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经济学P 1 和P2 对学生而言是一项艰巨挑战,尤其是在回答长篇论文问题时。IB经济学答题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回忆信息,并表现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复杂经济概念的能力。
如果想在IB经济学P1 和P2 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拿下15 分的论文题非常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P1和P2的论文题该如何回答?
PS 考前了解IB经济学出题和考试范围,怎么能不查看IB经济学课程大纲和样题?
01、总分值15分的论文题,到底是什么?
IB经济学P1 和P2 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15分的论文题。
这些题目通常要求学生“discuss”或者“evaluate”特定的经济概念、政策或情景。
与更简单的知识回忆类型题目不同,15分题要求学生具备更深层次的分析、批判性思维以及根据证据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
一个典型的 15 分问题可能是这样的:“Discuss whether increasing government spending can always lead to economic growth.”回答这类题目,学生必须超越简单地陈述事实或描述概念。
评估不同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平衡的论点。
答题关键全面,表明对问题的双方都有清晰的理解,然后得出合理结论。
这些题目可能会从各类IB经济学主题中出题,如:
① 评估政府政策(例如财政或货币政策)的影响;
② 评估经济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有效性;
③ 讨论做出经济决策所涉及的权衡;
这类题目评估的关键技能包括:
① 深入分析:超越知识回忆,广泛联系,深入分析。例如,如果问题要求评估政府支出,那么仅列出潜在影响(例如,需求增加、预算赤字)是不够的。
考生应该批判性地分析这些影响对不同经济部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强有力的答案通常包括讨论已实施类似政策的国家/地区的真实例子。
例如,提及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的财政政策将增加分析深度。
② 合理评估:评估是题目的考察核心。考生必须对经济政策或理论的有效性或可行性做出判断。这包括权衡利弊,考虑不同的观点,并根据证据得出合理结论。
例如,在评估增加政府支出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时,可以讨论这种增加如何在短期内刺激需求,但也要考虑通货膨胀或政府债务等长期影响。
③ 实际应用:包括来自实体经济或行业的例子有助于加强论点。
如果正在讨论通货膨胀控制,可以引用面临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定国家为例子,例如津巴布韦或委内瑞拉,将增加分析的可信度。
02、合理分配时间是第一步
了解了 15 分论文题的庐山真面目,接下来关键就是要掌握好答题时间,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IB经济学P1 和P2 都包含长篇论文题,考生必须明智地分配时间,确保答案结构合理且论证充分。
P1通常会有两个长论文题。总分15 分的题目通常会占用大部分考试时间。
大致的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 P1 :用 20 分钟回答总分10 分的题,用 55 分钟回答总分15 分的题。
● P2 :15 分的题目总共分配55 分钟作答。
P2 通常包含多个较短题目,需要的答题时间较少。推荐方法是花 10 分钟规划总分15 分的答案。
在此规划阶段,考生应该:
① 确定问题中的关键术语和概念。
② 集思广益,找出支持双方争论的关键点。
③ 记下可以在答案中使用的真实示例或案例研究。
完成规划阶段后,接下来可以用剩余的 45 分钟编写答案。
一旦开始写作,就必须为文章的每个部分有效地安排时间。
回答时间可以细分为:
① 前5分钟 :定义关键术语并概述回答范围。回答涉及可能有多种解释的术语或概念(例如,“经济增长”、“政府干预”)。
② 接下来 35-40 分钟:分析和评估是答案核心。
将分析分成不同段落,每个段落专门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例如,如果讨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一段可以涵盖积极短期影响,而另一段可以关注潜在的长期后果,例如通货膨胀。
每个段落都包括分析和评估 。
展示每个论点的积极方面,但也要辩证看待,考虑反驳和潜在局限性。这可以表明学生的深刻理解,具备批判性思维。
③ 最后5-10 分钟:判断和结论。
总结要点并对问题做出合理判断。不应简单地重述自己的分析。学生需要综合讨论过的信息并提供对论点的最终评估。这将使考官了解考生有能力根据证据形成连贯的、有充分依据的结论。
03、IB经济学论文结构到底是怎样的?
一篇组织良好的文章可以让考官更容易理解论点,确保考生已经涵盖了问题的所有相关方面。
● 第 1 步:定义关键术语
回答 15 分题的第一步是清楚地定义所涉及的关键术语和概念。定义术语,文章内容清晰起见,并确保回答始终专注于问题所问的内容。
例如有关“货币政策” 的问题,将首先定义 “利率” 和 “通货膨胀” 等术语。解释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
对于审查员而言,通过定义可以充分了解考生的分析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义,则可能会因回答不准确而丢分。
● 第 2 步:编写详细的分析段落
这一步是文章的核心,在其中分解不同的观点并探索与问题相关的经济论点。
① 赞成/反对结构分析部分的常见结构是赞成/反对格式,涉及分析论点的一方,然后提出相反观点。
这种平衡的方法表明考生有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对问题的多个观点。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更高税收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可以从探索有利的一面(更高税收的潜在好处,例如增加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收入)开始,然后转向消极的一面(更高税收如何减少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降低)。
② 多策略方法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将分析分解为几个政策选项并详细讨论每个选项。
如果问题要求考生评估各种经济战略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将特别有用。
● 第 3 步:提供全面评估
分析完利弊或多种政策选择,就该评估论点的有效性了。评估是15分论文题的一个关键方面。以下是评估中应包含的内容:
① 正面评估 :正在讨论的政策或理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它在某些情况下有效?
② 负面评估 :有哪些限制或缺点?是否有需要解决的潜在负面后果?
③ 真实世界的例子 :使用真实世界的案例研究或数据来说明观点。
例如,如果讨论碳税,可以参考瑞典等已成功实施此类政策的国家,或者讨论其他国家(如美国)面临的挑战,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阻碍了实施。
在评估中,学生还应该承认自己分析的局限性。
例如,可以提到,虽然碳税在某些国家/地区有效,但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它在另一些国家/地区可能不那么有效。
● 第 4 步:最终评判
最后,文章必须根据考生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提出的论点和证据,以明确的判断结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总结而是一个合理的结论。学生应将分析和评估联系在一起,以形成对该问题的决定性立场。
判断应基于分析,并应回答提出的具体问题。请务必强调导致你得出结论的最重要的要点。
如对更高税收的评判:“虽然更高的税收可能会在短期内减少消费,但它们对于资助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至关重要,这有助于长期经济稳定。因此,尽管存在短期缺点,但更高税收的更广泛好处,包括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平,证明了实施更高税收是合理的。
这个最终判断是指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的地方。考生需要提供一个有充分依据的结论来加强整篇文章的论点。
5月13日下午,IB经济学就将开考。至5月14日上午,2025年IB经济学考试结束。留给M25大考生们的备考时间并不是特别多了!M25大考一天天逼近,是不是心里慌慌的?
据了解,很多 M25 大考考生目前在 15 分论文题上频繁丢分,主要问题集中在分析深度不够、案例运用不恰当。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多练习真题,总结答题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