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和主文书
我一直认为,对于要冲击常春藤和一些大牛校的申请者来讲,尽早在课外活动中做一些与众不同的能够彰显个人特色的项目,无疑会给今后申请常春藤和一些大牛校增加很重的一块砝码。但同时我有必要说明一点,对于有一些学生赴美留学开始准备的比较晚或者是一些冲击美国 50 名 60 名左右的学校,我觉得大家更有必要在标准化成绩包括托福、 SAT 和GPA 上下点功夫。比如你已经高二下学期了,托福和 SAT 的成绩还没有出来,这个时候去盲目参加一些耗时耗力的课外活动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但无论如何,尽早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申请季的时候写文书,你总得有点素材,何况,有一些大学的补充文书题,就是让你详细描述你参加过一个课外活动。不管你的活动是否高大上,是否含金量很高,但只要你身体力行去做了,你总会有一些可以放到文书里的素材可以写,甚至,在平凡的活动中,也照样可以挖掘出意义深刻的主题。
如果没有时间去做很多的课外活动,你就老老实实把一两个活动做深做精,也同样是很有价值的。我非常不建议为了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特别是那些似乎人人都在做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做了一堆毫无头绪的活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到最后没有一个活动它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的。所以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下,课外活动数量上的叠加和形式上的拼凑几乎是毫无价值的,课外活动的质要远远重于它的量,重于它的形。
很多课外活动有大奖的学生往往在他的申请文书里,总是竭尽所能描述他如何刻苦、执着,如何排除万难,如何开拓创新、团队合作,最后获得成就。但其实针对不同大奖的含金量,招生官已经非常清楚你所具备的能力和获得这个大奖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如果说没有特别与众不同的经历导致你获得这个奖项,那么你以获奖作为素材来写一篇文书,就是有点落入俗套了。所以对于有大牛奖的学生,在文书里面我一般建议尽量避免以这个大牛奖为主题,除非这个奖项真的有一些独特之处,真的是有一些你有感而发的东西。越是在文书中显示出对这些大牛奖的回避,反而越容易激发招生官的好感,你越是在文书中渲染这个大牛奖,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个炫耀的印象,或者让人觉得你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对于这一类的牛娃申请的主文书,从生活中的琐碎的事情来说起,但这个琐碎的事情,又特别能反映出独特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呼应他获得大奖的潜在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记得以前带过一个学生,在全国和上海市的化学一些大赛里面都有获得大奖。最初主文也是想写他的个人的获奖经历,但是这个经历写得很干巴巴,似乎基本上可以当做模板,给任何获得大奖的学生来套用。后来第二稿的时候,他写竞赛前给一个本来不如自己的同学做辅导,结果同学的成绩最后比自己好,但是他很欣慰帮助了他人,而不在乎自己的成绩,这样的写法可以,但是还是有点俗套,最少没有出彩。同时文章上看你道德高尚了,但这却不是你成绩不如别人的必然原因,只能说明你的学术功底还不够深厚。后来在我们的不断启发下,学生的思路也不断地开拓,他就突然想到了自己在一份中学生报纸上发表过的一篇小文章,描述了他们搬新家后,窗子外面公园里,经常有老人跳广场舞,噪音很大,对自己学习的影响以及他的应对。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眼前一亮,当然原来的文书的他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去抗争、投诉,一直到最后对老人的理解。但在我们最后提交的申请主文书里,重点放在自己如何每天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应对学习,从一开始紧闭门窗,戴上耳机,裹上被子,到最后对窗外的嘈杂完全置之不顾,潜心学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三年的高中,并且取得不错的学术成绩。整篇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每天窗外的喧闹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困扰,一直到最后可以心无旁骛无视外面的嘈杂,安心学习。事实上,能做到心无旁骛,正是一个未来科学工作者所必须要具备的特质,有这样特质的人可以排除各种干扰,可以潜心研究,这也充分支持了他学术优异的理由,这个也非常吻合他理工科的专业精神。所以这个心无旁骛也和我们现在说的大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的这样一个概念是吻合的。后来这个同学如愿以偿地被西北大学录取,现在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另外一点,如果说一个申请者他的课外活动没有获得过什么大奖,那么可以在申请文书中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活动的从不消减的兴趣,谈谈这个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对自己性格和人生的塑造,照样可以获得美国名校的青睐。活动本身不一定需要高大上,不一定非要获得国际性大奖,关键是对活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活动在特定范围内产生的有重要意义的影响。
