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模式分析

美国高等教育为全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 课程设置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对诸多人文要素的高度重视和通识教育的大力推行。

基于此种愿景,美国大学课程体系在悠久的历史中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4种类型,流行于不同的美国大学校园。

要理解美国本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理解美国本科教育的精髓,就是美国本科教育一直强调的“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直译过来应该叫做文理教育,但通识教育,则更能够直接呈现其特色。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身体、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致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即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的“有教养”的人。

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分布必修型课程体系(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核心课程体系(Core Curriculum)

开放课程体系(Open Curriculum)

名著课程体系(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

这几种课程体系各有不同,但同时也都呈现了美国本科通识教育为主体的共同特点: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强调课程设置的个体化和国际化。

01、分布必修型课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分布必修型课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是目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设置模式,据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统计(AAC&U),约有70%的美国大学采用这种模式。

在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下,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研修指定的学科领域,通常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领域的科目,并且对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都有规定。

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包括分布必修课程、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三个部分:

  • 必修课程对实现通识教育十分重要,分布于某几个学科领域,一般占课程总数的1/4或1/3;

  • 主修课程是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必须修习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1/3;

  • 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一般占课程总数的1/5。

所有学生必须要选修外语及写作相关课程。

分布必修模式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学生除了主修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对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所了解,而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范畴。

对于跨学科的必修要求,也是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精神。

代表学校: 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巴纳德学院、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耶鲁大学

耶鲁非常重视本科教育,所有的教授都开设了本科生的课程,每年有65个以上的系和项目为本科生提供超2,000门课程。

学术气氛极其友好活跃,这在那些不关注基础教学的研究型大学里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耶鲁十分尊重传统教育,但对学生没有设置特定的课程要求,也没有所谓的核心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宽松的选课制度。

耶鲁要求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有深度,即学生要学习专业课;有广度,即学生要进行三个领域(即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三种技能(写作、定量推理、外语)的学习。

在耶鲁,入门级的课程通常是一些大型讲座,还有一些由研究生主持的小型讨论课。在学期最开始的两周里,学生可以去试听各种不同的课,最后决定上哪些课。

耶鲁要求学生对于一门外语有中等级别的掌握,所以每个学生至少要学一个学期的外语,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再确定是否需要多学一到两个学期。

02、核心课程体系Core Curriculum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为本科生提供的以共同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它不等同于专业课程,而大多数为一些跨学科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思辨能力,加强人文、道德、艺术和逻辑方面的培育。

这些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是通过多年的改革、酝酿和探索,才得以实施,并且期望通过这些博雅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思维、世界视野、伦理情操和负责任的公民。

核心课程体系(Core Curriculum)综合了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的一套知识背景,要花费学生差不多一学年的时间完成。它包括:

一组专为全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一组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任课教师来自不同系科、学术基础深厚的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研讨课并重。

虽然核心课程体系看起来与分布必修型课程体系有些相似,但后者课程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课,而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所以核心课程多以某一社会问题或者学科问题为基础、多学科交叉为组织形式。

代表学校: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等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下面九大方面,每个方面在大一大二都要选满规定的学分。

  • 文学(Literature Humanities)):世界文学概论,要求学生从荷马、西塞罗等古希腊、罗马文学家一直念到艾略特、伍尔芙等当代文学作品。

  • 现代文明(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通常安排在二年级学习,时间一年。课程通常介绍西方政治、伦理、宗教、社会思想等方面历史沿革与现实问题。

  • 艺术(Art Humanities):介绍西方艺术史,通常在一年级或二年级学习。

  • 音乐(Music Humanities):西方音乐鉴赏及音乐史,通常一年级或二年级学习。

  • 外语(Foreign Language):学生起码掌握一门外语。一般学习4个学期,也可通过一定的测试证明达到同等的水平。

  • 逻辑与修辞(Logic and Rhetoric):一般在一年级学习1个学期。课程通常要求学生学会在批判性、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同时,以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进行口头及书面的表述。

  • 世界主要文化(Maior Culture):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主要文化与文明的历史沿革与现实问题。

  •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所有学生要修4个学分的体育课,除了完成各种课内要求的体育项目外,每一个哥大学生都必须通过游泳考试或提交一份“大学健康服务”的免修书否则不予毕业。

  • 科学(Science):学生要选三门数、理、化、生物等科学课程(至少9个学分)。在一个系内至少学习2门课程或者学习2门跨系课程;第3门课程必须来自一个不同的系;完成2个学期数学课程的学生,第3学期不必学习计算机科学或统计学。

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部分。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学的前两年修完这一系列的核心课程。为了完成核心课程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先修四门基本课:文学人文、现代文明、艺术人文和音乐人文,然后完成世界主要文化、科学、外语、作文和体育等课程。

核心课程的存在是为哥大本科学生提供共同的学术体验,并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结构。

这些课程的内容跨越历史、地域,文化以及学科或系科的界线,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并为他们打下宽广的人文与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

同时,由于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生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主课和基本课程,教学方法不仅有课堂教学,还有小组讨论、课后学习任务和作业报告,通过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和应用所学到的通识教育知识。

03、开放课程体系Open Curriculum

美国大学的“开放式课程”奉行的是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并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尽可能探索更多的专业领域,这种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没有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以及基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的束缚。

