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校喜欢问奇奇怪怪的文书题目?

今天我来回答一个让许多高中生困惑的文书写作问题:为什么名校喜欢问奇奇怪怪的文书题目?
有些申请者怀疑,这些大学设计奇奇怪怪的文书题目,是要刁难和考验学生,以选出毅力最强,最能经受这种“折磨”的学生。

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大学和申请者间,并不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大学的招生办,并没有密谋刁难申请者,他们并不想故意出一些题目,让大部分申请者写出低质量的文书。
事实上,招生官期待自己看到的每一篇申请文书,都是高质量的文书。
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官 Keith Light 有说过一句话,“你不会走进一家 Barnes & Noble 书店,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然后希望这是一本糟糕的书。”
道理都懂,那为什么美本名校喜欢问奇奇怪怪的文书题目?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方式问:“奇奇怪怪的文书题目,不就是为了加大申请者的创作难度吗?”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将通过一些个人故事和从业经历,来为你讲明白这个大学申请现象背后的道理。
这几周虽然非常忙,但我还是会挤出时间,为学校的几个社团做在校生职业规划辅导的志愿者。

有一位 Harvard College 的学生和一位 HKS 的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除了因为聊得特别开心(不知不觉聊到超时),也因为两人都会在视频会议快结束时,强调“很感谢我的时间”。
今天我也分享我的真实感受:我也特别感谢这些校友的时间,因为他们也听我说了很多。
能把心里话说出来,对我也是个自我疗愈的过程,很多以前想不开的事,说着说着就灵感突现,想到了全新的看待角度,就想开了。
或者是说着说着,发现这事其实也没自己想得那么糟,心理上就能迈过去了。
我做职业规划辅导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对方足够的时间,让对方描述自己遇到的困难,然后我会问很多问题,都是与这个困难的背景相关的——就好像让对方现场口述一个「哈佛商学院案例」里的主角遇到的困境。
把一个困难放回它所处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答案就会自己一点点浮现,述说者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平和与理性。
很多时候,对方自己讲述完,还会接着问我:“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方不方便分享?”
被问到这种问题其实是很开心的,并不是什么表达的负担。

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
“哎呀,你居然对我的这段经历感兴趣,我早就想跟别人说了。很感谢很感谢你问了我,给了我一个表达的机会。你不问,我的这个想法,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听众。”
其实,有些特别牛的大学,喜欢问很多道“角度刁钻”的文书题目,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些学校是在找自己的同类,也给同类们一个发现匹配学校 (fit schools) 的机会。
如果你看到一所学校问的某道文书题,你的第一反应是:“呀,终于有学校问这个问题了,我有个故事“揣兜里”已经好久了,终于有机会说了。”
如果你在申请时能遇到这样的时刻,那这所学校绝对值得你认真申请。
十一年前,我刚刚开始教写作,备课时用的教材反复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亚老师的 logos, pathos, ethos 我看懂了,但对他的 cathartic 理论,我只是似懂非懂。
他讲,不管对作者还是对读者来说,口述和文字都有情绪宣泄 (cathartic) 的作用,比如古希腊悲剧里的话语。
那时候我读不懂亚老师在说什么,古希腊悲剧也太诘屈聱牙,当时的我读不进去。
后来慢慢有了长进,能读得进悲剧作品了(从莎翁简单的悲剧作品开始),才慢慢明白,cathartic 是什么意思——好的作品能让读者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会边看边哭,哭完就好受了。
悲剧真的比喜剧更难得。

有很多作品能让我们发笑,但能让我们落泪的,真的是很少——可以说是极少。
悲剧作品是作者故事的述说。
述说,是有疗愈作用的,不管对述说者,还是倾听者。
“我很高兴你居然问我这个问题了。”
那些看着很高冷的美本名校,其实也在等一些申请者拍着桌子大喊:“不愧是我的梦校啊,我很高兴你们居然问我这个问题了。”
这可能就是老一辈人说的知音,甚至伯乐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高中生科研项目专访:15次拒绝终成莱斯学子?

下一篇

香港留学关于学制、就业、发展全面分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