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CityU)博士(PhD)申请攻略及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城市大学神经科学博士,那今天这期文章解析可能对你有用!今天Mason学长为大家详细解析香港城市大学Prof.Hung的研究领域和代表文章,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新的内容“科研想法&开题立意”为同学们的科研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并且会对如何申请该导师提出实用的建议!方便大家进行套磁!后续我们也将陆续解析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导师,欢迎大家关注!

博士(PhD)申请攻略 | 香港城市大学((CityU)导师简介(298)

教授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神经科学系副教授,是一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她于香港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后,在剑桥大学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9年,洪教授获得"与痴呆症赛跑"(Race Against Dementia)研究员资助,加入伦敦大学学院。

随后,她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英国(Alzheimer's Research UK)高级研究员的支持下建立了独立的研究实验室。2024年,洪教授通过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长助理教授计划"加入神经科学系,继续她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

导师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她采用多学科方法,包括患者来源的人类干细胞模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和先进的成像技术,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的分子机制。导师的研究目标是将这些见解转化为更好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靶点。

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 开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的RNA治疗方法;
  2. 利用人类干细胞模型进行高内涵成像的表型药物筛选;
  3. 了解溶酶体功能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研究分析

1."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PP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own syndrome-related Alzheimer's disease."

发表于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24)。

这篇论文探讨了APP反义寡核苷酸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唐氏综合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潜力。研究表明,通过降低APP(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表达,可能有效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从而缓解疾病进程。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RNA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APP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reduce Abeta aggregation and rescue endolysosome-autophagy dys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发表于Brain (2024)。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PP反义寡核苷酸的治疗潜力。导师及其团队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还能恢复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内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这一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突显了靶向APP和改善细胞清除机制的双重效果。

3."4R tau drives endolysosomal and autophagy dysfunction in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发表于Autophagy (2024)。

这篇论文探讨了额颞叶痴呆中4R tau蛋白过度表达对内溶酶体和自噬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4R tau的增加会导致内溶酶体和自噬功能障碍,从而加速神经退行性过程。这一发现为理解额颞叶痴呆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开发针对tau蛋白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4."Elevated 4R tau contributes to endolysosomal dysfunc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VCP-related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发表于Brain (2023)。

这项研究聚焦于VCP相关额颞叶痴呆中4R tau的作用。导师的团队发现,4R tau的升高不仅导致内溶酶体功能障碍,还直接促进神经退行性变。这一发现强调了tau蛋白在特定类型额颞叶痴呆中的关键作用,为开发针对性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5."Endolysosome and autophagy dysfunc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

发表于Autophagy (2021)。

这篇综述文章全面阐述了内溶酶体和自噬功能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重要性。导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这些细胞器功能障碍在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核心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

6."SORL1 deficiency in human excitatory neurons causes APP-dependent defects in the endolysosome-autophagy network." 发表于Cell Reports (2021)。

这项研究揭示了SORL1基因缺陷如何通过影响APP代谢导致内溶酶体-自噬网络功能障碍。导师使用人类兴奋性神经元模型,证实了SORL1缺陷引起的APP代谢异常是导致细胞清除机制失调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理解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项目分析

1.APP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策略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聚焦于开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性RNA治疗策略。导师的团队利用反义寡核苷酸(ASO)技术,特异性地靶向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mRNA。这种方法旨在从源头上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从而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

这个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双重作用机制:直接减少致病蛋白的产生,同时改善细胞的清除能力。这种方法可能比单纯针对Aβ的治疗策略更有效

2.内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在前额颞叶痴呆中的作用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深入研究了tau蛋白,特别是4R tau亚型,在前额颞叶痴呆(FTD)中的病理作用。研究重点关注4R tau如何影响神经元的内溶酶体和自噬功能,这是细胞清除和回收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tau病理与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直接联系,为理解FT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开发针对性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3.SORL1缺陷导致的APP依赖性内溶酶体-自噬网络功能障碍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探讨了SORL1基因缺陷如何通过影响APP代谢来导致内溶酶体-自噬网络功能障碍。SORL1是一个与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相关的基因,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建立了SORL1、APP代谢和细胞清除机制之间的直接联系,为理解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它也为开发针对SORL1或相关通路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想法

1.多靶点ASO联合治疗策略:

  • 设计同时靶向APP和tau的双功能ASO
  • 研究这种多靶点策略在减少Aβ和tau病理方面的协同效应
  • 评估对神经元功能和认知能力的综合影响

2.内溶酶体-自噬功能调节剂筛选平台:

  • 建立高通量筛选系统,寻找能够增强内溶酶体-自噬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
  • 利用患者iPSC分化的神经元作为筛选模型
  • 重点关注能够逆转SORL1缺陷或4R tau过表达导致的功能障碍的化合物

3.外泌体介导的ASO递送系统:

  • 开发利用神经元来源的外泌体作为ASO递送载体的技术
  • 研究这种方法在提高ASO脑内靶向性和穿透血脑屏障方面的优势
  • 评估其在减少系统性副作用方面的潜力

4.人工智能辅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 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
  • 开发AI算法,预测个体患者的疾病进展和对不同治疗策略的响应
  • 验证这种个体化方法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

5.循环miRNA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

  • 筛选与内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相关的特异性miRNA
  • 研究这些miRNA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 开发基于miRNA谱的早期诊断工具

申请建议

1.深入了解实验技术:

  • 熟练掌握iPSC培养和神经元分化技术
  • 学习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
  • 掌握高分辨率显微镜成像和图像分析技术
  • 了解ASO设计和合成原理

2.强化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分析能力:

  • 学习R或Python编程,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
  • 掌握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 了解机器学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3.跨学科知识储备:

  • 深入学习神经生物学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新进展
  • 了解药物开发流程和转化医学原理
  • 学习基础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4.研究经历积累:

  • 寻找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或RNA治疗相关的实习机会
  • 参与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最好能有发表文章
  • 尝试独立设计和执行小型研究项目

5.申请材料准备:

  • 仔细阅读导师近期发表的所有文章,深入理解其研究重点
  •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提案
  • 在个人陈述中突出自己在相关技能和知识方面的优势
  • 强调自己对内溶酶体-自噬功能研究的兴趣和理解

6.关注伦理和社会影响:

  • 了解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思考研究成果对患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 准备讨论如何平衡科学进步和伦理考量

博士背景

Neuron Zhang,985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生,专注于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可塑性研究。擅长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技术,探索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在研究长期冥想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曾获国家奖学金和中国认知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和《Neuron》等顶级期刊。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TB竞赛为什么那么多国际生参加?CTB奖项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下一篇

一年级可以参加袋鼠数学竞赛吗?如何规划备考呢?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