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河岸,云龙湾畔,共享花开,全新启航
2025年,一所“全新”的共享学校,正在徐徐展开天府新区共享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新画卷。
SHARING&INNOVATING
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简介
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简称“天府教师共享中心”),前身为成立于2021年7月的“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是基于共享理念,改革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的全国首创之举。以秉持“聚合共享优质资源,创建美好教育生态,为中国教育改革加速”为发展理念,以“开放多元、赋能共生、创变协同、专业高效”为价值追求,以“创新体教融合新模式,构建五育并举新平台,营造全域共享新生态”为规划愿景,是传递“为热爱加速”的改革奋进新样态。
成立至今,广纳包括奥运冠军、足球名宿、艺术共享专家、科学共享专家、健康共享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劳动教育共享专家、国防教育共享专家等超500名,国防教育辅导员470名,累计入驻体育、艺术、劳动、科创、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专业人才逾2000余名。
选培73名专职体育共享教师,排课走校、多点执教,已累计向全区学校提供15万余节共享体育课程服务,平均综合满意度高达98.21%。遴选50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入驻,开发共享选课平台,开设570个课程种类,提供课程数3078门次,已帮助12万余人次实现便捷选课。
天府教师共享中心的探索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经验做法被写进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相关成果多次入选中国教育报、四川改革专报、成都教育工作情况简报,被央视焦点访谈、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报道130余(篇)次,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荣获2021“成都教育十大民生实事”、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成都市教育局更是发文在全市各区(市)县设立教师共享中心。
这些都是对天府新区教师共享模式为全国退役运动员、退役军人入校任职任教和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出台提供试点经验和示范样板的肯定。
源于共享,开启教育全新征程
2021
2021年,四川天府新区在全国首创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破解体教融合师资之困、资源之困,成功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和学校体育专业师资不足等难题,让体育专业人才、专业协会(俱乐部)走进校园。随后,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升级为教师共享中心,师资“共享”不断拓展,从体育延伸到国防、劳动、科创、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校内外多元课程资源的贯通共享。
2023
2023年,以“共享教育”为核心理念,立足探索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新样态,建设“师资共享,课程共建,共创发展”的共享型新时代优质学校的改革试点——四川天府新区第十二小学应运而生。通过“两自一包”的创新办学机制保障,结合“天府新区共享中心”的顶层设计,以及由共享中心主任出任学校校长,让学校在开办不到两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5
2025年,学校办学全方位提档升级,更名为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附属学校,进入共享学校新时代!
办学条件升级
将于2025年9月正式回迁云龙路1500号校址,在占地6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的新校园,开启加速时代
办学范围升级
将从为适龄学生提供6年小学义务教育服务扩大到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服务,跨入九义时代
办学资源升级
校园内设立小学部、初中部以及共享中心,构建“校内外课程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共享、学习场馆基地共享”的全链条教育共同体
空间共享,搭建生活学习新时空
SHARING&INNOVATING
我们秉持“共享创生”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打造出家庭式 “三室一厅” (点式教学单元+共享活动平台)的生活学习空间,让孩子们置身于开放共享的知识乐园,自由地探索未知、携手成长,尽情释放天性与潜能。
天府新区共享中心大楼置身校园,吐纳丰富共享资源,赋能新学校闪亮前程。校园建筑线条简约且尽显现代之美,川西林盘风格连廊蜿蜒灵动,贯穿整个校园,不仅联通了学习时空,更是化身师生漫步交流、思想碰撞的智慧桥梁。在这里,建筑与自然共享,时空与成长共享,教育理想在共享中绽放。
师资共享,重构课堂学习新样态
SHARING&INNOVATING
我们打破“一师一班”的传统模式,以“1+N共享师资网络”为引擎,构建“校内教师主责国家课程+共享教师补充特色课程”的双轨协同机制,汇集冠军教师、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等多维力量。
依托共享中心的动态调配机制,国家级运动员化身运动导师,科研院所工程师担任科创引路人,心理督导师构建成长守护站,形成“学科教师夯基础、专项导师育特长”的协同育人共同体。课堂形态在共享中蝶变:双师课堂实现精准教学,项目式学习由多领域导师协同指导,走班制选课让学生与最适合的教师相遇。
课程共享,创造学习资源新生态
SHARING&INNOVATING
我们基于国家课程框架,探索“共享+”课程建设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师资联动、课型创新”三大路径,构建“基础夯实、延展深化、融合创生”的三阶课程模块。“共享+”不仅是资源扩容的手段,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
通过校内外资源无界化、课程内容项目化、学习路径个性化,推动教育从“封闭单一”向“多元共生”转型,将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育人场景,努力实现“学科素养奠基”与“综合能力进阶”的双向赋能。这既回应了“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诉求,亦为落实“五育融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着力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样本。
2025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