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UM)博士(PhD)申请攻略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澳门大学历史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澳门大学Prof.Ehrlich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博士(PhD)申请攻略 | 澳门大学(UM)导师简介(308)

教授现任澳门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是当今英国东印度公司史和南亚知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教授主要研究18-19世纪英属印度的知识生产、传播和政治,尤其关注东印度公司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他的研究跨越了帝国史、知识史、思想史等多个领域,为我们理解近代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流动与权力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领域

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英国东印度公司史
  2. 南亚知识史
  3. 启蒙运动与帝国
  4. 印度印刷文化史
  5. 港口城市史
  6. 全球知识流动
  7. 近代早期全球化

他的研究将传统的帝国史与新兴的知识史方法相结合,试图揭示知识生产、传播与帝国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研究分析

1."Subscription Publishing and the Eighteenth-Century Origins of Indian Print Culture"

(Book History, 2024)

这篇文章探讨了18世纪印度印刷文化的起源,特别关注了订阅出版这一模式。教授认为,订阅出版在促进印度印刷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创造了新的读者群,也塑造了新的知识生产和消费方式。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印度现代出版业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2."Straddling the Imperial Meridian: Warren Hastings as an observer of change in British India"

(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2023)

本文以东印度公司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如何观察和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属印度的变革。教授指出,黑斯廷斯的观察跨越了C.A. Bayly所谓的"帝国子午线",体现了从前现代到现代帝国统治的过渡。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帝国官员如何认知和应对变革提供了新的洞见。

3."The Meanings of a Port City Boundary: Calcutta's Maratha Ditch, c. 1700–1950"

(Past and Present, 2022)

这篇文章以加尔各答的马拉塔沟为例,探讨了港口城市边界的多重含义。教授认为,这条原本用于防御的沟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反映了殖民城市空间的复杂性。这项研究为港口城市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

4."Plunder and Prestige: Tipu Sultan's Library and the Making of British India"

(South Asia: Journal of South Asia Studies, 2020)

本文研究了英国对迈索尔苏丹提普的图书馆的掠夺,分析了这一事件在英属印度知识生产和帝国建构中的意义。教授指出,这次文化掠夺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象征性的,它塑造了英国人对印度知识的认知,并强化了他们的文化机构感。这项研究揭示了知识、权力与帝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5."The Crisis of Liberal Reform in India: Public opinion, pyrotechnics, and the Charter Act of 1833"

(Modern Asian Studies, 2018)

这篇文章考察了1833年《宪章法》的制定过程,分析了公众舆论和政治表演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教授认为,这次立法体现了英国自由改革思想在印度的危机,也反映了殖民统治的合法性问题。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19世纪英属印度的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6."William Robertson and scientific theism"

(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13)

本文探讨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威廉·罗伯逊的"科学有神论"思想。教授认为,罗伯逊试图将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相结合,这一尝试反映了18世纪宗教思想的变迁。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启蒙运动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项目分析

1."New Approaches to the History of Knowledge"

这个项目旨在探索知识史研究的新方法,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流动。教授试图将传统的思想史、科学史与新兴的全球史、物质文化史等方法相结合,为知识史研究开辟新的路径。这个项目对于理解近代早期的全球知识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2."Indian Book Buyers and the Global Spread of Print, c. 1750-1800"

这个项目研究18世纪后半叶印度读者群体的形成及其在全球印刷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教授通过考察订阅出版记录、私人藏书等材料,试图重构早期印度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网络。这个项目为我们理解印刷革命在南亚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3."The Muslim, Parsi, and Protestant Cemeteries of Macau: Windows onto a Cosmopolitan Port City"

这个项目以澳门的穆斯林、帕西和新教公墓为研究对象,探讨港口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教授通过分析墓碑铭文、埋葬记录等材料,试图重现澳门作为全球贸易枢纽的跨文化交流历史。这个项目为港口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思路。

研究想法

基于Ehrlich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发表文章,以下是一些潜在的创新研究方向:

  1. 数字人文方法在东印度公司档案研究中的应用:利用文本挖掘、网络分析等技术,从海量档案中发现新的知识传播模式。
  2. 比较视野下的东印度公司与其他欧洲东印度公司的知识政策:探讨不同帝国在亚洲的知识获取和利用策略。
  3. 气候史与东印度公司的知识生产:研究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公司的农业、贸易和科学政策。
  4. 东印度公司与早期全球科学网络:考察公司在促进欧亚科学交流中的作用。
  5. 性别视角下的东印度公司知识生产:探讨女性在公司知识网络中的角色和贡献。
  6. 东印度公司与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发展:研究公司官员的观察记录如何塑造了早期的人类学知识。
  7. 声音史视角下的殖民城市研究:利用历史声景重建技术,探索加尔各答等殖民城市的听觉经验。

申请建议

  1. 深入学习英国帝国史和南亚史,特别是18-19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
  2. 掌握知识史、思想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全球史、跨文化史等新兴研究范式。
  3. 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尝试将历史学与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结合。
  4. 提高英语和相关南亚语言(如印地语、孟加拉语等)的能力,为档案研究做准备。
  5. 熟悉数字人文方法,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能。
  6.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流动,思考如何将本地研究与全球视野结合。
  7.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元文化视角理解历史。
  8. 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工作坊,建立学术网络。
  9. 阅读Ehrlich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思考如何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10. 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尝试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11. 关注档案研究方法,学习如何处理和解读历史文献。
  12. 思考知识史研究对当代全球化问题的启示,提高研究的现实意义。

博士背景

Chronicle Zhou,985历史学博士生,专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研究。擅长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和跨学科方法,探索历史文献中的潜在模式和长期趋势。在研究唐宋时期官僚制度演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历史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和《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等重要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适合几年级学?相当于国内数学什么水平?

下一篇

AMC8考试题目时间分配策略分享!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