的师生关系: 既尊重,又亲密

这种多维度的人际关系还体现在精英私校的师生关系中 — 既尊重,又亲密;既要推,又要拉。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毕竟,私校里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和机会,绝大部分由老师来管理和分配,除了孩子自身主动性之外,跟孩子在学校的体验关联最大就是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尤其在私校的体系里,每个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担任至少一项课外活动或体育项目的教练

这种形式,给师生相处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课堂的平台,有很多一对一的互动,师生之间有机会深入了解,尤其大家基于共同兴趣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拉近距离。然而,在北美的精英私校经营师生关系,这块儿却是很多中国孩子最不擅长的。学生跟老师之间相处,距离太近,显得有失尊重。如果对老师一味的唯唯诺诺,又显得太过生疏有种孩子天生适合跟人打交道,能够举重若轻的处理好师生关系,把距离感处理的恰到好处,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特别愉快。

那如何把握好“度”,处理这种“既尊重,又亲密”的师生关系呢?作者(兼教师)的西莫斯在《特权》中举了三个经典的例子。一个是切斯,出生于顶级富豪之家,家族历史就是圣保罗学校的发展史。切斯把学校看做是“自己家的”,对教师和学生都不够有礼貌、没有距离感、没有等级感,结果就像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吸血鬼,被孤立起来了

一个是马修,来自于中产阶层,对圣保罗有顶礼膜拜之心,太有礼貌了,结果规规矩矩、距离感很强,加强了和教师之间沟通时的等级感。“(中产阶层)对学校的敬畏也阻碍了这些学生自如地在学校和更广阔的精英世界中周旋的能力。”

还有一个学生,懂得既尊重社会等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又懂得巧妙地建立亲密感。比如西莫斯邀请几个学生在他宿舍里吃饭时,这个学生会开一些男人之间有趣亲密但不越界的玩笑;而一旦回到教室,这个学生又恢复了礼貌,和西莫斯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西莫斯精辟地总结道:

特权包括了在两个互相矛盾的立场中抉择,一个是对等级制度的尊重,另一个是在这样的关系中建立亲密使得这些关系看起来好像没有个成型的结构。在学会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重要性,而且随时光流逝,慢慢往上爬。”

我对西莫斯的这段总结太认同了。回想过去在跨国公司的经历,升的最快的那些老外,都是既有能力,又能在尊重等级和巧妙亲密之间维系平衡的。

而《亚裔都是纸老虎》一文的作者也指出,亚裔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太中规中距了,不擅长在灰色地带利用游戏规则。

这种非单一方向的、而是多维度、甚至方向彼此冲突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还让我想到F. Scott Fitzgerald的名句:“衡量卓越智力的一个标准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对立的观点,并且仍然保持正常的判断能力。”

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精英私校里的游戏规则–4. 如何经营师生关系

3. 对生性不擅长社交的孩子, 三个师生关系的锦囊收好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师生关系实在太高难度了,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善与人交往的理工男、或者生性内向、社恐,那么这里还有3个很实用的锦囊供你参考。

尽量不在公开场合给老师挑错

尽管北美强调平等和批判性思维,但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风格。

有的希望课堂平等、课外尊重:课堂里,大家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平等相待,激烈辩论;但是在课堂之外,则非常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有的喜欢课堂竖权威,课外交朋友:课堂里,老师不喜欢学生过多质疑自己的讲课;但在课外的俱乐部里,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冰球、吹长笛、打成一片。在不清楚老师的个性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给老师挑错

华人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好,我见过太多生性耿直的华二代(男女都有)、或者自带数学机构感的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指出数学老师的错误,结果师生关系僵持、自己并没有好果子吃。如果实在要指出授课老师的错误,比较稳妥的做法是课后和老师私下沟通,给足老师的面子,也帮助老师提升教学水平 — 毕竟教学相长。

课堂多参加讨论

北美学校会把是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作为学生考核的标准之一。尤其对私校老师而言,班级规模较小,通常才十几个人,老师更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孩子能多举手问问题、多参与课堂讨论,这也会让老师认为学生上课很投入,从而对孩子产生好感

而且和老师互动越多,彼此双方也就越了解,老师对孩子的印象也越深刻。对于比较内向、社恐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尽量坐前排— 通常坐第一二排的学生,明显会比坐最后两排的学生,上课更投入、更积极。

课后多去help desk向老师请教

低年级的孩子,课外见到老师勤打招呼。我曾有个6年级的学生,法语成绩一直维持在C。马上要申请7年级的私校了,妈妈非常着急。我陪着孩子妈妈去和私校的法语老师交流时,老师说,学生见到她,要么用英语打招呼,要么就低着头匆匆走过,她感觉不被尊重。后来孩子每次见到老师,都用法语和老师打招呼,有时还寒暄几句。

他也没有找法语补课,三个月后,他的法语成绩神奇地变成了B+.高年级的孩子,课后可以常去help desk与老师多交流。很多私校在学生高年级的时候,老师会告诉学生每周的哪些时刻,可以去他们的办公室问问题。这被称为“help desk”。

种1对1的交流方式,能特别快的加深师生关系。有的孩子说,我没有问题可问老师的,所以我不需要去。其实,只要你对某个科目感兴趣,总能找到和老师课后深入交流的点

上面三个经营师生关系的方法,并不需要很高超的社交技巧。在我过去长达近10年的实践中,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毕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遇到机会和资源分配上,他理所当然会优先考虑能够良好沟通,愉快相处的孩子。

4. 学会和老师协商, 为自己争取权益

其实,在学校和老师的相处,和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和上司的相处是很类似的。

最挑战的是,在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样争取到老师的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私校虽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比公校严格,但是在帮助学生成长,协助其发挥最大其潜力方面是不遗余力。以此为原则,一些看似不可商量的事情,只要据理力争,都有商量的余地。上篇文章讲过一个例子:某位女生的一个重要Assignment,得分偏低。

在和任课老师沟通过程中,发现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理论部分的阐述不够,而在老师事先给出的Rubric中,并没有把对理论部分所需占的比重界定清楚,孩子费了很大力气做,成绩却没有达到预期。

在跟老师把情况讲明之后,老师同意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回去重新修改过后,再做评定

有时如果孩子有正当理由,比如因为连夜赶作业而导致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完全可以用事先知会老师的方式,老师一般都会批准。当然这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性的如此,那就是孩子自身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了。

事实上,当学生事出有因,比如发烧,不能按时交作业,可以提出"延期提交作业 request an extension”,老师通常都会给出额外的时间,同意extend the deadline。有的时候,当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发高烧,经过和学校的沟通,学校还会贴心地让学生择日再考。甚至,我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单元考试成绩不满意,和老师阐明了正当的理由,老师还会同意他再考一次。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如果第二次考得更差,就以第二次的成绩为准。

当然,如果第二次考得更好,就会用第二次的成绩取代第一次的成绩。高中阶段的成绩直接影响大学升学,如果偶尔一次考试不理想或是Assignment没有达到要求,时有发生。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跟老师协商,争取弥补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USACO计算机竞赛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

2025年USACO比赛形式/含金量/杯赛周期一文详解!附USACO竞赛培训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