我曾经和一家做学生壮游的机构负责人聊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跟我讲带学生登上一些世界著名山峰的壮举。比如他们某个暑假就带孩子去爬了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我当时听了都有点心潮澎湃,其实攀登勃朗峰就可以是文书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但问题是这么多孩子都登上了勃朗峰,那么大家怎么写?如果大家都写这个题材会不会重叠?我想这个担心是大可不必,只要你的视角和别人的视角不一样,你的文书里写攀登勃朗峰这个切入点有你的独到之处,同样的登上勃朗峰的内容就可以写出不同的东西出来,演变出不同的主题。关键在于你的内容怎么样去写,主题该怎么提炼,怎么样把这个细节写得更饱满,怎么样和别人更加不一致。
登上勃朗峰可能不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最少和专业的登山运动员相比是这样的,但是你完全可以写这个登上勃朗峰对你的意义和价值,对你的影响,也可以写你登上勃朗峰山顶的时候的感慨。比如写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人们在登高望远的时候往往是思绪万千的时刻,你看的很远,但是这个时候你往往会觉得自己此时反而很渺小,但是你觉得渺小的同时,当你面对脚下的大地和河流,你似乎又觉得一切尽在把握之中,未来无限可能,觉得一切舍我其谁,就是说这个渺小的我,依然憧憬着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等等等等。
所以这些东西你都可以写,我也常常告诉我的学生,一个独特的活动,如果你挖掘的主题不够独特,你的活动无论多么高大上,那它还只是个平庸的活动。同样,如果一个活动它不是很独特,不是很高大上,但是你在文书里面体现出了你的独特性,那么它就是个可圈可点的活动,一个有很多亮色的活动。
曾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奖,这个学生本身也有点比较害羞,没有那种牛人的各种头衔,他课余时间基本上就弹钢琴,喜欢收藏,生活基本上都是一些局限于自我的个人的小天地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个四年前就明确准备去美国读大学的孩子,如何引导他的个性发展方向,规划他的课外活动呢?那么怎么样用四年的时间把他塑造成一个相对比较全面又有他自身特点的申请者呢?我们是鼓励他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拿大奖还是游说他参加模联,或者是发起社团,竞选学生社团领袖,或者是在他不擅长的一些体育上尽量去争取个名次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和他的父母一样的明智,我们最后的决定是充分尊重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他的兴趣爱好很大的一点就是陶醉在自我的研究中,钢琴、阅读、收藏。于是通过四年的专注的投入他获得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演奏级证书,博览群书涉及到中外历史、地理、人文、艺术,他收藏的一些宝贝包括世界各国的纸币、地图、邮票。最后我们协助他举办了一场钢琴演奏和绘画欣赏相结合的这样的一个独特的视听盛宴,并且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世界纸币的艺术》这样的一个小书。那么在主文书当中,他描述的就是小时候被外国的纸币的图案吸引并开始收藏,被纸币的数字迷惑(很多国外的纸币的币值很大),以为可以成为富豪。一直到最后,他文章中说,对世界各国纸币隐含的建筑、人文、地理、音乐、绘画等历史背景和故事所吸引。
他最后说,虽然那些纸币的币值证明不了我是富豪,但因为深入了解和探索了纸币文化,这个过程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富豪。
所以你看他没有华丽的领袖身份,没有轰轰烈烈的社团活动,也没有夺目的学术奖项,但是他有着对人文艺术执着的热爱,深刻的理解并且有独特的表达。最后他被文理学院排名第四的明德学院、瓦萨学院、加州伯克利,埃默里等十几所美国名校录取。
还有一类学生已经到了申请季,但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课外活动,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与名校无缘。不过首先我想说没有一个学生是没有课外活动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故事的,只是我们怎么去挖掘的问题,或者说平淡的故事怎么样饱含深情地去讲的问题,讲出真情实感,讲得别人相信这就是你经历过的人生。这里,要特别提醒,千万不要无中生有去编造故事,你没有办法编造出血肉丰满的细节。
曾有一个学生,他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艾滋病社团,他是这个社团的负责人,他准备以这个素材来写主文书,但就在他开始写作的时候,突然知道许多只是偶尔参加这个社团的同学甚至根本就不是这个社团的成员的一些同学都以这个艾滋病社团为主题在写文书,就很担心。我就安慰他说:真实的感受只有他亲自经历过,才能有血有肉地表达出来。后来的文书中,他提到社团最早的一个创始人,一个已经在中国艾滋病慈善界很有知名度的一个学长,他写到和这个学长怎么交流的,写到他亲口说服了可乐可乐中国区域的一个负责人赞助人民广场的一个慈善活动,包括他为了搭建一些活动舞台多次与城管负责人进行交流等等。而在描写与艾滋病儿童的接触中,他更细腻的刻画了他从一开始的恐惧、犹豫(当时准备了手套,内心又自责不安),到最后临上场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没有戴手套,而与艾滋病儿童亲密握手。这些都是真实的东西,用了一些具体的细节的描述,所以可信度就非常强。那么即使招生官最后看到同样题材的文书,那么谁真谁假谁是活动的真正负责人,我相信应该是不难辨别的。当然这个学生最后被他最心仪的学校卡内基梅陇大学录取,而一些学术分数高过他的同学没有被录取。当然我们无从考证被拒的同学中,是否有文书雷同的题材这样的一个问题,但是至少可以确信的一点就是,他文书中的真情实感得到了认可。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亲自参与一项活动,你很难编造出逼真的细节出来。
那么以课外活动为素材的申请文书,除了必须要体现真实性这一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突出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意义,并且与其他的申请材料相匹配。不少学生喜欢从一个活动中反映出自己无数的优秀品质,且不说这样的高大全品质塑造反而会弱化了你最本质的特性,同时,因为Common 主文书 650 字的限制,你在这么有限的字数下,试图将你的优秀品质一网打尽,本身就是不明智的,最后的文书,很可能就是没有重点,或者每一个点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使得文书变成了无生趣的罗列。