开放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哪些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学或者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贯彻自由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可以探索学习更多的领域,同时也给予追求精钻的学生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开放性课程并不意味着没有学分的要求,一些开放式课程的大学会让学生提供一份关于学业的提案或论文,学生还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并申报,如果不达到专业的最低要求,也是无法毕业的。

代表学校: 布朗大学、阿默斯特学院、维克森林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维思大学、史密斯学院等

布朗大学

布朗大学采用的开放式课程体系框架起源于19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文化与政治变革。反越战和民权运动盛行,来到布朗读书的学生日益多样化,给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不同的视角。

布朗大学相比其他学校更自由的地方在于,它的本科只设有一个文理学院,所以选课没有任何院系的限制。布朗对于学生具体学什么,以什么顺序学,怎么学,都不作要求。

要从布朗毕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最低要求:

  • 至少完成30门课程;

  • 必须修完一个专业(方向)的课程;

    必须在大一和大二两年间修一门,大三和大四两年间再修一门写作课程,并展现出良好的写作能力;

  • 必须完成八个学期的学习。

此外,如果你想学的专业学校不开设,学校也充分允许你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必须在大三开始之前,在院系教师(讲师级别以上)的指导下完成并提交一份Proposal,说明自己在专业学习上的计划,获得学校课程委员会的批准后方可开始学习,最后以“独立方向”(Independent Concentration)专业毕业。

为保证这种自由探索的制度不受到传统评分的限制,布朗设置了独特的打分标准:

1)布朗官方不提供GPA,成绩单只显示你上过的课程和拿到的成绩。

2)显示在成绩单上的课程都是你至少获得及格及以上成绩的课。如果最后没有及格,也就是NC(No Credit),只会在内部成绩单上看到你挂科的记录,而外部成绩单上则不会显示你上过这门课。只需要悄悄重修,便可弥补失败的遗憾。

3)你有权对任何一门课选择A/B/C/NC(No Credit)的传统评分模式,或者是 S/NC (Satisfactory / No Credit,即通过/未及格,只要总分及格就都显示为S)。

许多大学都有这两种模式,但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比如,杜克大学要求每个学年使用S/NC打分系统的课程不能多于1门。再比如,耶鲁大学对于使用S/NC的课程不给算学分。布朗则是唯一一个对S/NC不给予限制的学校。

在这种机制下,大家会有足够的勇气去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拥抱任何新的可能,发现真实的自我,这就是开放式课程的精髓所在。

04、名著课程体系Great Books Curriculum

名著课程,也称“巨著课程”(Great Book), 更接近于古希腊时期的贵族教育,主张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

名著课程体系对学生没有主修要求,只为学生设计了一套必读的名著教材,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到自然科学、艺术、宗教全覆盖。作者也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家,如柏拉图、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

宗教课程在美国博雅教育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多所著名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在创校之初都以培养传教士为目的,在其后数百年的演变中,虽然其使命和愿景已经完全改变。

但这些名校一直将宗教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怀世界的视野,尊重生命以及人性尊严等。事实上,美国大部分的私立大学都将宗教、哲学以及历史和人文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

虽然实行范围比较小,但是名著课程作为一种崇尚精神追求的课程模式,也赢得了一些大学的青睐。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圣约翰学院外,美国许多大学的课程中也包含此类课程体系。

例如:圣母大学的“Program of Liberal Studies”、波士顿学院的“Perspectives Program”以及圣奥拉夫学院的“Conversation”项目等等。

代表学校: 圣约翰学院

圣约翰学院

圣约翰学院自1937年起开始采用名著课程体系,是目前美国少有的全面实行该体系的大学。

圣约翰学院的学生,大学四年将被百余位名家的二百多部著作包围,包括文学作品、学术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等。

一年级学生以学习古希腊名著为主;二年级学生则主要研读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著作;三年级学生主要研读16世纪和17世纪的思想家的著作;到了四年级,就集中于18、19世纪以及当代一些名家的著作。

美国大学无可替代的优势

1、注重通识教育

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是通识教育的发源地,20世纪上半期科南特在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使“通识教育”在美国名声鹊起,如今,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

正如各个大学在其目标陈述中表达的“通识教育在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的同时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哈佛大学也在其“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视野广阔、教养博雅和人格完整的人。”

2、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各类美国大学中,无论是课程的类型、选课的方式,还是教师授课的形式,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同一类别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或爱好的课程。

正是基于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在中国大学并不常见的转专业甚至转学,或者学生们第一年先广泛了解各个领域,然后大二后再选专业,在美国大学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3、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拥有利用国际化来填补‘知识空白’和丰富各国人民及各种文化之间对话的很大优势”,报告还将“国际合作”首次列为大学基本职能之一。

美国大学相信包容并鉴赏本国以外的人类文明,才能正确对待本土文化,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美国大学在构建各自的课程设置模式时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如布朗大学课程设置中有“美国文化”、“非洲研究”、“中东研究”,杜克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有“拉丁美洲研究”、“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而哈佛大学则设有“当代视角的文化中国”、“法国革命:原因、过程和结果”、“非洲资本主义的危机”等等。

美国大学的自由学术氛围与尊重个体独特性,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争相奔赴。虽然同学们对理想的大学生活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大学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却能为每个人提供同样广阔的成长舞台。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年USACO决赛名单出炉 超90%都是华人!

下一篇

AMC12竞赛如何成功晋级AIME、5%或1%?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