以前有一个学生写她学跳肚皮舞的经历,她当时既想表达父母对肚皮舞的偏见又想表达和父母那种斗争的勇气,还想在文书中渲染她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描绘一点肚皮舞艺术的起源风格、自己对肚皮舞的认识和热爱等等,结果是每个角度都阐述得不深刻、不生动,凑在一起更是主旨不明。最后,根据她性格比较活跃又是想申请传媒专业的基本情况,经过几轮的头脑风暴之后,我们确定主文书的写作思路是:一开始她跳不好,经过老师的对肚皮舞起源的介绍和自己了解了很多相关的文化背景,观看视频等等,领悟到学习肚皮舞并不要求技术上多么成熟,动作上多么整齐划一,它主要是一种自由的随心的舞动。在她进入舞景忘我扭动的时候,她内心对自由独立的向往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所以这篇文书最后就定为通过跳肚皮舞展示她的个性,并与传媒专业的追求相吻合,那就是一种自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你突出一个意义,而不是罗列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文书你只能谈一个意义,你能谈得很透已经很棒了,除非是另外一种写法,比如说我主题就是写我从一个活动中所悟到的一些哲理。你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种清晰的罗列形式展示出你的思考,但这种写法也很容易写成大杂烩式的思想堆积,肯定不如写一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的,我以我不太建议你用罗列的方式来写主文书,除非你一个活动真的是发现背后有几个很独特很与众不同的意义,每一个意义都能发人深省、振聋罚聩,你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尝试。
最后我想说,活动产生的深远意义是申请文书中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拔高、升华。无论这个活动多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只要我们可以挖掘到很有意义的点,这个活动都是可以写的。
甚至,你帮同学解数学题,帮你的妈妈做了几次饭,这都是活动,在Common表格里的activity list那一栏,帮妈妈做饭就可以划到family responsibility这个范畴的。所以,好好想想,这样的活动你一定有的。
总之,我们还是鼓励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尽量参加一些有质量的课外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慢慢发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之所在。通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认识不同的人,陶冶情操,丰富人生阅历,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因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可以成为你今后申请文书的一些优质素材。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加工,但是加工也是需要原材料的,如果没有亲身的生活体验,纯粹靠编故事的方式去写一篇打动招生官的文书,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许多学生毕竟还不可能像小说家那样可以去随意编写故事,当然,即使是小说家编故事,他还是在生活中有原型人物和事件的,虽然优秀的小说家,只需捕风捉影,就可以变出一篇上好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源头,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曾经有一个学生 SAT分数考得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就一个普通的画画,大家可能觉得画画这个活动太平常了,现在的 90 后00后基本上都画过画,这个小孩画画也没有拿过什么奖,但是在主文书里面,她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在父母和学校的高压下,从画画中找到了释放的渠道,以及她从画画中获得的满足。我印象很清楚,整个就把她打造成一个比较有文艺气息的一个小姑娘。所以我后来就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对她的文章进行润色加工。画画是一个很普通的爱好,但是她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那么这样一个普通的爱好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连画画这样的一个普通的活动,你都是可以在文章中展现出一些独特的地方,那你说还有什么活动不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去展现呢?
我当然也要更加鼓励孩子们去尝试一些相对独特的活动,尝试一些可以发挥自己专长的活动。你只要用心,你总是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别人做的很少,摒弃前人走过的路,自己尝试,独辟蹊径,无论怎样,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按照圣经里面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那些通往天堂的路总是狭窄的,因为走的人少,所以它无需宽广。
结语:
关于主文书的写作,今天暂时告一段落了,这样的文章,其实写起来也没啥意思,大家看得累,我写得也累。有两个家长对我说怎么不早发呢,说大学申请刚结束,你怎么谈起了主文书写作?我才恍然大悟,确实是这样,应该提前几个月写的,说不定定对申请的童鞋们还有点启发作用。但既然发了,就发了吧,大家凑合着看吧,多有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